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动态温浸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 《中成药》2002,24(2):136-137
中药浸出是中药生产的重要操作单元.其工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浸出工艺的选择与条件优化至关重要. 1动态温浸工艺技术分析 中药浸出工艺的实质是溶质由固相传递至液相的传质过程.用扩散理论解释,就是溶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渗透过程.要达到快速、完全的浸出目的,就必须经常更新固液两相界面层,使药材组织中溶质与浸出液中的溶质,在单位时间内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差.  相似文献   

2.
固液接触状况对大黄提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阳成  骆广生  林泉  梅帆  戴猷元 《中草药》2002,33(9):808-809
中药提取过程可以看作是有效成分在固液两相相间的相间传质过程[1],涉及溶解和扩散两个阶段.根据理论及相关研究,可以知道固体颗粒大小和两相的接触情况对提取过程有很大影响.对于中药体系,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有展开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研究选择大黄作为实验体系,研究了不同固体形态及固液接触状况下的提取过程,以探讨强化传质的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在超声条件下的中药提取过程,当超声作用强度足够大时,扩散边界层可以无限小,以至溶质一经药材表面便迅速进入溶液主体中,可以假定整个提取过程由内扩散控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丹参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双频复合超声强化溶剂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丹参药材颗粒大小、提取固液比对双频复合超声提取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验证.结果:通过Origin软件进行数学模拟,得出拟合图形与实验值比较吻合.结论:双频复合超声条件下的丹参中药材提取过程是符合普通的提取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药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目标物质,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并且最低限度地浸出无效甚至有害的成分。药材的浸取过程是由湿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阶段所组成的。不同的提取技术影响到提取的不同阶段,对提取过程中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溶解性、药材状态、浸取的温度、压力、浓度差、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速度等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提取速度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最终影响的是药品质量。笔者现对近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在超声条件下的中药提取过程,当超声作用强度足够大时,扩散边界层可以无限小,以至溶质一经药材表面便迅速进入溶液主体中,可以假定整个提取过程由内扩散控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丹参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双频复合超声强化溶剂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丹参药材颗粒大小、提取固液比对双频复合超声提取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验证。结果:通过Origin软件进行数学模拟,得出拟合图形与实验值比较吻合。结论:双频复合超声条件下的丹参中药材提取过程是符合普通的提取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6.
正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1]。对于麻杏石甘汤提取工艺的研究,文献报道大多只考虑不同提取方法之间的差异,中药的提取过程是一个从植物细胞液到溶液的优化扩散过程,是有效成分浓度不断优化变化的过程。期间可能发生多种物理、化学变化,根据物质溶出原理,溶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当溶质在两种溶剂中浓度趋于平衡时,溶液中浓度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水煎煮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林辛  倪键  玄律  窦津晶 《中成药》2011,33(2):240-245
目的:以Fick's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中药刺五加水煎煮提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讨论中药刺五加水煎煮提取过程中药材颗粒粒度(σ1)、溶剂倍量(M)和提取时间(t)与刺五加药材有效成分浸出量之间的关系.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水煎煮刺五加苷B和E含量,将测定结果代人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刺五加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的自然对数随时间、溶剂倍量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最终建立溶质、浓度(CB)模型R为刺五加充分吸收水分与干质量之比.结论:本公式符合工业生产实际,但温度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快速循环渗浸法代替乙醇渗漉法,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浸出效率。其原理是根据扩散公式,浓度差与扩散时间成反比,浓度差越大,则扩散时间越短。所以加快溶媒的流动速度,可达更大的浓度差,从而缩短渗漉时间。  相似文献   

9.
一般中药制剂多涉及到药效成分的提取,提取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提取效果,对临床疗效有直接影响。本文从中药提取原理及提取工艺谈谈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1 植物性药材的提取原理 提取过程系指溶媒进入药材细胞溶解或分散成分而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即固→液扩散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浸润、渗透、溶解、扩散、置换阶段。提取过程可用扩散公式:ds=—D·F·dc/dx·dt表示,式中dt  相似文献   

