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企入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好汽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引进4S店入驻校园,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但是在校企对接过程中也还存在4S店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员工担任"教师"角色的意识欠缺、学生实习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在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接岗位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形式和标准,以企业的评价途径为抓手,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方式,无缝对接企业的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下"三双、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和企业员工双方互聘、学生具有学生和工人双重身份的方式来整合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对接.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其发展的必要途径。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关键在于二者在文化上的对接与融合。校企文化的对接不能否定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掩盖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强化任何一方都会妨碍校企文化的通畅对接。文化的主体是人,校企文化对接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纽带作用,这对于校企文化的对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由以往的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改为建立起精细化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随着双方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渗透和职业品德养成对于校园文化、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职业意识逐渐形成这两大方面之间的不断融合就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需要。面对校企文化的差异,如何使两方面更好地融合和衔接,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圆满转型,本文即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潘玉琴  钱涵玮 《考试周刊》2013,(48):160-161
高职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培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之一。本文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党员提出了管理方法,实现校企对优秀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党员群体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学院学生党员管理机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7.
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校企"无缝对接"、文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以及高职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都要求校企进一步合作。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打造"双主体"模式、实现"双证融通"是文化对接赋予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内涵。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让行业文化进专业,校企共建企业文化体验中心让企业文化进班级,校企共办企业文化讲坛让职业文化进课堂,是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结合已经成为了高校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正是校企合作当中更为深层次的发展。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生们在校园与企业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零适应期",本次论文主要探讨了企业文化以及大学文化的内涵,并提出了校企文化对接的策略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根据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建设内涵与现状分析,探索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策略主要是:全程对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汇集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  相似文献   

10.
立足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这“五个对接”为主要内容的校企文化对接的最佳途径,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加快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顺利转变,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省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当前学生社团与企业的互动,主要在于获取资源、拓展空间,社团则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提供反馈服务,开展合作开发。在校企文化互动中,学生社团发挥着中介、过滤、再殖等作用,少数社团以其特有的“黏合力”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发展,校企共同组建的新型社团开始出现;同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学生社团也存在过度“市场化”的风险。总体看来,学生社团的文化价值亟需得到校企双方的重新认识,其作用的发挥也将取决于校企双方共同创设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和企业的密切联系性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企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对于培育中国职教品牌、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培养现代合格职教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寻求双方共同价值、形成育人合力的基础上,将企业行业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丰富高职精神文化内涵;将企业先进管理制度融入学校,完善高职制度文化体系;对接企业活动平台,扩展高职行为文化类型;注入企业优秀物质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把控纠正机制,彰显高职校园文化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六个部分。"订单式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决定于双方合作激励点与利益平衡点的掌握和寻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环节的良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与效率,实现校企之间的共赢。校企合作双方之间的利益都决定于长期合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管理机制,然而在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教育中引进企业文化,能够使学生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在校企文化对接过程中,创新办学机制体制,营造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全过程渗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师队伍文化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校企文化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徐汉文  李富 《考试周刊》2014,(94):147-148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高职校企文化存在融合层次低、融合对象文化底蕴少及融合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需要重整校企文化对接,在对接时强化实践,借助课程改革、校企活动等多种形式,全员推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实现了学生能力从“学徒一中级工——高级工”的递进提高,真正实现了五个对接.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对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独特作用。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学生通过校企互融文化的熏陶,逐渐具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职业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文化融合的"四对接"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企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尤其是与上市通鼎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合作,使"企业学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逐渐成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化建设,需要在坚持体现职业院校教育特色的同时,融合企业文化,对接企业环境。本文从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和途径两方面分析,校园文化只有与优秀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渗透,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