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T—矩阵法分析降水粒子在微波段下的ZDR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康  王庆安 《气象科学》2000,20(4):469-477
本文采用T-矩阵方法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在X、C和S波段下不同轴此,大小和相态的扁椭球降水粒子的差反射率因子ZDR,对为三种波长的双偏振雷达实际动用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得到若干有用的结论,文中还对T-矩阵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地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GCM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坐标影响谱模式模拟降水的某些结果。具体说明了使用不同水平分辨率的ECMWFGCM(T21、T42、T63和T106)对中国季风降水的模拟情况;也对GCM垂直方向分别使用混合σ-p坐标和混合σ-θ坐标的降水模拟结果做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海南热带气旋年际变化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Cramer’s,Mam-Kendall等方法对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TC)的年频数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并利用模糊均生函数正交方法对未来10年TC的年频数进行趋势预测。检测结果,1946年是少台期结束、新的多台期开始的突变点;预测2004年前海南仍处于少台活动期,2005年后可能转入多台活动趋势期。  相似文献   

4.
天津局地气候的反演建模及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林振山  史芳斌  王辉 《气象学报》1995,53(1):115-121
利用天津月平均温度T、气压P和雨量R的时间序列反演出一组近似描写天津(T-P-R)局地气候的动力方程,并对其演化特性及内部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晓春  蔡雅萍  梁幼林 《大气科学》1994,18(Z1):856-867
Bivariate-Test方法(以下简称B-T方法)是一种基于二维正态分布随机矢量的假设检验方法,可以在一个分量的均值不改变的前提下,检验另一分量的均值有无改变。一些气象研究工作者最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年降水量的均一性。从温度资料不均一性产生的原因看,一般可分为两类:突变型不均一及渐变型不均一。对两种类型的不均一性,我们分别推导了理想情形下B-T方法的检验结果.并用随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检验结果对资料的敏感性。以上两方面的结果表明。渐变型及突变型不均一分别对应明显不同的B-T检验结果,在实际分析中这种差异可以用来定性判断不均一性的类型。东北区20站30年年平均温度资料的试算结果表明,有7站资料不能通过信度95%的B-T检验,有3站资料不能通过信度90%的B-T检验。其中有4个站的检验结果与理想情形下渐变型不均一的检验结果相似,有4个站的检验结果与理想情形下突变型不均一的检验结果相似。有一个站存在个别点的资料错误,有一个站可能有一次以上的不均一性发生。计算结果也表明,尽管B-T方法按照理论推导只是用来检测资料的不均一性,但对个别点上的资料质量问题也有一定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期数值预报(T63L16)系统的统计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晴  杨晓梅  黄卓 《气象》1995,21(10):14-19
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标准化统计检验方法。用该方法对T63模式产品进行检验,并与T42及日本模式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T63模式产品的可用预报时效可达5-6天,其预报误差幅度比T42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探测大气参数的GPS/MET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介绍了美国在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遥测地球大气的方法-GPS/MET,它是GPS导航定位技术与无线电掩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中比较详细的描述了GPS/MET反演折射率和大气参数的方法和步骤,从国外得到的初步反演结果可看出,在5-40km之间,反演出的温度廓与探空资料吻合得到很好,而在5km以下和40km以上,反演的结果误差较大,GPS/MET探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对天气预报和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静力模式预报热带气旋路径个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非静力模式(MM5V2)对9611号、9904号等北上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进行民试验。用松驰(Nudging)四维同化方案和人造热带气旋(Bogus TC)技术,使独t-12时刻的模式场(包括第一个Bogus TC)通过预积分逐步逼近to时刻的Bogus TC和同时刻的观测资料场庆1999年能够得到相隔6h一次的AT106L19预报场后,分别在t-12、t-a6和to时刻各制做一个Bogus TC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格形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TC-OFDM)方案,研究把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格形编码(TCM)有机地结合,来克服时间色散信道中的频率选择性和多径衰灌。对码率2/3格形编码的8DPSK-OFDM在时间色散信道中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讨论了不同正交载波数情况下格形编码的设计。结果表明,在比特误码率BER为10^-3时采用TC-OFDM方案与未编码系统相比可以提供6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11.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 relationships is examined using the polarimetric variables from the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s in Guangzhou,China.Three QPE approaches,namely,R(ZH),R(ZH,ZDR) and R(KDP),are developed for horizontal reflectivity,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 and specific phase shift rate,respectively.The estimation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relationships to the observed radar...  相似文献   

12.
13.
