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例数及比例略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更具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与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照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可靠,使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次全切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存海  隋艳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22-1222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疾病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甲状腺切除范围、手术技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探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5天恢复正常;喉上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恢复功能。随访7个月无复发。采用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组,其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减少,术后无甲亢危象,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超声等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及诊治,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逐年增多。对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一般采用选择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能残留部分病变组织而引起复发。细致的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彻底的切除甲状腺组织的病变,能有效避免因病变组织残留而引起的疾病复发,从而避免再次手术。近年来在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多[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良性甲状腺肿疾病患者232例,分析治疗效果,通过对比首次手术、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此术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小仕 《当代医学》2014,(12):38-39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后并发症,以供参考。方法将武冈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患者12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A组患者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术,B组患者手术方式为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疗效满意,其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少、恢复快,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7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与甲状腺旁腺暂时性功能低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8.2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应用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卢宝俊 《吉林医学》2012,33(30):6509-6510
目的:探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9~2006年共进行甲状腺手术1386例,其中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08例。现就预防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洪勇 《中外医疗》2010,29(25):46-46
目的探讨与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给予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1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1例病情复发,无一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并发症共3例,占2.7%。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强、治愈率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块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明显长于短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27.27%,P 0.05;对患者进行12-18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块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卿 《中外医疗》2009,28(2):45-45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大部切除术治疗各种良性甲状腺疾病2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共10例占5.9%,其中甲状腺断面线结脱落引发再出血2次手术4例,术后3~8d恢复正常,喉上神经损伤3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神经损伤病例出现。随访2.5个月~3年,无病情复发。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的发生较低,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重要方法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分析总结其疗效及并发症状况。结果:85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首次手术的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再次手术的患者,首次与再次手术病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广钰  窦拉加 《华夏医学》2007,20(2):320-320
笔者总结了2002-2005年间甲状腺手术288例,其中单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225例,双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63例。现就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惠斌 《医学综述》2010,16(14):2235-2236
目的探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及刮吸解剖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MOD对36例(42侧)良性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PMOD组),与常规方法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2例(38侧)患者(传统电刀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 PMO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MOD及刮吸解剖法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6.
王海东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55-1056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方法改进的作用.方法 改变手术入路、手术程序,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完成甲状腺手术.结果 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次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共130例,冰冻时间45 min;术后出现短暂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1例,切口下积血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双手抽搐、口周麻木1例.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手术安全、简捷,切口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即切除腺体量超过95,但仍保留少量腺体者称近全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有效防治措施.结果在本组10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例患者手足抽搐,1周后恢复,2例声音嘶哑,2周后恢复,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病例,未发生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能有效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复发,因甲状腺肿瘤生长大多属多中心性生长,避免二次手术及发生二次手术并发症增高的风险,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覃宗升  韦仁锋  张永珍  李梁 《广西医学》2006,28(7):1093-1094
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有多种,采用何种方式效果最好目前仍有争论.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572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行次全切除术57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74年~1987年间共施行甲状腺手术1120例,其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以下简称甲次切术)841例,发生并发症27例,占3.21%,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和预防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甲状腺次全切除病变种类:本组841钟,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53例,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68例,单纯性及结节性甲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改良低位、微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45例,按照其术式的不同分为采用改良低位、微创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观察组(n=23)和采用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对照组(n=22),通过收集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率等相关实验数据,从而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位、微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率低、瘢痕小等优点,值得在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治疗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