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例1,女,24岁。因双耳剧烈疼痛20d于199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双耳疼痛前有听力下降及耳闷塞感,无中耳炎史。初诊为“耵聍栓塞并感染”。经一般治疗症状不减。入院检查:双外耳道充血,有脓性分泌物,内端充满肉芽,双鼓膜无法检清,乳突X线摄片无异常。在局麻下用中耳息肉钳及刮匙清除耳道内肉芽,见鼓膜表面糜烂,双侧骨性外耳道呈环性扩大。术后病理报告:外耳道胆脂瘤。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双耳内疼痛3 d于2006年3月21日就诊。诉双耳内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以右耳为著,伴耳鸣,不伴听力下降。查体:神志清,双外耳道内有少许耵聍潴留,清除后见外耳道充血肿胀,鼓膜标志清,乳突区无压痛。纯音测听示右耳平均听阈15 dBHL,左耳20 dBHL;声导抗测试双鼓室曲线图呈A型;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示、波I至波Ⅶ的潜伏期、振幅、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双耳颞骨CT示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3.2×109/L,中性0.83。诊断为急外耳道炎。遂用5%葡萄糖液加头孢曲松钠2 g及地塞米松5 mg静滴,3月22日10:30症状加重,不能正常说话发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3岁。左耳流脓血1月余就诊。既往体健,无肿瘤家族史。间接鼻咽镜见鼻咽右侧壁0.8cm×0.5cm 肿物,双颈未触及肿大淋巴结。TNM分期:T_1N_M_一期。左外耳道顶壁可见0.2cm大小肉芽样组织,有脓性分泌物。劳氏位片见双侧乳突气化良好,鼓室盖未见破坏征象,无颅神经损害征。颅底片、胸透均(-);外周血白细胞11×10~9/L。鼻咽活检病理诊断: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外耳道为炎症。抗炎治疗;鼻咽癌放疗钴外照射设双耳前野和鼻前野DT65Gy/6.5周,预防性照射全颈60钴切线DA40Gy/4周。放疗结束时查鼻咽部肿物消失,双颈(-),但左外耳道肉芽增大至0.4cm,取活检病理证实为:  相似文献   

4.
<正> [病例]男,22岁。因双耳持续流脓7个月,伴听力减退、头痛而入院。该患耳流脓2月后,脓汁呈脓血性,有臭味。听力呈进行性减退,伴左侧头痛,无发热、眩晕、咳嗽等症状。否认耳毒性药物肌注史。入院检查:体温正常,血压14/11kPa,营养欠佳。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双侧外耳道有多量脓血性分泌物,味臭。双耳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内灰白色内芽样组织,左侧耳道后壁塌陷,乳突无明显压痛。临床检查: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均正常。电测听双耳呈重度耳聋。脑干电位双耳110 dB未引出电位。乳突许氏位片报  相似文献   

5.
益赛普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8岁,主因左耳红肿疼痛2个月,右耳红肿疼痛15d于2007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2007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红肿,伴触痛、肿胀,严重时耳廓明显增厚及外耳道狭窄,当地医院以外耳炎治疗,症状无改善,且开始出现右耳红肿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查体:双耳耳廓红肿、增厚,以外上为主,局部皮温增高,耳甲腔、耳甲艇、自由舟状窝皮肤慢性增厚改变,触痛及牵拉痛阳性,双侧外耳道口稍窄,双耳鼓膜完整,右耳鼓膜稍浊、内陷,未见明显穿孔,右耳外耳道后壁肿胀充血,触痛阳性。查体: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陈某,男,20岁。因双耳垂进行性肿大3年于1990年6月29日入院。三年来,双耳垂反复破清流脓,呈进行性增大,同时伴疼痛和痒感。无发热。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双耳垂肿大约2×2×1.5cm~3,呈暗红色,表面不光滑,有疤痕,无破溃,触之硬且与皮肤粘连。外耳道正  相似文献   

