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丹锋  汪欢欢  李琼  朱冰 《新中医》2017,49(3):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对产后子宫复旧及宫缩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恶露量及宫缩痛程度。结果:治疗24 h、48 h和120 h后,实验组的宫底高度和恶露量均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宫缩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及缓解宫缩痛,效果优于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予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无哺乳禁忌,产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踝针缓解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腕踝针疗法。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宫缩痛持续时间、宫缩痛发作次数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宫缩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缓解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药热熨联合温灸治疗仪护理对产妇产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 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随机分为2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1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热熨联合温灸治疗仪护理,比较2组宫缩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第1天、第2天及第3天产后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宫缩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热熨联合温灸治疗仪护理在产后宫缩痛产妇康复中应用效果较好,可缓解宫缩痛,减少其发作次数,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按摩护理在然分娩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宫缩痛持续时间、产后24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护理能够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对产后宫缩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选择时间:2016年7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中医综合护理组(研究组)。对比2组的护理总满意率、宫缩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8. 00%)高于对照组(78. 00%),且研究组的宫缩疼痛评分(3. 11±1. 11)分低于对照组(5. 32±2. 11)分,P 0. 05,差异性显著。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对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宫缩疼痛情况,促进产妇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陈燕花  李翰玲  徐玉婷 《新中医》2020,52(17):134-136
目的:探讨经产妇采用穴位按摩和情志护理结合的干预方式对产后宫缩疼痛和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经产妇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比2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宫缩疼痛评分、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宫缩乏力时采用缩宫素的比例、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结果:2组产妇分娩后6 h的宫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产后2 d的宫缩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时采用缩宫素比例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2 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无痛产妇,观察组产妇轻度疼痛比例较对照组高,中度、重度疼痛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采用穴位按摩和情志护理的联合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7):954-95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熨疗法对减轻顺产后宫缩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顺产后出现宫缩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按摩子宫,观察组予中药包烫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宫缩疼痛级别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3d的宫缩疼痛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烫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顺产后宫缩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后宫缩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顺产产妇产后除常规心理护理外再给予按摩子宫穴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80例顺产产妇产后仅给予产后常规心理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按摩子宫穴产后宫缩痛的评分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48小时后宫缩疼痛缓解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次宫缩疼痛评分(2.80±0.93)分,对照组产后第一次宫缩痛评分(2.85±0.94)分.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产后48小时,两组产妇宫缩疼痛比较,观察组CR+PR占92.5%,对照组占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对减轻产后宫缩痛有显著效果,是一项安全无副作用,简便易于掌握,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1d、2d、3d的镇痛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灸对自然分娩产妇产褥期子宫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15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产后2 h给予子宫穴位艾灸配合益母草软胶囊治疗,对照组常规肌肉注射缩宫素,比较2组产后24 h、48 h宫缩痛评分、恶露量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48 h宫缩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子宫穴位配合益母草软胶囊可有效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褥期子宫恢复,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有宫缩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宫缩痛程度(VA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变化,综合评价其镇痛效果。结果:对比2组产妇治疗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对比2组产妇治疗后的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对照组产妇的疼痛缓解率为78. 0%,观察组为96. 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在中药足浴治疗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可明显减轻产后宫缩痛程度,减少宫缩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教育联合穴位贴敷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观察2组产妇分泌情况。结果:产后泌乳时间观察组为(26.98±11.38)小时,对照组为(51.34±12.87)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分泌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血清泌乳素产后24小时、72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肿胀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教育联合穴位贴敷能促进产后泌乳与增加乳汁分泌量,促进血清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减轻产妇的乳房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配合拔罐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自然分娩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拔罐法治疗。比较2组产妇产后72 h乳房胀痛发生情况,产后72 h乳房硬度,产后72 h乳汁充盈情况。结果产妇产后72 h乳房胀痛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72 h乳房硬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72 h乳汁充盈状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拔罐法能有效改善产后乳房胀痛的情况,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散结定痛汤对产后宫缩痛血瘀证疼痛程度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产后宫缩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促宫缩、抗炎等对症治疗,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产后宫缩痛时给予去痛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散结定痛汤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 h、24 h、48 h、72 h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宫缩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PGE2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两组VA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期间,观察组宫缩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宫缩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两组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散结定痛汤治疗产后宫缩痛血瘀证患者,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及PGE2水平,缩短每次宫缩痛持续时间,并减少宫缩痛发作次数,且并发症较少,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穴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胎平产后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5min后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首次评分≥4分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促宫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以三阴交穴艾灸,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艾灸5min、10min、15min与艾灸前比较,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艾灸10min与艾灸5min,艾灸15min与艾灸10min及艾灸5min分别进行比较,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在静脉滴注催产素25min与静脉滴注催产素5min比较,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艾灸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艾灸三阴交穴治疗产后宫缩痛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产后宫缩痛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1d、2d、3d的轻度疼痛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快速缓解产妇的产后宫缩痛,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产后舒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丽英  黄琪 《光明中医》2023,(21):4261-4263
目的 探究中药封包联合腹部按摩对产后宫缩痛和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上饶广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联合腹部按摩,比较2组产后宫缩痛程度、宫底高度下降幅度、子宫入盆腔内时间和恶露干净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第1、2、3天的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底高度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子宫入盆腔内时间和恶露干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封包护理联合按摩可缓解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促进子宫复旧,对产妇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产后宫缩疼痛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西医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宫缩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后48 h,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改善经产妇产后宫缩疼痛症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吕晓静 《新中医》2020,52(4):158-160
目的:探讨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68例的对照组和68例的观察组,2组产妇均给予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导乐分娩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比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阿氏评分(Apgar)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或1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分娩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2 cm、6 cm、10 cm时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状况,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