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118号学术项目——上前寒武系对比开始于1975年4月。这个科研项目继承了以前的“半球科研项目”。“半球科研项目”主要是从事晚前寒武纪冰川作用,特别是南半球冰川作用的研究。本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和对比上前寒武系保存好的沉积或轻变质的岩系。最后的目的是确定上前寒武系的对比,试图划定参考地区和层型剖面,为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划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陕西洛南县石门至陈耳沟一带的上前寒武系,属华北地层区南缘的金堆城—鲁山小区。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各群、组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三十年代,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在该区进行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以后,不少单位又相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建立了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往,本区除叠层石外,缺少其它古生物资料及直接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对比相差悬殊,长期来难以统一。本文试图运用微古植物资料对该区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及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洛南一带发育一套构造简单,层序清楚,基本未变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巨厚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上,平行不整合于下寒武系辛集组含磷灰岩之下,总厚度近7000米。这套地层向西北、东南延伸,衔接华北地台南缘两端的上前寒武系,向北向南呼应蓟县、三峡两个上前寒武系层型,在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对比、统一地层表的建立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陕西洛南上前寒武系高山河组的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洛南县石门至陈耳沟一带的上前寒武系,属华北地层区南缘的金堆城—鲁山小区.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各群、组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三十年代,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在该区进行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以后,不少单位又相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建立了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往,本区除叠层石外,缺少其它古生物资料及直接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对比相差悬殊,长期来难以统一.本文试图运用微古植物资料对该区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及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东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前人曾做了大量工作,作者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有20个属50个种,其中5个新种。为该区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 一、地层 吉林东南部上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浑江及鸭绿江沿岸一带,大致呈北东向展布。自下而上分为白房子组、细河群、浑江群。这套地层主要由陆源碎屑岩和碳酸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剖面在苏联境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里菲系层型剖面,闸明此剖面中核形石的垂向分布情况,对于上前寒武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意义很大。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地层研究较早,发表的文章也较多。先后有德泽瓦诺夫(1939.1943.1946),亚尔莫留克(1946.1956),C.B.努日诺夫(1967)等人对乌楚尔—马亚地区上前寒武系进行了划分。最近又有阿尔丹地质队(1965)科马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阿尔金山安南坝地区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描述了叠层石15个群,29个型.其中新型7个,未定型9个,相似型6个.根据它们在纵向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该区叠层石组合相合相当于我国蓟县层型剖面的第四组合.根据叠层石组合面貌、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安南坝群,将其分为2个岩组,从而建立了该地区的上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其时代相当于我国蓟县纪和苏联中里菲期,绝对年龄约10-13亿年.  相似文献   

8.
1978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织了赴澳考察团,对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10月,在美国西部犹他州盐湖城至加利福尼亚洲的死谷地区,举行了国际联络署(IGCP)No.118项的“上前寒武系对比”现场会议,我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这两次考察地区的上前寒武纪地层情况作一简介。一、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澳大利亚是国际上晚期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对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我所近十多年来对西北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首次制定了《西北区前寒武系划分对比方案》,为进一步开展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相继发现(或肯定)了西北区晚前寒武纪冰碛层,建立了全区震旦系;分别在北山、龙首山、贺兰山、全吉及碧口等地区建立(或厘定)了前寒武系标准(或代表性)剖面,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对西北区晚前寒武纪古生物取得了一些新的资料;并解决了一些地区重要矿产含矿层位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湖南的上前寒武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上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南地区地质构造重要地区之一。本文叙述了上前寒武系的地层层序,进行了地层分区,将板溪群分为三个区,震旦系分为四个区,概述了各区地层特点。并提出了上前寒武纪的划分对比方案。对湖南晚前寒武纪的地史演化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冷家溪群属大洋环境优地槽型沉积,尔后洋盆扩张,地壳类型转化,板溪群既有冒地槽型又有优地槽型沉积;震旦系地壳稳定性增强,因此既有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又有海水相对较深的炭硅质盆地沉积,以及深海泥砂质复理石浊流沉积。总之随着时间的发展,陆壳自北西往南东增生,地槽往南东迁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阿尔金山安南坝地区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描述了叠层石15个群,29个型。其中新型7个,未定型9个,相似型6个。根据它们在纵向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该区叠层石组合相合相当于我国蓟县层型剖面的第四组合。根据叠层石组合面貌、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安南坝群,将其分为2个岩组,从而建立了该地区的上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其时代相当于我国蓟县纪和苏联中里菲期,绝对年龄约10—13亿年。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地区的寒武纪地层出露比较定整,断续分布在晚前寒武纪断陷盆地之中,岩性稳定,厚度不大,含有相当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研究中国寒武纪南北两大生物群的重要地区之一。1964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刘光夏、陈立军等在大豁落井发现了早和晚寒武世三叶虫,为北山地区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及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并根据三叶虫将本区的寒武纪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中及上寒武统:马宗山群;下寒武统大葫芦组,双鹰山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隐伏寒武系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难题。自然伽马测井是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好的地表露头剖面建立伽马标准曲线来指导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国内寒武系地层研究的首次尝试。新疆柯坪肖尔布拉克的寒武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台地相区的西北缘,包含整个寒武系,地层连续,总厚810m以上,出露良好。在野外工作中利用HD2000手持伽马仪按照0.25m间距实测该剖面整个寒武系的自然伽马值3800个,建立伽马曲线,分析了寒武系6个组的伽马曲线特征及与岩性的关系。应用于台地相区方1、和4、中深5、中深1共4口井寒武系伽马测井地层划分对比,纠正了以前划分的不准确之处,露头剖面伽马标准曲线方法的应用明显提升寒武系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吕梁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开展较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竹泉、孙建初等曾进行过调查,但未做系统划分。1958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大队对吕梁山开展全面的1:20万填图,将该区下前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界河口群、吕梁山群、野鸡山群、岔上群、黑茶山群五个群,初步建立了该区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后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5万填图、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山西省岩石地层》(武铁山等)及本世纪初开展的1:25万填图,逐步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地层格架,即新太古界界河口岩群、古元古界吕梁群、滹沱系岚河群、野鸡山群、黑茶山群、中元古界汉高山群。  相似文献   

