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对比依靠外资发展起来的"苏州模式"和依靠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温州模式",分析比较承接产业转移并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东亚四小龙和承接产业转移但日后产业未能顺利升级造成产业发展缓慢的东盟四国,指出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如何做到招商引资外源发展和发展本土民营企业内源发展的平衡和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因素的诱导,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将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皖江地区作为重点产业承接地之一,应该抓住东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腾笼换鸟"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潜力较大的比较优势,努力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对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和优劣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所明确的重要战略,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的支持。本文理清了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指出土地顺利流转是产业转移有序推进的前提条件。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路径方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呈加速趋势。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更是驶入了一个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国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和转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通过产业关联、资本补缺和技术进步等效应促进转出国和转入国产业结构的双向调整与优化。本文在深入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世界和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与新动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效果,并据此提出有助提升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三种国际产业转移承接模式。  相似文献   

6.
宗淙 《中国信息化》2014,(23):10-13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对于破解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融资瓶颈有着重要意义,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密集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热潮。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圈地运动"的现象,不切实际盲目投资以及重复建立低端生产线并不鲜见,值得国家关注和警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起,要结合集成电路产业特点,科学、合理地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是非均衡的,其集聚与扩散是有规律可循的。近几个月广东东莞等地出现的企业迁出潮预示着我国产业分布梯度转移与升级的时机可能正在到来。未来一段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原制造业聚集地应该积极引导企业的优化升级,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中西部地区则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8.
对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指导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产业转移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推动产业重构的重要战略。新时期,各地推动产业转移力度加大,采取何种政策配置、引导和推动产业转移,才能起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效,本文从分类指导视角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纵览     
天津:滨海新区建京津科技新干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天津滨海新区今年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对外转移,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即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到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
消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旨在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承接地之间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目录》的发布,对于建设和完善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这些国家和地区推进产业升级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本文在分析先行工业化国家、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我国东南沿海省市推动产业升级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以便寻找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着力点,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栏供叁者.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优化区域布局,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提出如下意见:一、纺织产业转移对促进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3.
消息     
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旨在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承接地之间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目录》的发布,对于建设和完善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相对艰难的困局,我国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存在艰难的困局,有多重原因,既有市场失灵、市场环境不完备等市场因素,又有政策协调配套程度不高、部分地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等政府因素。今后,要坚持实施“完善市场、完善政策”双轮驱动,破解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艰难困局。坚持运用市场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重点解决市场失灵和市场环境缺失。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时,应加强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地方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分工合作局面,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韩国家电企业进入中国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韩国家电产业在华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中国家电产业结构,并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但也使得本已饱和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了国内家电产业的进入壁垒。建议韩资家电企业应加强与中国家电企业互补型战略合作,加大对华技术转移力度,适当收缩产品范围,这将有利于中韩双方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俐民表示,随着IT产业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的趋势继续加大,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西安有着较为明显的区位、产业、人才等优势。比如,西安承载产业发展的城市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劲。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数控产业是科技兴国的高科技支柱产业。我国的数控产业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普及率、品种、质量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大力发展数控产业的条件已具备,时机已成熟。经过“六五”、“七五”及“八五”科技攻关已建立起一支可观的数控队伍。我国数控产业从基础元器件到整机都有长足进展,有了一批生产基地。发展数控产业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尽快增加数控产业目产化程度,逐步减少进口,直至大多数数控设备脱离进口。第二阶段:数控产品出口占有一定比例。机床的数控改造是数控产业的重要领域。抓好此项工作有利于数控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系统梳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典型模式对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好推动形成新型产业创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新一代信息网络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快速兴起,在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塑的关键时期,推动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两个强国”战略;有利于构建更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实现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创新能力的叠加融合;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并为大企业注入创新活力,实现创新效率和效益的倍增;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博览》2007,24(5):26-27
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国务院新闻办9月27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六大"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大力推进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而2002年这一比重只有3%,预计2010年将超过10%。预计2007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超过6.3万亿元。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不断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息化》2013,(5):71-7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制约.而经济发展与能源协调的本质在于产业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是能源消耗跨国流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能源消耗曾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长、跨国流动。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