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对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通过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的巴戟天多糖组,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升高,骨小梁分离度增加,并且骨密度、骨钙、骨磷、ALP含量、废用残根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数量、最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载荷、刚性系数、CaBp-D9k和CaBp-D28k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巴戟天多糖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减少,且骨密度、骨钙、骨磷、ALP含量、废用残根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数量、最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载荷、刚性系数、CaBp-D9k和CaBp-D28k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巴戟天多糖能提高骨密度、骨钙、骨磷和ALP含量,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增加CaBp-D9k蛋白表达,改善废用残根咀嚼功能,且对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高峰  郑卫东  张季铠  桑平  李光淳  闫鹏 《中成药》2014,(11):2399-2401
目的探讨防风多糖对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给予防风多糖(100、200 mg/kg)治疗,检测大鼠骨密度及骨钙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防风多糖组大鼠骨质密度高于模型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模型组,并且高剂量作用更为显著。结论防风多糖能够提高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其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疏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骨疏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及骨疏颗粒组。空白组只行假手术,其余3组用去大鼠双侧卵巢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模型。术后3天分别给戊酸雌二醇及骨疏颗粒灌胃,12周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左股骨骨密度。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显著下降,血清IL-1β及IL-6显著增加(P0.01),TNF-α增加(P0.05);(2)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1),IL-6及TNF-α均降低(P0.05);骨疏颗粒组骨密度增加(P0.05),血清IL-1β、IL-6及TNF-α均降低(P0.05)。结论骨疏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0,(2)
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安颗粒对大鼠骨密度(BMD)及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采用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及右股骨的骨密度;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及E2的含量。结果:骨安颗粒中、高剂量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腰椎及右股骨的骨密度;骨安颗粒高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血清E2的含量;骨安颗粒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IL-6的含量。结论:骨安颗粒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TNF-α、IL-1和IL-6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左归丸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与左归丸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造模成功后,3组分别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左归丸混悬液灌胃,12周后,观察大鼠骨密度、骨组织病理学及骨组织TNF-α、IL-1和IL-6 m RNA表达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大鼠全身及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全身及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显示模型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排列不整齐,可见微骨折,髓腔增大,左归丸组骨质疏松状态明显改善,接近假手术组。3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大鼠腰椎骨组织中TNF-α、IL-1和IL-6 m 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腰椎骨组织中TNF-α、IL-1和IL-6 m RNA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具有明显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作用,调节骨组织中TNF-α、IL-1和IL-6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补肾健脾通络方对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相关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3个后给予补肾健脾通络方灌胃,共12周。取血清测IL-6、TNF-α、IGF-I、TGF-β细胞因子。取右侧股骨及腰椎测骨密度。结果:中药组骨密度较0VX组增高(P<0.05)。中药组TNF-α、IL-6水平较OVX组明显降低(P<0.01),TGF-β水平增高(P<0.01)。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含量,改善机体内环境,改变以骨吸收为主的高转换状态,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切除Wistar大鼠卵巢后致其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密骨方对骨质疏松后骨折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组(OVX)、骨质疏松骨折密骨方组(MGF)。模型组及密骨方组行卵巢摘除术,并在5个月后骨折造模。密骨方组按100mg/(kg·d)剂量的密骨方汤剂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分别在第14,28,42天各取5只断头取材,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Tracp的含量,SABC法检测骨折端IL-6的表达。结果:OVX组TNF-α,IL-6及Tracp在时间的变化上呈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骨方组中TNF-α,IL-6及Tracp在时间的变化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密骨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和骨折端炎症因子IL-6的表达,诱导Tracp在血清中的含量下降,促进骨质疏松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骨密度和血清IL-6、IL-4、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应用放免法,通过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血清IL-6、IL-4、TNFα水平,在550nm光下读取OD值,应用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结果:骨碎补总黄酮能显著提高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作用明显优于骨松宝对照组.骨碎补总黄酮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4、TNFα的水平,其中中剂量组IL-6、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骨碎补总黄酮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IL-4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对血清TNFα、IL-6水平有抑制作用,对IL-4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不留行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王不留行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的方法建立大鼠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去除卵巢组)、E2组(去除卵巢+尼尔雌醇)、药物组(去除卵巢+王不留行)。术后3个月,测血清IL-1、IL-6、TNF-α含量。结果:王不留行可明显降低血清IL-1、IL-6、TNF-α含量(P〈0.01)。结论:王不留行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王不留行的雌激素活性,降低骨的转移率和增加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氧化应激能力及骨组织NF-κB、TNF-α、IL-6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机制。方法:采用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50ug/kg)及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200mg/kg、100mg/kg、50m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2w,末次给药后24h,取大鼠血清检测ALP、Ca~(2+)、Mg~(2+)、SOD、MDA、GSH-Px及T-AOC等指标变化,取一侧股骨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取另一侧股骨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骨组织NF-κB、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去势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比较,姜黄素200、100mg/kg可增加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升高血清Mg~(2+)、Ca~(2+)、SOD、GSH-Px及T-AOC含量,降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ALP、MDA含量,使骨组织NF-κB、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姜黄素50mg/kg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ALP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结论: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调控NF-κB/IL-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红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ALP,TRAP及骨组织TNF-α,RANK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结合雌激素组、红曲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前三组行完整双侧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采用多光谱成像系统检测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ALP及TRAP,用Image Pro Plus对免疫组化染色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红曲组TNF-α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红曲组RANK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红曲可以提高血清ALP表达水平,降低血清TRAP表达水平,能够通过降低TNF-α水平及RANK水平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其机理与雌激素类似,可能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帕夫林(TGP)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骼肌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每组8只,共分4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帕夫林低剂量 卵巢切除组、帕夫林高剂量 卵巢切除组分别给予TGP50mg/kg·d)、150mg/kg·d)灌胃。