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991年11月27日至28日,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站)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天山站学术委员会主任施雅风教授主持,11名学术委员和冰川冻土研究所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天山站1991年度的工作汇报,重点在科学研究新进展和管理工作以及9月初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组织专家检查评议天山站的主要意见。另外,6项天山站基金课题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向学术委员会作阶段或总结学术报告。听取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后,学术委员会针对天山站基金课题比较分散的状况,认真分析和讨论天山站近期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目标,修定了天山站基金项目申请指南,明确近期鼓励的研究方向为:1)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气候、水文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2)冰川物理过程;3)第四纪冰川与环境;4)山区积雪的动态监测及其在河流补给中的作用;5)先进测试技术在冰川和高寒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以冰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高山综合科学试验站,其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冰川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开展冰雪科学研究的三十年中,天山冰川站经历了60年代初期的发展阶段和80年代以来的恢复重建和走向世界先进水平阶段;而展望未来,天山站有着广阔的前景。为纪念我国开展冰雪科学研究事业三十周年,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把天山冰川站办得更好。本文就天山冰川站所走过的路程和观测研究工作作一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1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勤  叶佰生 《冰川冻土》1998,20(3):280-286
文章详尽地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10年来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方面民取得的成果,并对其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顶部出现冰面湖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李忠勤 《冰川冻土》2005,27(1):150-15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是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进行长期观测试验的冰川之一,是国际冰川监测网中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的代表,一直为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选定的全球十条代表性冰川之一.其基本观测资料被定期刊登在由国际水文协会雪冰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以及教科文组织(IAHS(ICSI)UNEPUNSCO)主办的数种资料报告上,被广泛推介于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并曾为IPCC报告所引用.近年来天山冰川站加强了对雪冰转化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在积累区开展全年度的观测取样工作.  相似文献   

5.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12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本届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他们是主任:张弥曼、副主任:汪品先、陈旭。杨...  相似文献   

6.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青冰滩72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托木尔峰地区是天山最大的冰川分布区,是阿克苏地区主要水资源补给地.一直以来,该区冰川运动资料空白,严重阻碍了对冰川水资源现状及未来变化评估工作的开展.鉴于以上情况,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在2008年8月到2009年8月3次开展了对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观测,获得了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天山冰川站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方向83公里处环境幽静的后峡谷地。海拔2130米。该站由大本营,夏季高山营地和观测研究区组成,它是我院唯一以冰川研究为主的高寒区自然地理科学的综合研究基地。二十多年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天山冰川站不仅在常规观测、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增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发起的2000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日在兰州召开。出席会议的17位专家分另IJ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气象局等10个单位。会议首先由发起和组织者施雅风院士讲述了2000年来气候变化在古全球变化(PAGES)中的重要性,并转达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主持者叶…  相似文献   

9.
一片丹心照冰川──沉痛哀悼张祥松同志MourningforProfessorzhangXiangsong¥//谢自楚,黄茂桓,苏珍,刘潮海(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著名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祥松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天山山区冰川编目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对天山现代冰川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与此同时,利用临时拍摄的航空相片和局部地区的地形图资料,首次对天山冰川进行了编目登记。当时只统计到冰川483条,面积1446km~2,估计储水量883×10~3。1960年又进行补充登记,冰川增加到676条,面积4865km~2,总储水量1806×10~8m~3。由于冰川编目的基本资料不全,上述统计数字远小于天山山区实有的冰川数量。在逐步具备地形图和航空相片的基础上,1973—197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与国家地震局新疆地震大队等单位合作,对天山山区现代冰川再次进行了编目登记,统计到冰川6896  相似文献   

11.
评《天山积雪与雪崩》刘潮海(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研究员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И.B.谢维尔斯基院士等主编的《天山积雪与雪崩》一书,于1996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  相似文献   

12.
张明义 《冰川冻土》2019,41(3):749-750
正2019年6月28-30日,第一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讨会在兰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任马巍研究员分别致辞,对参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刘建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根据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中、日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对中国天山博格达峰及胜利达坂地区的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郑本兴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仇家琪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伍光和讲师等12人,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渡边兴亚副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教育系上田丰副教授2人组成。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不列颠希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马凯(J.R.Mackay)教授应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的邀请于1982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访问我国。在兰州期间,马凯教授就多年冻土、冰楔、地下冰等作了专题讲座,参观该所冻土力学、冻土热物理和低温等实验室和展览室,并参观了西北铁路科研所。此后又到天山站访问。  相似文献   

15.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气候变化对冰川及其径流的影响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以模拟为主,实测资料十分有限且不确定性很大。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1号冰川”)流域为例,基于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1959-2017年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西部典型小型冰川流域径流及其组分长期变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冰川径流长期变化过程的认识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号冰川流域径流主要由冰川径流和非冰川区降水径流组成,分别占70%和30%。其中冰川径流又可分为冰川区降水径流和冰川融水径流,分别占44%和26%。59年间,冰川径流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一个阶梯式的上升,与气温升高和降水的增加有关,1997-2007年达到高峰,2008年以后出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除了与该时段的降水有所减少有关之外,冰川面积减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另外,还利用实测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值,通过水量平衡模型,检验了模型使用的冰川区和非冰川区径流系数。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五六二综合大队、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与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北京地质学会以及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在地质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大陆构造与大陆变形暨第六届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4人,分别来自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以及地矿、石油、冶金、核工业、有色金属不同产业部门的32个单位;有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与找矿勘探工作的学者.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殿卿院士、陈庆宣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彦英院长、董树文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艾永德副秘书长、浦庆余处长、陈丛喜处长、郝梓国处长及第六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广东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覃慕陶先生出席了本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主办单位和全体代表的全力支持与合作,开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全国生物成矿作用研讨会于1990年3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的委托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召开的。会议学术委员会由我国地质、古生物、生物、沉积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14人组成,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全国地矿系统、化工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国家基金委、高等院校等18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近100人出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赞助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山地冰川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冰岛、瑞士、英国、挪威、苏联及中国等9个国家的49名科学家(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23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致开幕词,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出席了招待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著名人士有国际冰川学会主席G.K.C.Clarke(加拿大)、副主席B.Wold(挪威)、会议论文主编R.L.Hooke(美国)、秘书长.H.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我国研制成冰岩芯机械钻机 根据我国在南极冰川学研究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向南极委员会申请,提出在南极长城站地区冰帽上钻取冰岩芯,对一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进行研究。经南极委员会同意,并列为重点课题之一。从1988年起,冰川冻土研究所决定自制冰岩芯取样钻,并组成专门班子进行研制,在室内进行反复模拟实验改进的基础上,1989年8月上旬又在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遥感地质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4日在江西景德镇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核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一些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93人.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42篇,论文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