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简写为L.plan 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依次处理,结合高浓度亚油酸平板(0.1%)的筛选和进一步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3.1(简写为L.plan H3—1),其共轭亚油酸产量高达30.67mg·L^-1,比出发菌株L.planA提高了264.5%.传代实验中突变株L.planH3—1的遗传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诱变方法对提高植物乳杆菌L.planA的共轭亚油酸产量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和促进畜禽动物生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由于畜禽对抗生素的吸收、代谢较少,30%~90%的抗生素都以本体药物的形式随畜禽粪便排出流入环境.以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为例,研究了金霉素对小麦根生长的毒性效应,建立了不同形态金霉素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毒性效应模型:1/EC50=f+/EC+50+f0/EC050+f-/EC-50+f2-/EC2-50,得到各形态金霉素对小麦根毒性强弱的排序:二价阴离子态一价阴离子态中性态阳离子态,共存Ca2+对金霉素毒性的影响与Ca2+以及金霉素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降解甘薯生淀粉黑曲霉菌株的选育及降解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酒精发酵中为了节能,国内外都在进行生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试验.我们进行了降解生淀粉黑曲霉菌株的选育工作,通过自然选育和紫外线、氯化锂(LiCl)等诱变剂的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降解生淀粉能力强的As.54(u)菌株.1 材料和方法1.1 出发菌株:As、45(u)菌株.是从黑曲霉As、3、4309菌株的麸曲中自然选育而来.1.2 初筛培养基:用2%可溶性淀粉取代蔗糖,其余成份和含量同于察氏培养基,琼脂2%.1.3 活化单孢子悬液的制备:将单孢子液接入孢子活化培养基(即察氏培养基补加0.2%蛋白胨)中,30℃振荡(200r.p.m)培养12小时,即为活化的单孢子悬液.1.4 紫外线、氯化锂诱变处理:按常规方法.1.5 甘薯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鉴定培养基初步筛选产淀粉酶的菌株,利用YOO改良法测定其酶活力,复筛产酶能力强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热、超声波及紫外线等多种物理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产酶培养条件.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16S rDNA进行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从浙江舟山沿海海泥、海藻中分离到产淀粉酶的放线菌菌株43株,其中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3株.放线菌A24产淀粉酶能力经选育后有较大提高:从初始酶活力111.5 U.mL-1经紫外诱变增至282.7 U.mL-1,再经培养优化后提高到353.67 U.mL-1.经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A24菌株为Streptomycessp.A24,GenBank登录号GU184337.  相似文献   

5.
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诱变株虾青素积累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度为(20±1)℃,光照为40μEm-2s-1条件下对雨生红球藻经紫外诱变所得的藻株1号、藻株2号及对照株进行比较培养,结果表明:诱变株1号生长速率最快.进一步对诱变株1号进行缺氮、缺磷、缺铁、添加醋酸对其虾青素累积速率影响的试验以及氮、磷、铁的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其中氮试验中,分别设置0,1,2,3,4,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磷试验中分别设置0,0.5,2,4,8,10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铁试验中,分别设置0,0.1,0.2,0.4,0.5,1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添加醋酸试验分别设置0,0.5,1,1.5,2,2.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铁完全缺乏的情况下和醋酸浓度为2 mg/L下,红球藻的虾青素累积速率最高.