7.
例1 女,1岁,维吾尔族。因不停哭闹,用手抓左耳,家长发现左外耳道内有蛆虫爬动,于1985年8月13日来我院求治。检查:双耳甲腔及外耳道湿疹片发化脓性感染,脓液腥味明显、粘稠。左外耳道内见有成团白色蛆虫蠕功。耳内滴入4%硼酸酒精后,取出蝇蛆13条。以3%双氧水清洗双外耳道,见双侧鼓膜充血肿胀、完整。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 ,10岁 ,因双耳听力差、耳鸣 10天入院。患儿10d前两侧腮腺区肿胀疼痛 ,12h后双耳听力下降 ,伴高调、持续性耳鸣 ,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经静点病毒唑 0 3g ,1次 /d ,治疗 10d后 ,腮腺区肿痛逐渐减轻 ,但听力及眩晕症状无好转。入院检查 :患者神志清 ,心肺无异常 ,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无压痛 ,双侧腮腺区无红肿及压痛 ,双耳鼓膜正常。纯音测听 :双耳 4KHz、 6KHz、8KHz听阈分别为 5 0dB、 6 0dB及 6 5dB ,其他频率上听力正常 ,气骨导曲线无分离 ,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给予静滴低分子右…  相似文献   

9.
男孩,1岁零8个月,因呕吐25天伴发热抽搐半月入院。既往无脑外伤及双耳流脓史。查血:WBC16×10~9/L,N82%,L18%。脑超声检查:中线无移位,侧脑室无扩张。胸片报告:右肺结核 I 型。颅骨平片:疑脑积水。脑脊液检查:淡黄色,细胞总数4.2×10~9/L,WBC2.1×10~9/L,N81%,L19%,蛋白5.44g/L,糖3.55mmol/L,氯化物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研究 患儿,女,5岁,因左耳反复流脓3年,加重伴听力下降2月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4年前曾因家长发现患儿双眼球突出,在院外就诊,头部CT检查后,发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诊断为"脑膜胶质瘤",予以当地藏药治疗3年左右,复查头部CT提示钙化斑后停药.本次入院时的简单情况如下:查体:T:36.0℃,P:90 次/min,R:20 次/min.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及胸膜摩擦音.专科查体:左外耳道口见-膨隆新生物,外耳道内段见脓性分泌物,鼓膜未窥及.右耳外耳道内段见分泌物,鼓膜末窥及.辅助检查:WBC:4.32 × 1012个/L,N:45.1%,L:49.1%;胸部X线片:右肺尖钙化灶,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耳部CT(图1):双侧中耳乳突炎,左外耳道及中耳胆脂瘤可能;头颅增强MRI:右丘脑、中脑、左小脑半球多发点状、结节状低信号灶:多系钙化.入院诊断为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1.
肖娴静  宋贞英 《安徽医学》2021,42(9):1076-1077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孕1产0.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孕23周来院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异常声像图表现:胎儿鼻唇冠状切面显示左侧口角异常增宽,唇红消失时仍可见口角处向后裂开达咬肌前缘,见图1.另双侧耳廓形态异常,宽度变窄,长度及位置均不一致,右耳长约21.80 mm,位置正常,见图2;左耳长约14.30 mm,上缘低于眼眶下缘,见图3.超声提示:胎儿左侧口角,并双侧耳回声异常,考虑面裂及耳廓畸形(左侧小耳并低位耳,右侧耳形态异常)可能,建议产前咨询.后于外院行MRI检查提示:胎儿双侧耳形态异常,左耳体积小,位置低,双侧外耳道未见明显显示,胎儿左侧嘴角较深.最终在本院引产,随访证实为左侧面横裂(Ⅱ度) ,见图4.双耳畸形(左侧小耳并低位耳,见图4;右侧耳廓形态异常,见图5;双耳均无外耳道),与我院超声诊断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14岁。因双耳流脓10余年,症状加剧伴耳痛、头痛、畏寒发热2天入院。体检:T39.1℃.右外耳道有少量粘脓性分泌物,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内有胆脂瘤皮屑;左耳外耳道内粘脓性分泌物多、臭,鼓膜大穿孔约0.6×0.6cm,鼓室内有胆脂瘤样皮屑,乳突部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WBC18.5×10~9/L.N82%.乳突部X线检查示双耳乳突鼓窦区约1×1cm的骨质破坏腔,周围有硬化圈,入院后第2天行左乳突凿开术。术中见筛区明显充血、易渗血.鼓窦内有脓液,量约5ml(培养为变形  相似文献   