双线偏振雷达雨区衰减订正问题的模拟计算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刘黎平  徐宝祥 《高原气象》1992,11(3):235-24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分析用双线偏振雷达可测到的差分反射率ZDR(dB)和反射率ZH(dBz)与降雨率R(mm·h-1)的关系,得知ZDR与滴谱尺度分布和不同截断直径谱的谱型变化有关。用(ZDR,ZH)双参数技术可以推测雨滴尺度分布的形状变化在测量降雨上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测而精度,并可提供相态雨区水成物粒子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X波段相控阵雷达、S波段双偏振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等多源高时空分辨率新型遥感探测资料,对广州后汛期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热力、动力及云物理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前8小时前,局地LI、CAPE、SI等对流参数就达到并远远超过了短时强降水的阈值;临近降水大气层结仍向不稳定发展,水汽条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2)午后局地风形成辐合,上升气流加强,近地层出现弱垂直风切变和低空急流脉动,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 CINRAD/SA-D雷达CR、DBZM HT、TOPS、VIL等变化与强降水和地面大风的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低层风场观测到阵风锋特征;XPAR-D雷达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可清晰显示对流发展旺盛阶段的ZDR弧、KDP柱、ZDR柱、V型缺口等特征,为判断雷暴云团的发展程度和预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研究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对超级单体风暴的探测能力,利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一次发生在华南地区的超级单体风暴在成熟阶段的精细结构观测特征,结果表明: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有利于精细监测超级单体快速演变过程,但同时受衰减影响明显,超级单体核心区后侧出现明显的“V”型缺口;超级单体的低层观测到CC谷和ZDR弧,中层观测到ZDR环和CC环,高层高ZH区对应较小的ZDR和CC,这些都是超级单体发展旺盛的重要特征;垂直方向上观测到ZDR柱,ZDR柱与上升气流密切相关。降雹前ZDR柱迅速增加,冰雹降落后ZDR柱高度迅速降低。冰雹降落到地面后会部分融化,导致含水量显著增加,因此在近地层出现KDP大值区,冰雹与降水的混合相态则使得CC降低,这对冰雹的临近预警和识别冰雹在地面的降落位置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可为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次华南超级单体风暴的S波段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  吴乃庚  万齐林  詹棠 《气象学报》2018,76(1):92-103
利用珠海与澳门共建的中国首部S波段业务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发生在珠海附近的一次典型华南春季冷锋触发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和低空切变线附近,中等对流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为1300 J/kg)和较强风垂直切变(0-6 km风矢量差为20 m/s)环境中。环境总理查逊数为18,与中纬度典型超级单体的生成环境接近,风暴相对螺旋度为2.9 s-1。偏振观测分析表明,大雹粒子的翻滚使冰雹区具有水平反射率因子高(>50 dBz)、差分反射率低(-1-0.5 dB)的特点;雨和冰相粒子的混合导致了相关系数的下降(小于0.9);比差分相位观测对冰雹并不敏感(比差分相位与水平反射率因子的线性拟合率仅为0.05)。在混合相粒子和液相粒子的共同作用下,融化层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增大、相关系数减小的现象。风暴侧前方下沉气流偏东侧边界(水平反射率因子梯度高值区)存在一条“差分反射率弧”(差分反射率高值区),主要由大雨滴构成,粒子分选机制合理解释了其形成原因。同时,相对较大的环境风使差分反射率弧更加远离(相对北美观测事实)风暴主体。风暴水平反射率因子中心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柱”,与大雨滴被上升气流(连续分布的正径向风)带入高层冻结且失去取向稳定而导致差分反射率值迅速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研究冰雹云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计算了不同相态、不同形状的降水粒子对5.6cm,10.7cm雷达波的散射特性,并利用降水粒子散射特性及云雨雷达回波的Z_(DR)特征并结合地面降雹情况,分析并解释了1990年8月9日和8月30日甘肃省平凉两次雹暴过程的雷达RHI资料.我们推测:Z_(DR)值为负值的区域相应于降雹区,ZDR负值与大扁冰雹和小锥状冰雹关系密切;而雨区Z_(DR)具有较大正值,雨区大于5dB的Z_(DR)由直径D>0.5cm的雨滴所致.利用冰雹区和雨区Z_(DR)信息的不同可能识别降水粒子的相态.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和10cm波长雷达相比有独到之处:雨区Z_(DR)值较大,而冰雹区Z_(DR)值又较小,这更有利于研究云雨相态和空间结构.可以预期双线偏振雷达对防雹工作及云物理研究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双线偏振雷达测雨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根据1993、1994年15次层状云和12次对流云降雨过程的地面降雨资料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对双线偏振雷达和普通雷达测量不同强度降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从相对误差来看,双线偏振雷达使普通雷达的小雨高估、大雨低估的测量误差趋势减弱,它对小到中雨的测量结果优于普通雷达。双线偏振雷达大雨高估的现象可能与强对流性降雨中冰相粒子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