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制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十二烷基脂肪醇(arginine-glycine-aspartate-phenylalanine-dodecyl alcohols,RGDFOC12)介导的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脂肪乳简称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抗肿瘤药物DTX为模型药物,以海豹油为油相,卵磷脂为乳化剂,两亲性RGDFOC12为新型膜材,通过高压乳匀法制备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渗透压、离心率(Ke)、p H、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 RGDFOC12-DTX脂肪乳粒径在190~250 nm,Zeta电位在-30~-40 m V,渗透压在280~320 m Osm·L-1,0.50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体外释放及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 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 h,第2次干燥25℃,保温10 h;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过滤.超滤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对照,比较了体外释放、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5.3 4±4.8)nm,Zeta电位-(51.5±2.1)mV,包封率为(99.89±0.06)%,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8 h内稳定;在1 mol/L水杨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累积释放约85%,血浆的存在使释放所有减少;多西他赛脂质体对肿瘤细胞(HepG2、BXPC-3、SK-OV-3)的IC50均较注射液低.结论:制得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粒径均匀,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作用较注射液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多西紫杉醇(DTX)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以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长效应.方法 以疏水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S/O/W)制备PLGA/nHA-DTX复合微球,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FTIR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FTIR结果 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92%和88.7%,较之单纯的PLGA-DTX微球均有很大的提高.经过体外释放药物突释后,复合微球比单纯PLGA微球的药物释放慢.在第30 d时,复合微球和单纯的PLGA微球累积药物释率放分别为62.40%和72.70%.MTT实验结果 显示PLGA/nHA复合微球对癌细胞增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纯PLGA微球和药物.结论 与单纯的PLGA-DTX微珠相比,由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多西他赛Pluronic F68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DTX)的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聚合物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DTX胶束,以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DTX胶束的形态,并进行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DTX胶束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DTX胶束的包封率为(89.10±1.50)%,载药量为(0.060±0.003)%,外观形态呈现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135.1±3.42)nm,zeta电位为(-10.56±3.52)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TX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结论利用纳米沉淀法成功制备了DTX胶束,成型好,粒径小,改善了DTX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对其药剂学性质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并对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MMT法和S180小鼠模型评价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的粒径为(231.4±2.0)nm,动电位为(-25.62±0.68)m V,包封率为(53.14±4.85)%,各项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体外释放缓慢,小鼠剂量可增加到6μmol/kg,给药间隔可延长至72 h,并显示比表阿霉素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血浆中稳定,具有p H敏感性,可改善表阿霉素用药安全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选用不同的脂质材料制备不同电性和粒径的紫杉醇脂质体,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研究不同表面性质脂质体在肝肿瘤细胞系中的摄取。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显示,48 h累积释放量均不超过30%,具有缓释特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制剂的细胞毒性,发现紫杉醇质量浓度低于50 μg/mL时,细胞48 h存活率不低于80%。比较了两种肿瘤细胞摄取能力的差异,并测定了肝肿瘤细胞BEL-7402细胞和HepG2细胞48 h内对药物的摄取。结果表明,随着制剂粒径的减小和表面Zeta电位的增大,细胞摄取药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法适用于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平均包封率高于95%;阿霉素制备成脂质体仍具备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比阿霉素强,毒性比阿霉素低。结论此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并且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的抑制率。方法:本研究以水飞蓟素为模型药,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了经胆固醇-聚乙二醇2000(Chol-PEG2000)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并以外观、粒径、包封率等作为指标考察了氢化大豆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药脂比和Chol-PEG2000用量,评价了冻干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Zeta电位、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考察了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大鼠血浆中的释放行为;评价了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对Hep G2肝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结果:最终确定了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组成:氢化大豆磷脂用量为10 mg/m L,胆固醇与氢化大豆磷脂用量比为1∶12.5,药脂比为1∶25,Chol-PEG2000用量为5.0%,所制备的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2.4±39.4)nm,Pd I为0.194,Zeta电位为(-31.6±1.4)m V,包封率为94.7%±2.8%,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冻干前后粒径、Pd I、Zeta电位和包封率均无显著变化;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 PBS中释放缓慢,而在大鼠血浆中释放较快;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水飞蓟素溶液(P0.05),说明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应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考察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其与游离药物以及市售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以血浆蛋白为释放介质,研究其体外释放过程。结果: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柔红霉素脂质体包封率为93.43%,与游离药物以及市售脂质体比较,其在体外释放更加缓慢。结论:硫酸铵梯度法适合于制备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paclitaxel stealth liposome,PSL)用于肿瘤小剂量化疗,评价其急性毒性和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PSL,其中含有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和油酸。PEG-DSPE用于延长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间,油酸用于降低脂质体的粒度。