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里表明氮、磷、铁3个因子对虾青素的累积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磷、氮铁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氮胁迫能诱导雨生红球藻从绿色游动细胞转变成红色不动细胞,培养基中磷胁迫和醋酸钠刺激能大大加快这一转化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糖化酵母及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中若干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 文意欲从糖化酵 母 ( a Se eha r om ye e sd ia s t a tie u s) 菌株5 1 0 1 一 7 C、5 2 0 6 一 I B、5 3 0 1 一 1 4 D及酿酒酵母 sr.cer ve is ae ) 菌 株 H U 一 T Y 一 I A 出发,按 L S ( 27) 正 交 表 设 计 实 验,进一步探 索酵母原 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 明,在选择 的诸因素 中,菌体菌龄与酶解脱壁时间之间有着极显 著的交互作用.各 因素对原 生 质体形 成和再生 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酶解脱 壁时 间与菌 龄交互作用 > 酶解脱壁时间> p一 硫基 乙醇预处理浓度> 菌龄。经实验确认,原生质体制备 最优条件为:取菌龄为 15hr的菌体,以。.01 m ol / L 的 p一 琉基 乙 醇预 处理,蜗牛酶温浴时 间为60 m in.依此约可获得 80 % 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和 50 环的原生 质体再生率.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铁皮石斛无菌试管苗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是0.5%Pectinase和1.0%Cellulase Onozuka R-10,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为0.5 mol/L,以蔗糖作为渗透压调节剂优于甘露醇和葡萄糖,质壁分离处理后的叶片原生质体产量提高了16.6%,存活率提高了14.2%.培养在1/10 MS附加2 mg/LNAA+0.5 mg/L6-BA和多种有机成分培养基上的铁皮石斛无菌苗叶片原生质体,3~5 d后开始第一次分裂,30 d后长成胚性细胞团.弱光照(150 1x)和稍低的温度((21±0.5)℃)适于原生质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从大曲酒窖池底泥中分离到一株产己酸量较高的菌株.经初步鉴定,应归于梭状芽抱杆菌属,很可能是克氏梭状芽抱杆菌( Clostridium kluyveri ).其最适生长温度35'C最适pH为7.。左右.最适酵母提取物浓度在生长时为100、产酸时为0.100,乙醇浓度在100-4%范围内对生长和产酸影响不大·在醋酸钠培养基中生长10天,己酸产量最高可达380mg/100m1.这一菌株的获得为白酒增香工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筛选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方法,采用低能氮离子对三孢布拉氏霉负菌孢子进行辐照.研究了不同剂量对三孢布拉氏霉存活率、菌丝长势、菌落形态、产孢特性和突变率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除14×1015N+/cm2外,其它剂量下平板培养菌丝均密度增大、长度减小、长速加快、颜色变黄且长出一定量褐色的隐性孢子;其总突变率和正突变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剂量为12×1015N+/cm2时,总突变率和正突变率均达到最大,且筛选出1株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1.252g/L,比出发菌株1.044 g/L提高了25%的高产菌株BT12-12-05,通过传代实验发现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11.
通过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菌体细胞得到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菌种编号ATCC13813)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的核酸序列与2种不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引物F1、R1和F2、R2,再以总DNA为模板,经过特异性PCR扩增出长度约为2 200 bp的目的基因。随后分别对目的基因gshF和2种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连接等操作,得到表达载体pPIC9K-gshF与pET-gshF。用Sal I线性化表达载体pPIC9K-gshF后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经MD平板筛选重组子、菌落PCR鉴定阳性菌株、G418抗性梯度平板筛选多拷贝菌株,最终在4.0 mg·mL-1 G418抗性平板上筛选出阳性菌株。用甲醇终浓度为2%的BMMY培养基诱导该阳性菌株表达,每隔12 h取样并添加甲醇,96 h后离心收集发酵上清,经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在85 kDa处出现1条明显蛋白带,大小与预期GshF蛋白一致。重组菌BL21-pET-gshF用IPTG诱导表达,先在37 ℃下培养90 min,再加入IPTG至1 mmol·L-1后诱导7 h,离心收集表达产物并对重组菌进行超声破碎处理后,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同样在85 kDa处有1条蛋白带。采用Bradford法测定2种表达产物上清的蛋白量,其中重组酵母表达上清中蛋白量为0.46 mg·mL-1,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破壁后的蛋白量为1.46 mg·mL-1。测定并比较2种不同表达方式所得酶活,发现GshF在毕赤酵母表达中的比酶活仅为14.15 U·mL-1,经原核表达后比酶活可达62.15 U·mL-1。  相似文献   

12.
