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6)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含矿地层为古近系渐新统石马沟组、新近系中新统石壁梁组与上新统红石梁组。铜矿带东西长约170km,南北宽10~60km。已发现铜矿体20多条,矿化体70多条。铜矿化主要受构造、岩性、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控制。矿床属陆相砂砾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5.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岩头村铜矿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沿断层构造破碎带产出,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二段(T_3xd~2)中酸性火山岩,属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陈代文 《福建地质》2012,31(3):233-239
云南景谷登海山铜矿5个含矿层呈层状贮存于"滇中红层"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紫红色砂岩所夹白色砂岩中,矿石具层纹状原始沉积特征,无明显热液改造痕迹,矿体明显受层位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谋古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认为景谷登海山铜矿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茅草山铜矿矿体赋存于下古近系勐野井组下段与上白垩统曼宽河组之不整合界面上,认为茅草山铜矿的形成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此外,从矿体分布规律及矿物产出特征来看,矿体形成于亦受构造作用影响.并进行了成矿远景分析.  相似文献   

9.
察尔其铜矿位于新疆拜城县,是区域滴水铜矿带的东段。铜矿体产于新生界中新统-上新统康村组第四段(N_(1-2)k~4)的第3亚段和第5亚段;铜矿化主要产于杂色砂岩及其与泥灰岩接触部位附近。矿区含矿层主要有B矿层和C矿层,B矿层划分出3条铜矿体,其中B1、B2号矿体为主矿体;C矿层矿体划分出5个矿体,其中C1号矿体为主矿体,也是察尔其铜矿区的主矿体。矿区新近系康村组含矿层沉积特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滨浅湖亚相的浅湖砂坝微相和浅湖泥微相,局部出现深湖相。康村组沉积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含矿砂岩的碎屑来自灰岩、泥灰岩、砂岩、泥岩、变质岩、深成岩、火山岩等,与北邻天山造山带的岩性相当。认为察尔其铜矿床属于与新近纪湖相沉积作用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并将铜矿形成过程分为2个成矿期3个成矿阶段,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云南景谷县新平村铜矿属砂岩型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白垩系下统南新组上段(K_1n~3)中,该矿床为地层控制,中-低温热液成矿叠加,及后期次生富集改造砂岩型矿床。白垩系下统南新组上段层位以及孔雀石化、蓝铜矿化蚀变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矿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Q4)外,主要为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和下二叠统洛巴堆组(P1l)灰岩(大理岩)。前人研究表明,二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则为(含矿)围岩。前人虽然对该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主要针对该矿床  相似文献   

12.
Kotabara井田位于南加里曼丹省南部,属于古近系盆地之一的Asam-Asam盆地的一部分。井田构造简单,主体为单斜构造。井田内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为新生界古近系(E)、新近系(N)和第四系。其中古近系始新统丹戎组(Tanjung)中段(T2)为含煤层段,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SL1、SL2、SL3U、SL3/4为主要煤层。主要可采煤层具有埋藏较浅、夹矸少、发热量高、稳定性好、开采条件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小红桥组(花开左组下部)上段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已圈定V1、V2两个矿体,分别受F1、F2断裂控制,伴生Pb、Zn、Ag、Co、Ni,矿石以辉铜矿、黑黝铜矿为主,应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角砾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伽师铜矿床产于新生界古近系苏维依组中,通过对新疆伽师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的苏维依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伽师铜矿区富集Pb、Cu、Ag、As元素,具有较好的铜成矿背景;赋矿的古近系苏维依组的物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Cu元素主要来自于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风化产物;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古气候环境和构造的控制,属古近系潟湖相沉积作用和构造富集作用有关的砂岩型沉积-构造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正>色河铺铜矿床位于陕西省山阳县西南部,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隐爆角砾岩的外带震裂岩中(张西社等,2012)属于震裂岩型矿床(张西社,2012)。该地区发现的仅是隐爆角砾岩型铜矿,相比池沟、冷水沟矿床,其深部存在斑岩体和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张西社等,2012)。  相似文献   

16.
云南兰坪县双麦地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_3xd)浅灰绿色片理化安山岩。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塔西南地区位于新特提斯洋北缘,与中亚地区的阿莱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连通。本文综合前人构造研究成果及塔西南地区最新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发现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及始新统上部—渐新统发育陆相沉积,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白垩统—始新统下部发育海相沉积,识别出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有障壁海岸等沉积相。中亚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受新特提斯洋海侵-海退过程的影响,整体与塔西南地区同步,也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 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 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 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 —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 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 —韩江组(中中新统) 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 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 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 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9.
泸水市上江铜矿位于怒江大断裂带东侧,矿区内铜矿体呈脉状、似层状赋存于南北向张性断层破碎带中,上石炭统卧牛寺组(C3w)玄武岩与下石炭统香山组(C1x)灰岩、泥灰岩分别构成矿体的近矿围岩。该铜矿的生成和分布就位都与构造破碎带有关,为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二垭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第二段(O1n2)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见硅化,该矿床为层控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