15.
小资料     
在地质文献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前寒武纪"或"前寒武系"等一类术语.顾名思义,前寒武系地层,一般是指比寒武系地层更古老的地质体.从寒武纪开始,地质科学上又划分出一个泛生代,也就是地球上明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质》1985,(Z1):139-157
正确的地层划分是进行地层对比的基础。地层对比的目的在于查清沉积物的时空关系,重塑古地理环境。为普查找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目前应用最广的主要方法是古生物学方法、地质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古生物学方法对于前寒武纪地层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同学者对于叠层石和微古植物的生物地层潜力存在不同认识。从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叠层石和微古植物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是可行的。地质学方法是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常用的主要方法。对前寒武系巨大地层单位的划  相似文献   

17.
鲁西地区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由于发生了较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地层中的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几乎消失殆尽,地层划分对比很困难,甚至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也难以确定。调查发现,青州尧王山地区该时期的地层发育齐全,白云岩化程度较弱,牙形石化石丰富,可与国际层型剖面对比,是鲁西地区完善地层划分和确定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8.
笔者实地考察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晚前寒武纪驹岘群和祥原系。驹岘群分布于平壤以南的局部地区,它不整合在祥原系之上,假整合于早寒武世中和组之下,含冰碛砾岩(其夹层中有低品位锰矿)和透镜状磷块岩,在沉积特征上相似于我国华南震旦纪南沱组和陡山沱组。祥原系在沉积序列和叠层石面貌上与辽东上前寒武系可以对比。因而笔者认为,辽东上前寒武系在层位上是介于华南震旦纪南沱组之下,华北青白口系之上的沉积,是我国上前寒武系沉积序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新疆北山马蹄山一带寒武系进行了古生物学、岩石学、含矿性和区域对比等方面研究.在该套地层中新发现寒武纪微古植物化石和层控型钒矿点,岩石组合以片理化岩屑砂岩、硅质岩和微晶大理岩为主.区域上钒矿多产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中岩石组合及含矿性不仅可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对比,且可与国内许多地区下寒武统钒矿层位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该区存在下寒武统双鹰山组,对新疆北山地区寻找磷锰钒矿和铂钯矿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期在桂西四城岭地区寒武系中新发现三叶虫Chuangia sp、Skirakiella atilimbata及Rhaptagnostus sp.等,首次发现腕足类Lingulla ef.sanfangensis等及遗迹化石Chondritessp.等一批古生物化石,填补了桂西碎屑岩型寒武系下部地层的化石空白,并将该区寒武系首次划分为芙蓉统第九阶、第十阶。江南型晚寒武世半游泳、漂游、深水混合型斜坡至次深海生物群落的发现,指示该区为次深海盆地相环境,应为江南盆地的组成部分。这一发现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寒武纪地层的研究程度,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古地理及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