通过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菌体细胞得到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菌种编号ATCC13813)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的核酸序列与2种不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引物F1、R1和F2、R2,再以总DNA为模板,经过特异性PCR扩增出长度约为2 200 bp的目的基因。随后分别对目的基因gshF和2种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连接等操作,得到表达载体pPIC9K-gshF与pET-gshF。用Sal I线性化表达载体pPIC9K-gshF后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经MD平板筛选重组子、菌落PCR鉴定阳性菌株、G418抗性梯度平板筛选多拷贝菌株,最终在4.0 mg·mL-1 G418抗性平板上筛选出阳性菌株。用甲醇终浓度为2%的BMMY培养基诱导该阳性菌株表达,每隔12 h取样并添加甲醇,96 h后离心收集发酵上清,经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在85 kDa处出现1条明显蛋白带,大小与预期GshF蛋白一致。重组菌BL21-pET-gshF用IPTG诱导表达,先在37 ℃下培养90 min,再加入IPTG至1 mmol·L-1后诱导7 h,离心收集表达产物并对重组菌进行超声破碎处理后,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同样在85 kDa处有1条蛋白带。采用Bradford法测定2种表达产物上清的蛋白量,其中重组酵母表达上清中蛋白量为0.46 mg·mL-1,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破壁后的蛋白量为1.46 mg·mL-1。测定并比较2种不同表达方式所得酶活,发现GshF在毕赤酵母表达中的比酶活仅为14.15 U·mL-1,经原核表达后比酶活可达62.15 U·mL-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钙黄素为荧光标记物,使用电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如浸种液、苗龄、培养基、酶解时间等和电击参数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得率及电击导入外源荧光物质的影响。通过电击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物钙黄素导入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上述条件和电击参数对获得有活力的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数量及电击导入钙黄素的频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电击导入GUS等外源基因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并实现瞬间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稻胚性和非胚性悬浮细胞培养物分别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学观察和培养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由酶解制备的胚性原生质体具有较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小、细胞质含有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经培养,胚性原生质体多能进行第1次分裂,并能持续分裂,最终分化出再生植株.而由酶解制备的非胚性原生质体的细胞膜上有裂隙产生、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大、细胞质中颗粒状内含物较少、具有明显的大液泡,经培养,仅个别原生质体能以"酵母出芽"式进行不均等分裂,随后细胞自行解体.结果表明,由酶解制备的原生质体细胞膜是否完整,膜上突起的大小以及细胞质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与原生质体能否正常复壁分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Q型腔的自混合散斑速度实时传感。利用掺铒光纤、耦合器、波分复用器等组建激光散斑速度传感系统,理论分析动态物体散射光反馈进入激光腔内与原光混合产生的自混合散斑现象,推导出Q型腔输出功率的表达式。以一圆形铝盘为速度传感对象,开发LabVIEW程序对散斑信号进行实时波形采集、滤波去噪及数值计算,得出自混合散斑信号能量密度与物体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关系,对该铝盘侧面的线速率进行实时测量,在175~456mm/s速率范围内可获得较好的测量结果。研究表明,Q型腔内自混合激光散斑的能量密度测速方法,可用于粗糙表面物体的实时速度传感。  相似文献   

16.
将构建好的含有人变异tPA基因的重组pQE30 tPAr质粒的JM109菌株原始种子库菌种,在含Amp的平板培养基划线法连续传代至100代,其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Amp抗性等方面与原始种子库无明显差异;每隔10代提取质粒DNA用HindⅢ和Kpn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检查,酶切图谱没有改变;DNA测序未见tPAr基因变异.用原代和第100代培养诱导表达tPAr,表达水平和tPAr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菌体的SDS-pAGE图谱也完全相同.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JM109tPAr工程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玻璃化法成功地超低温保存了胡萝卡悬浮培养细胞及其原生质体,存活率分别为83.3%(TTC法检测)和47%(RDA法检测)。冻后细胞能恢复生长并再生植株。分析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悬培养浮细胞和原生质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假丝酵母和白地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因素:菌龄、破壁酶的种类和浓度、酶解时间、脱壁促进剂、渗透压稳定剂进行了研究。在综合比较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基础上,确定了制备原生质体的优化条件为:选用对数生长中期的菌体,用0.05%EDTA进行预处理,以0.7 mol/L NaCl为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d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变化不明显.而海带901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指示海带荣城1号品系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海带901品系的细胞壁组成未做出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荣城1号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胶的变化上,而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