10.
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是集萃取、重渗漉、动态和逆流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中药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溶剂节省、能耗低等特点。该技术主要利用药材与溶剂之间有效成分的浓度差,逐级将有效成分溶出扩散至起始浓度较低的提取溶剂中,达到最大限度转移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目的。本研究对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装备特点、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Fick第一扩散定律、分配平衡来表示丹参药材宏观层面内、外传质过程,建立传质模型,并将药材比表面积融合在传质阻力中,从而有效避免了药材形状不规则问题,扩大了模型适用范围。同时进一步将传质模型与酚酸降解动力学模型结合,建立丹酚酸B、紫草酸和丹参素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丹参提取过程研究,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提取率(320 min)附近,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不同工艺参数考察结果表明,搅拌会显著加快丹酚酸B传质速率;溶剂倍量对丹酚酸B传质和降解无明显影响;温度的倒数与传质阻力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6,温度与传质阻力符合阿伦尼乌斯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提取温度(358 K以上)下,紫草酸和丹参素浓度变化受传质影响较弱,只需考虑降解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为中药提取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纳滤分离中的孔径筛分和溶解-扩散效应,针对丹参中3种典型酚酸类成分,拟合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的相关性,并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传质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溶质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溶质浓度升高膜通量出现衰减。在孔径筛分和溶解-扩散效应协同作用下,丹参酚酸类成分的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现幂函数相关,回归系数均大于0.9,其中传质系数与酚酸类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为: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呈现出负相关,而传质系数与溶质浓度呈现正相关。以丹参酚酸为例分析纳滤传质过程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相关性,为中药酚酸类成分的常温化精制分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宫静静  王娟  沈平女襄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41-1643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萃取全草及根皮类等不同部位中药材的最佳工艺。方法:分别以总黄酮、丹皮酚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微波辅助萃取鬼针草及牡丹皮药材的工艺。结果:优选出微波辅助萃取鬼针草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50 W,提取时间30 m in,溶剂浓度40%,液固比13∶1,浸泡时间60 m in;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40 W,提取时间20 m in,溶剂浓度85%,液固比例为5∶1,浸泡时间30 m in。结论:微波辅助萃取技术适合于全草类药材鬼针草、根皮类药材牡丹皮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口溃宁含片原提取工艺 ,是在君药三叶萎陵菜的有效成分尚未明确、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尚未建立的基础上 ,为避免有效成分在提取过程中丢失的前提下 ,初步确立的两种浓度 (30 % ,5 0 % )的乙醇提取工艺。经薄层层折鉴别 ,发现三叶萎陵菜中含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1] 。在三叶萎陵菜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薄层鉴别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确立后 ,将同一批恩施产的三叶萎陵菜原药材 ,以没食子酸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其水提取、30 %乙醇提取、5 0 %乙醇提取工艺进行比较 ,证明水提取工艺所得没食子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马玲 《中医临床研究》2010,2(5):100-100
茯苓为常用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多糖类和三萜类均难溶于水,多年来临床入药多采用水做溶媒煎煮,既影响临床疗效,也降低了药材利用率。根据扩散原理,浸出量与药材表面积成正比,将茯苓粉碎成颗粒或做成散剂,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肺毒清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转移率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肺毒清处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含量与转移率的相关性.方法:按不同方法计算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提取转移率,包括取过筛后药材细粉测定和根据过筛药材细粉及未过筛后纤维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其在药材中所占比例,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根据药材标准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其在药材中真实含量,并可能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转移率.结论:计算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转移率时,应根据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正> 渗漉法是中药制剂过程中常用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侵出效果好,生产周期较短,设备简单。此法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水不溶性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溶媒用量一般为药材的5倍(V/W)。渗漉过程中先放出的渗漉液颜色较深,后放出的渗漉液色泽较淡。整个渗漉过程中有效成分渗出量如何变化,究竟用几倍量的溶媒渗漉比较合适,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作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8.
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甘草中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在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野生甘草药材中的含量差异。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氨水浓度及超声温度对其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能同时提取两类成分的合适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固液比1∶20,氨水浓度0.3%及超声温度40℃;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优选的条件可靠,重现性好,适合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同时提取;测定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能有效评价甘草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使用少泡多润法是为了保证药材质量,避免失去有效成分。药材在浸泡中,其有效成分转移到溶液中去,主要发生在“扩散”过程。那末,适当控制用水量使不致形成溶液,阻止“扩散”的发生;同时掌握浸润的时间和温度,可以控制“扩散”的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微波、超声辅助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常用中药,黄芪多糖是黄芪的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2]。目前,黄芪多糖大都采用水煎煮法提取,李红民等^[3-7]探讨了黄芪多糖的微波萃取效果,黄芪多糖的超声萃取尚未见文献报道。微波和超声波是常规液固相萃取中强化传质过程的两种主要手段,本实验在黄芪多糖水浸提法提取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及粗多糖纯度为目标函数,探讨了黄芪多糖的微波及超声辅助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