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征。方法:综合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常合并血脂,糖代谢异常,心肾功能病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应对此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行为现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Mofisky—Green服药依从性测评表和健康行为量表对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102例患者服药治疗高血压,其中依从性高23例,依从性中45例,依从性差3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参与活动、心理应激、生活习惯方面均存在不健康行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心理应激,生活习惯维度健康行为得分明显高于普通老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普通老年人群在参与活动维度健康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疾病相关的不健康行为,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分别与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及38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相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健康老年体检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两者的血总胆固醇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者的甘油三酯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病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病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引起老年高血压病的一项危险因素,而非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后果;老年高血压病组更易发生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改变及并发症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早期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54例老年非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老年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支血管病变(即两条以上)检出率高血压病组亦高于非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组具有两组以上心、脑血管并发症者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在合并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血症方面,高血压病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地定性评价颈动脉血管壁及管径的变化;对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在预后评估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7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76例无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检测并作分析。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正常,观察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IR,高胰岛素血症和IR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种类及情况,为治疗和护理老年糖尿病提供最详细的资料。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自制临床调查表,调查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病情况。结果 80例糖尿病患者中,主要并发症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患者并发症并不是单一的,大都是多种并发症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个体中。结论通过回顾分析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病情况,明确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脑梗塞和糖尿病足等。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减少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减少其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2例不同年龄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以下年轻AMI患者达14.56%,均为男性,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肥胖有关.发病急、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以单支病变,A型病变为主。40岁以上AMI患者男性仍高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有关,约30%症状不典型,冠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为主。结论:年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与老年患者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有关护理。方法: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舒降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并与贝那普利联合舒降之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舒降之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脉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检测7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左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液粘度高于正常人;不同类型高血压病组间血液流变参数改变亦有差异;高血压左心结构和功能改变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并初步探讨血液流变性异常与高血压病左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 3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并根据年龄是否≥ 6 5岁而分为老年组 (n =134)和中青年组(n =2 12 ) ,评价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 ,左回旋支及其近段病变也多见 ,而在单支血管病变中青年患者多于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方面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发生血管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心脏瓣膜退行性改变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根据12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各瓣膜变化情况分为瓣膜病变组(36例)、无瓣膜病变组(90例),32例健康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壁厚度(LVPWT),左心房面积(LA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动脉收缩压(PSAP),再行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情况,并将3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无瓣膜病变患者,瓣膜反流改变以二尖瓣最多(占86.1%),反流程度重度者以三尖瓣反流最多;瓣膜钙化以主动脉瓣多见。瓣膜病变组与无瓣膜病变组以及正常对照组LVDD、LAA、LVEF、PASP以及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瓣膜病变组与无瓣膜病变组之间心室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瓣膜改变是加重心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表180例老年高血压患ABPm结果及正常参照值(mmHg,x±s)现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及康复干预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是我院在1996~2001年收治的病员,男71例,女9例,年龄60~89岁,平均(68.8±7)岁。病史1~4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WHO/ISH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入院后停用所有降血压药物3d,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1.2方法检查采用国产MEDILOGABPmonitoringsystem无创伤性全自动记录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观察,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检查分析。结果:(1)老年人高血压病组颈动脉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67%,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老年高血压病组SPV、EDV较健康老年人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流减慢为主;(3)颈动脉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多有相应特征性改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多以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慢、血管阻力指数增高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观、动态地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临床的诊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并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正常人群(P<0.05,P<0.01),除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外,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社会支持可从心理层面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左室肥厚的特征。方法:126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EH)37例、糖尿病组(DM)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DM EH)61例,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计算左室重量。结果:DM和DM EH组患者血浆TG水平均明显升高。3组患者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DM组、EH组左室重量增加,DM EH组较单纯EH组或DM组增加更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脂代谢异常及左室肥厚,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者,并发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较单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WHO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约计50%,据统计我国老龄化人口为9%,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已近5000万人,每年因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脏病而死亡者,将近1200万人,现已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高血压病不仅使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而且可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继发性病变,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避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8.
联用卡托普利与川芎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26例胡国强安存昌作者单位:256617山东省滨州市立医院联用卡托普利与川芎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26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26例均为老年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了继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后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78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胃镜检查1。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64例,其中轻度27例,中度12例,重度合并破裂出血25例。PHG的病变程度并不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增加。结论:PHG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在PHG的治疗过程中,应以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胃粘膜病变为重点,其具体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对8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的护理效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住院治疗期间经过护士疾病相关知识和有效的健康指导,患者能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及饮食调配等方法,血压控制稳定.认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各专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而且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者,减少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保持身体健康,舒缓情绪、放松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