13.
例1女,21岁。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无流脓史。近月来右耳原因不明出现流脓,并感右耳剧痛。右外耳道内端充血,肿胀,并有肉芽面。鼓膜被肉芽组织掩盖。双侧均为传音性聋,右耳更重。左耳膜正常,二侧乳突摄片气化良好。原来的双侧进行性传导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1998年12月收治1例由颅咽管瘤引致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儿,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儿,女8岁,因“双耳听力突然下降一周”来院门诊就治,发病前无头外伤、感冒、腮腺炎及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体检:神清,表情呆滞,颈软,心肺(一),双外耳道畅,鼓膜标志清楚,双鼻道清洁,鼻咽部(一)。表、音叉试验:双耳气、骨导均消失。脑干电位(ABR):双耳100dB未引出V波。诊断为“双侧突发性耳聋”,即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辅以高压氧治疗。同时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双侧桥脑池有一占位…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9岁,医生,住院号310757。因左耳呜伴听力下降二月兼右侧耳呜、耳痛、头痛一周于1985年5月25日入院。二月前受凉起病。当地医院诊断为“卡他性中耳炎”给予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不规则治疗二月。间断服用强的松月余,效果不佳。四天前出现发热,短阵胸痛,轻微干咳。查体:T37.6℃,P88次,R20次,BP130/90,略消瘦,口腔粘膜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双耳鼓膜充血无穿孔,乳突无压痛。双肺无叩浊,未闻及湿罗音及病理呼吸音。心脏及腹部无特殊发现。入院时血常规:Hb13.5g,WBC10008,N65%,L34%,E1%,胸片示双肺多发结节状及片状阴影。住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耳痛,头痛剧烈,双耳乳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98年12月收治1例由颅咽管瘤引致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儿,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儿,女8岁,因"双耳听力突然下降一周"来院门诊就治,发病前无头外伤、感冒、腮腺炎及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体检:神清,表情呆滞,颈软,心肺(一),双外耳道畅,鼓膜标志清楚,双鼻道清洁,鼻咽部(一).表、音叉试验:双耳气、骨导均消失.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8岁。因双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 30年 ,右耳脓中带血、头痛半月、右侧面瘫 6天入院。查体 :右额纹消失 ,右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向左偏斜。右外耳道深部见暗红色肉芽样物 ,表面有脓。左鼓膜大穿孔 ,鼓室有脓。纯音测听示 :双耳全聋。声阻抗示 :双耳声反射引不出。颞骨岩部CT报告 :双侧乳突气房消失 ,中耳有软组织影。右侧听小骨消失 ,中耳骨质破坏 ,边缘不规则硬化 ,破坏区软组织与颅中窝脑组织相通。考虑为双侧中耳胆脂瘤。诊断为 :①胆脂瘤型中耳炎 (双 ) ;②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右 )。 4天后在局麻下行右乳突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因双耳疼痛16 d,皮疹6 d,于2002年2月9日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24日,患者无诱因出现双耳疼痛,外耳道流黄色液体,外院予头孢菌素治疗(具体不详),上述症状缓解.用药10 d后,全身出现充血性皮疹,瘙痒明显,来我院急诊,以"药疹"收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心脏病史、过敏史.体格检查:全身满布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余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吉林医学》2012,33(22):4921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56岁,因头痛、双耳听力下降3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表现为间歇性双侧额颞部胀痛,双耳听力下降,伴双耳耳鸣。无发热,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于当地诊所就诊,给予口服中药及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22岁,足月顺产后7月,双侧乳房同时出现红肿、胀痛,质地变硬,泌乳量逐渐减少。乡卫生院诊断为双侧乳腺炎。经联合应用大量抗生素、局部外敷中草药等治疗无效,且双侧乳房迅速增大。两次穿刺均未抽出脓液而转至本校。查体:双侧乳房明显增大,分别约20cm×18cm和19cm×15cm。局部皮肤红肿,静脉怒张,皮温升高,整个乳房质地变硬,无结节感,无明显压痛,无波动感。其基底部可轻度活动,双侧腋下均扪及数个大小不等之淋巴结,反复穿刺均抽出少许暗红色的血液,无脓液。胸透无异常;血常规:Hb95g/LRBC3.2×10~(12)/L,WBC7.8×10~9/L,N0.84,L0.16。拟诊为炎性乳脉癌入院,行活检术,取出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