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老院内老年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在养老院内居住的老年性肺炎患者63例,收集痰及发热患者(〉38℃)的静脉血进行培养。抽取患者急性期和间隔2~4周恢复期静脉血,进行肺炎支原体lgMl、gG抗体检查,肺炎衣原体lgMl、gG抗体检查,军团菌lgM抗体和腺病毒lgM抗体检查。病原体阳性临床标准:①合格痰标本培养出优势菌(1株或多株细菌)并呈中度以上生长;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一致;②血培养出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③恢复期血清肺炎支原体lgM和lgG抗体、肺炎衣原体lgM和lgG抗体、军团菌lgM抗体滴度≥4倍增高或降低。结果:63例均进行血清学检测,59例进行痰培养,19例进行血培养。单一病原体感染顺位前3位: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6.3%),流感嗜血杆菌4例(6.3%),肺炎支原体3例(4.8%)及肺炎链球菌3例(4.8%);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顺位前3位: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4例(6.3%),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4.8%),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3.2%)及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3.2%)。结论:养老院内老年性肺炎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状况,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就诊CAP患者共62例,分别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结果62例CAP患者39例(62.9%)病原学检查阳性,其中流感嗜血杆菌11例,肺炎链球菌7例,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化脓性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卡他莫拉菌1例。检出肺炎支原体13例,肺炎衣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3例。11例为混合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27.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57.1%。对阿齐霉素耐药率为71.4%。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是CAP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高,且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呼吸道病原体lgM抗体联合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BV、肺炎衣原体Cp、甲型流感病毒IAV、Q热立克次体QFR、腺病毒、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等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检测lgM抗体。结果本组500例患者中病原体lgM抗体阳性230例,阳性检出率46.0%,Q热立克次体QFR(0例0.0%)、腺病毒ADV(24例4.8%)、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6例3.2%)、嗜肺军团菌LP(0例0.0%)、肺炎支原体Mp(163例32.6%)、甲型流感病毒IAV(5例1.0%)、肺炎衣原体Cp(16例3.2%)、乙型流感病毒IBV(28例5.6%)、副流感病毒PIV(26例5.2%)。其中单一病原感染患者159例(占69.1%),其中混合感染患者74例(占32.2%),另混合感染中二重感染67例(占90.5%),三重感染7例(占9.5%)。结论对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免疫荧光法IFA检测lgM抗体,可准确诊断疾病病原体感染类型,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尿抗原测定快速诊断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快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感染的临床意义及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用免疫色谱层析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尿抗原,对痰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住院患者行静脉血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进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73例患者中,肺炎链球菌痰培养阳性率为2.74%(2/73),血培养阳性率为1.37%(1/73),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15.07%(11/73)。支原体抗体阳性21例(28.77%),衣原体抗体阳性4例(5.48%)。未检出军团菌阳性病例。结论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沈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主要地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5.
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集痰、支气管吸出物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128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混合感染20例(15.6%)。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9例(26.4%),流感嗜血杆菌23例(15.5%),肺炎链球菌17例(11.5%),肺炎衣原体17例(11.5%)。同时应用PCR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对标本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33/39)、23.5%(4/17)和14.3%(1/7)。就诊前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苛养菌检出率的影响显著。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PCR方法或尿抗原检测,可以增加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在病原菌方面的特殊性及耐药性 ,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在糖尿病患者病原菌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对深圳地区 73例合并肺炎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痰及 (或 )肺泡灌洗液的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 ,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结果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肺泡灌洗液 (2 6 .6 % vs4 2 .9% ,P<0 .0 1) ;血糖控制不良者培养阳性率较高 ;以 G- 杆菌多见 ,占 5 0 .0 % ,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多 ;G+球菌 39.7% ,真菌 10 .3% ;支原体抗体和衣原体抗体阳性分别占 10 .9%和 8.2 %。其中 ,G+ 球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均有较高耐药性 ,对万古霉素最敏感 ;G- 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 ,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 ,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佐巴坦最敏感。结论 :糖尿病合并 CAP的常见致病菌有其特殊性 ,以 G-杆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检查手段 ,有助于病原学诊断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相似文献   

7.
赵海峰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8-359,361
目的:了解我院南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5例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或血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结果:193例细菌培养显示,病原分离阳性79例(40.9%);200例血清学检查,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CAP的病原谱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秀莲 《中原医刊》2006,33(18):7-8
目的了解当前不同月龄阶段肺炎患儿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年龄为28d~1岁感染肺炎的患儿166例,用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痰液并进行培养分离,并以PCR扩增证实,对分离株进行常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166例肺炎患儿中,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8.3%(47/166)、38.5%(64/166)、17.5%(29/166)、5.4%(9/166)、5.4%(9/166)、4.8%(8/166);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分别为86.2%(25/29)、89%(8/9)、89%(8/9);衣原体、支原体对阿奇霉素敏感率为85.6%(95/111),对红霉素敏感率为56.8%(63/111)。结论婴儿肺炎病原体感染已发生改变,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儿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二者绝大部分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9.
钟丽  陈华根  宋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68-2969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起病急,进展快,及时明确病原体临床作出早期诊断、对症治疗非常重要。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细菌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日益增多,如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1-3],实验室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恒温扩增(LAMP)法在下呼吸道感染(LRTI)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55例LRTI患者的痰液或肺泡灌洗液,应用LAMP法和痰培养法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对比两种方法对LRT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通过LAMP法研究苛养菌及不典型病原体在感染群体中是否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 LAMP法检出病原体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痰培养法检出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LAMP法总阳性率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苛养菌的一致性程度中等。LAMP法检测结果分析苛养菌在感染群体中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但肺炎克雷伯杆菌在感染群体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老年组中感染率高(P<0.05),肺炎支原体在少年组中感染率高(P<0.05)。结论 LAMP法在LRTI病原体检测中具有优越的检测性能,尤其是对苛养菌进行快速检测,且病原体阳性率高于痰培养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