利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和Sephadex G50色谱柱,观察和测定了PSL的粒度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采用昆明种小鼠,比较了PSL与紫杉醇的急性毒性,并且评价了PSL的长循环效果。采用小剂量给药方案,评价了PS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在5%葡萄糖水溶液中,PSL的粒径为(138.6±4.6)nm,Zeta电位为(-31.6±7.9)mV,包封率可达(97.8±2.6)%(n=3)。长循环脂质体显著延长了紫杉醇的血液循环时间,减轻了紫杉醇的急性毒性,同时显著提高了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小剂量给药方案,PSL的抗肿瘤作用显著高于紫杉醇注射液(P<0.01)。结论 PSL包封率高,粒度小,制备工艺简单。与紫杉醇注射液比较,PSL更适用于肿瘤的小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脂肪醇(Arg-Gly-Asp-Phe-fatty alcohol,RGDFOC12)与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的脂质体(RGDFOC12liposomes-loaded 17-AAG,RLAs)。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释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其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通过瘤质量、存活数、体质量、脏器指数比评价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制备得到的RLAs的粒径为(130.6±0.6)nm,Zeta电位为(-28.37±1.67)m V,外观形态为球形,包封率为80%以上。RLAs在p H 5.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大于在p H 7.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RLAs在血浆中可稳定存在,12 h累积释放百分数为(15.85±0.71)%。RLAs对5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增生作用。RLAs对接种S180腹水瘤的ICR小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RLAs,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藤黄酸(G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A-NLC),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理化性质,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测定GA-NLC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GA-NLC粒径分布在20 nm左右,Zeta电位为-(5.86±0.64)mV、包封率为(99.46±0.23)%。DSC结果表明GA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的GA-NLC,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与GA溶液相比,GA-NL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喜树碱(CPT)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合成喜树碱-聚乙二醇前药。以聚乙二醇为原料,经过端基活化,与喜树碱20-位羟基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6a-6e),分别用IR、1H NMR对化合物6a-6e进行了结构表征。用HPLC法测定化合物6a-6e在磷酸缓冲液(pH 7.4)中释放的喜树碱浓度,以及大鼠血浆中释放的喜树碱浓度。结果表明化合物6a-6e在磷酸缓冲液中24 h的药物释放速率在11%~52%之间;大鼠尾静脉给药,表明化合物6a-6e的AUC为CPT溶液剂的4.38倍至6.67倍。化合物6a-6e具有比CPT更好的体内稳定性,有望延长药物体内半衰期及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负载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的纳米粒子,并考察其理化性质、载药和药物缓释特征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靶向和杀伤效果.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法和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的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主动靶向MCF-7细胞的载DTX的叶酸(folic acid,FA)和PDA修饰的胆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纳米粒子的粒径和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情况;采用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曲线;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负载荧光探针的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摄取;采用MTT法研究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呈“核-壳”结构,水合粒径为(166.4±3.9)nm,zeta电位为(-11.7±3.8)mV,载药量为(9.67±0.45)%,包封率为(88.32±3.10)%,在pH5.0的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较在pH7.4的释放介质中快,XPS分析结果显示PDA和叶酸在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MCF-7细胞摄取的主动靶向的纳米粒子多于未连接主动靶向配体的纳米粒子,载药主动靶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明显优于DTX的临床制剂泰素帝(R).结论 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的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良好的主动靶向性和MCF-7细胞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pH值的条件下原代大鼠肝细胞冻存的效果。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保存在含有20%FSB和12%DMSO的UW液和RPMI 1640液中,并把两种保存液的pH值调节成7.1、7.4、7.7。于冻存7、14、28天后进行复苏,使用存活率、MTT、LDH漏出浓度3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天时,pH值7.4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14天和28天时,pH值7.7组与pH值7.4组均明显优于pH值7.1组。结论 pH值7.4和pH值7.7的保存效果优于pH值7.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说明中性或略偏碱性环境更利于肝细胞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银杏叶内酯微球,采用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 银杏叶内酯微球粒径为(56.62±0.39)μm,载药量为(80.66%±0.90%),银杏叶内酯微球在pH为7.4的溶液中均匀缓慢释放2周.结论 本研究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微球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盐中可匀速释放2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黄醇提取液对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的体外增殖和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采用生黄醇提取液、2 — 硫基乙醇 ( 2 — ME)、二甲基亚枫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DMSO+FGF)、1 640培养液 +1 5 %FeS(对照 ) 4组体外定向诱导MSCS 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元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标志。结果 3种不同诱导液均能定向诱导MSCS 分化为神经元细胞 ,其中 ,生黄液组的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和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 2 —ME和DMSO +FGF组 (P <0 .0 5 ) ,1 640培养液 +1 5 %FeS组没有诱导作用。结论MSCS 能在体外扩增、传代、能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一种有长循环效果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超速离心法检测包封率;通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等对制剂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考察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以香豆素-6和Hoechst 33342为荧光探针定量考察细胞摄取行为。[结果] 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19.68±1.25)nm,多分散指数为(0.28±0.68),Zeta电位为[-(20.27±1.27)]mV。平均包封率为98%,制剂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紫草素以无定型物包载于制剂中。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中、高剂量的PEG修饰制剂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制剂组和溶液组。细胞摄取实验结果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制备的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和细胞摄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