所有动物给药时间均为12周。处死大鼠后取血清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右侧股四头肌固定部位肌肉测定其蛋白总量及白蛋白含量,取右侧股骨及腰椎测骨密度。结果TGP组较卵巢切除组骨密度明显增高(P<0.05),TGP组骨骼肌总蛋白含量较卵巢切除组高(P<0.05),帕夫林低剂量组IL-6水平较卵巢切除组明显下降(P<0.05)。TGP高、低浓度与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GP能够提高大鼠骨密度,增加骨骼肌蛋白含量,降低血清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双侧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明确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10周龄Wistar大鼠,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的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及雌二醇组每天分别连续灌胃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仙灵骨葆胶囊0.4g/kg及雌二醇60μg/kg,给药治疗11周后处死,分离子宫;采血,进行ALP和StrACP活性测定以及OC、TNF-α和IL-6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血清ALP、StrACP活性及血清OC、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去卵巢所致的血清StrACP及血清ALP活性的增加,且各剂量组OC含量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的TNF-α及IL-6含量.结论: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与其抑制IL-6及TNF-α产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维持骨转换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骨脂-淫羊藿药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型大鼠血清中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补骨脂-淫羊藿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骨止痛胶囊组、阳性对照组、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采用去卵巢3个月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连续灌胃13周后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10、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能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IL-10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骨脂-淫羊藿药对可以抑制骨吸收,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活动,使成骨细胞活动加剧,破骨细胞活动减弱,从而使骨吸收/骨形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1及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大鼠分为伪手术组10只,去卵巢组30只(空白模型组10只、穴位埋线组、雌二醇组各10只)行相应治疗,12周后取血清测E2、IGF-1、TNF-α的含量,单侧股骨测骨密度。结果:空白模型组骨密度较伪手术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P0.05)。血清E2、IGF-1空白模型组含量低于伪手术组,治疗组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P0.05)。血清TNF-α空白模型组含量显著高于伪手术组,治疗组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大鼠股骨颈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E_2)、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影响。方法:选择4月龄SPF级未经交配健康的雌性大鼠,取12只为正常组(A组);采用去卵巢骨质疏松造模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补肾健骨汤组(C组)及雷洛昔芬组(D组)各12只,假手术组(E组)12只大鼠只切开皮肤肌肉,取等同体积的脂肪组织,不去卵巢;灌胃8周后完成大鼠骨密度检测,处死取标本检测。结果:(1)骨密度: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及雷洛昔芬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2)BGP:模型组大鼠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及雷洛昔芬组血清BGP均高于模型组(P0.05)。(3)雌激素:模型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雷洛昔芬组雌激素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骨与补肾健骨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模型组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健骨汤组、雷洛昔芬组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骨与补肾健骨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能改善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升高雌激素及骨钙素水平,促进骨生成,并降低IL-6水平,提示这可能是补肾健骨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史辑  崔妮  贾天柱 《中药材》2015,(8):1626-1629
目的:比较巴戟天不同炮制品及提取部位的祛风湿作用,探讨其在细胞因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4种炮制品和巴戟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剩余水部位和总多糖部位,以雷公藤多苷片为对照,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大鼠继发侧关节肿胀度;致炎28 d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盐巴戟天及巴戟天乙酸乙酯部位、巴戟天正丁醇部位能明显减轻AA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IL-6、INF-γ水平;而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总多糖和巴戟天剩余水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盐巴戟天、巴戟天正丁醇部位和巴戟天乙酸乙酯部位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效果优于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总多糖和巴戟天剩余水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NF-γ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香素对去卵巢大鼠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只3个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瑞香素0.275、 0.463、0.668 mg/kg灌胃,1次/d;对照组阿仑膦酸钠剂量0.630 mg/kg, 1次/周;模型组0.9%生理盐水0.668 mg/kg灌胃;空白组不干预;连续给药12周,12周后生化法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治疗前后运用双能X线法测全身骨密度(BMD)。结果:治疗前空白组大鼠BMD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BMD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空白组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和空白组TNF-α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C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AL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香素高剂量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的BMD,降低IL-6和TNF-α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Ca和P的含量,降低ALP的含量,改善骨代谢。瑞香素可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痛,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5,(8)
目的:比较巴戟天不同炮制品及提取部位的祛风湿作用,探讨其在细胞因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4种炮制品和巴戟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剩余水部位和总多糖部位,以雷公藤多苷片为对照,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大鼠继发侧关节肿胀度;致炎28 d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盐巴戟天及巴戟天乙酸乙酯部位、巴戟天正丁醇部位能明显减轻AA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IL-6、INF-γ水平;而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总多糖和巴戟天剩余水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盐巴戟天、巴戟天正丁醇部位和巴戟天乙酸乙酯部位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效果优于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总多糖和巴戟天剩余水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NF-γ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