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人口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辨证取穴针刺法,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兹消化不良症状评分(LDQ)、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评分(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LDQ、N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辨证取穴针刺法能够有效提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FD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每组35例。辨证针刺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辨证分型后,肝气郁结型配膻中、章门,脾胃气虚型配脾俞、胃俞,肝气犯胃型配期门、太冲,湿热滞胃型配阴陵泉、内庭;普通针刺组取穴同辨证针刺组主穴;非穴位针刺组取主穴旁开10mm处,均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评价症候总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74.2%(23/31)、20.7%(6/29),辨证针刺组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辨证针刺组、普通针刺组在SF-36、NDI、症候总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辨证针刺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明显(治疗后比较,SF-36评分:84.54±5.93vs 81.44±6.22,63.46±6.59;NDSI评分:18.94±9.30vs 21.23±8.39,43.93±11.26;NDLQI评分:71.42±7.23vs 63.11±7.06,54.87±6.00;症候总分:22.06±15.80vs 32.52±16.88,47.97±10.92,P0.01,P0.05),普通针刺组较非穴位针刺组改善明显(P0.01,P0.05),非穴位针刺组仅治疗后的NDS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辨证针刺治疗FD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与普通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Excel软件随机数分组技术将70例FD患者分为辨证针刺组(34例)和普通针刺组(36例)。辨证针刺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后选取不同的配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仅选取与辨证针刺组相同的主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30 min,6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2个疗程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评估治疗前、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评分(36-item Short-form Heath Survey,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NDI包括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GAS与MTL水平均增高(P0.05),且辨证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增高(P0.05),NDSI评分下降(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辨证针刺组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P0.01),治疗后1个月NDSI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结论辨证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莱菔子等中药贴敷中脘穴,对照组采用淀粉加赋型剂组成的安慰剂贴敷中脘穴,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1),治疗前后及治疗前随访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22-1225
目的:比较辨证针刺法与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将FD分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胃、湿热滞胃4型,在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基本腧穴基础上随症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口服伊托必利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后2个月随访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记录症状疗效指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cy,SF-36),治疗后2个月随访评价症状疗效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优于对照组的63.9%(P<0.01);治疗后及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症状疗效指数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没有病例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辨证针刺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FD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4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主要取穴为内关、期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行间),西药组予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2%,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血清Ghrelin含量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段取穴法"配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段取穴法"为主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评分(NDSI)与FD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的NDS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FDDQ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比较,观察组对NDSI评分及FDDQL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三段取穴法"配合莫沙必利治疗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FD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持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肝气犯胃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4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主要取穴为内关、期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行间),西药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血清Ghrelin含量均升高(P0.05,P0.01),组间比较,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肝气犯胃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脾胃气虚证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气虚证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DSI)评分及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DSI评分和NDL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NDSI评分和NDLQ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是一种治疗脾胃气虚证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与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等常规西药治疗,安慰剂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3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4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在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安慰剂组(P0.01),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各症状评分稳定,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中医脾胃虚寒型的受试者82例,随机分为培源组29例、西药组28例和热敷组25例,分别予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口服多潘立酮片和热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和血清MTL水平的变化。结果:培源组和西药组总显效率为44.83%、35.71%,均优于热敷组的12.0%(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培源组各方面改善较为明显(P0.05,P0.01),西药组只在若干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热敷组只在喜温喜按方面有所好转;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方面,培源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且均优于热敷组,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MTL水平变化上,培源组与西药组均优于热敷组(P0.05),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可通过促进血清MTL的分泌,改善FD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缓解或消除FD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运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 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9周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 52/60)、西药组为88.3%( 53/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 50/60),优于西药组的61.7%( 37/60,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近期疗效相当,而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3.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运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9周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西药组为88.3%(53/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优于西药组的61.7%(37/60,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近期疗效相当,而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许力  朱燕 《新中医》2020,52(8):52-54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给予黛力新、多潘立酮治疗,联合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负面情绪状况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5.0%,西药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复发率联合组为2.6%,西药组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为7.5%,西药组为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多潘立酮治疗肝郁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且复发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一般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积分量表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LDQ、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临床采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疗法,西药组加用西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甘油三酯、血压、腰围、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针刺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M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腰围、体重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优于西药组(P0.01);针刺组治疗后3个月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体重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近期疗效相似于西药治疗,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针刺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的疗效。方法将180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0例,给予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60例,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中药组60例给予柴胡舒肝丸治疗。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组症状及胃镜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同时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与艾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针刺组剔除1例,艾灸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组29例、艾灸组27例纳入统计。两组均取中脘和足三里穴,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艾灸组予艾灸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量表评分,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DQ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均P0.01),针刺组降低程度大于艾灸组(P0.05);在上腹痛、早饱、上腹灼烧感症状改善上,针刺组优于艾灸组(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DI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增加(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和艾灸疗法均能改善FD症状,且针刺优于艾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星期。经治疗后,从症状和体征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7.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操作简单、疗效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逍遥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逍遥针组48例给予逍遥针法治疗,西药组47例给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NDI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逍遥针组愈显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逍遥针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NDI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逍遥针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逍遥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促进胃泌素分泌,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