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掌握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反映临床用药变化和实际情况.结果:我院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监测多种数据呈波动向下趋势.结论:通过不问断地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测和有效干预,可以达到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门急诊处方18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处方使用抗菌药物606张占33.7%,不合理处方57张占9.4%.所使用抗菌药物有10个种类,共36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抱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呋辛.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药师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桂玲  李文慧  柴爱军  郝栋梁  白莉 《河北医药》2012,34(18):2849-2850
我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系列干预对照研究[1,2],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笔者曾于2007年、2010年分别对我院住院及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3],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现对2010至2011年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价管理措施对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各理性,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该院含抗菌药物处方1352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主流,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有给药途径、剂量、时间间隔及联合用药不当几个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促进I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直备受关注,滥用抗菌药物,除了造成药品浪费以外,还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增多、耐药菌株出现等严重问题.因此,探讨医院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我院2011年5000张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促进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调取我院2015年应用抗菌药物住院病历共65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50份病历中共有99例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结论我院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楼颂羔  张东萍 《海峡药学》2012,24(9):224-226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1~10月份出院病历300份,对英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门急诊处方18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处方使用抗菌药物606张占33.7%,不合理处方57张占9.4%。所使用抗菌药物有10个种类,共36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呋辛。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药师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10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5821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1%,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为89.87%,静脉给药比例较高为60.37%,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情况较多,抗菌药物使用档次偏高。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2年度急性阑尾手术患者病历94例,对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及疗程情况等,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用药频次最高为头孢菌素类与硝咪唑类;二联用药81例(86.17%);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d比例92.6%.结论 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管,规范抗菌药物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对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高达93%;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为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美洛西林钠;85%术前用药时间比较合理;二联及以上的联合用药比率高达55.9%;术后使用时间>48h的比率过高(88.8%).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较多问题,医院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5月我院260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给药方法和给药剂量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3月我院3712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的掌握、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林蔚  冯霞  黎天翔 《中国药房》2008,19(17):1301-1303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出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100%,存在无指征用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不当、频繁换药、盲目联合用药、初次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加强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应在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同环节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监督和反馈,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预警机制,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05年~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某三甲医院2005年~2006年住院患者中随机等间距抽取240份病历,就其抗茵药物应用合理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病原学检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三甲医院2年中抗茵药物的使用率为78.33%,但合理率仅为6.91%;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茵药物使用率为100%;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术前用药时间过早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临床标本送检率为11.76%。结论:某三甲医院的抗茵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加强临床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临床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亚妹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42+145-142,14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在医疗服务中合理应用抗生素,但在具体医疗实践中存在着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等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这就要求医院药师要深入临床,收集抗生素使用信息,认真分析总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医疗用药行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通过信息手段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开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干预的有效性,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按卫计委相关文件的要求,设计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流程,开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并嵌入医院HIS,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指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作了具体限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软件应用前)与2015年第一季度(软件应用后)3个科室(骨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软件应用后(干预后)3个科室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显著下降(P<0.01),由软件应用前(干预前)的84.08%(169/201)降至干预后的56.52%(117/207);药物选择合理率有了显著提高(P<0.01),由干预前的48.52%(82/169)提高到了82.91%(97/117);术后疗程合理率显著提高(P<0.01),从干预前的55.03%(93/169)提高到了95.73%(112/117)。对给药时机及单次给药剂量无影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使得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该管理软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剖宫产预防用抗茵药物使用情况,以利合理用药。方法查阅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产科剖宫产1389份电子病例,对其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389例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术前2h内用药661例(47.59%),术后0~3h用药475例(34.20%)。术后预防性用药持续给药时间3d内1046例(75.31%),大于3d的有343例(24.69%)。抗菌药物单用1174例(84.52%),二联用药208例(14.97%),三联用药7例(0.50%);以单用为主,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结论医院产科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按照抗茵药物使用原则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