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2006、2007年全军军训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随机抽样调查2006、2007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训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全军9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6-2007年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标准,采集所有军训伤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年中被调查的71 836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6 262例,其中2006年参训军人35 582名,发生军训伤2 455例,总发生率6.9%,2007年参训军人36 254名,发生军训伤3 807例,总发生率10.5%,两年军训伤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6年分别为30.0%、63.7%、6.3%,2007年分别为47.6%、42.5%、9.9%,其中骨关节损伤、器官损伤所占比例2007年明显高于2006年(P<0.01).2007年度军训伤发生的高峰时间后移,器官损伤中以中暑比例较高.结论 2006、2007年军训伤的发生率较往年有明显上升,构成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器官、骨关节损伤应成为防治的重点;加强军事训练伤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军事训练伤是由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的损伤。曾有报道称,军事训练伤约占新兵总发病率的22%,是影响基层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和提高寒区山地部队的军事训练效果,降低寒区山地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高寒区山地基层连队的战斗力,现就寒区山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防护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军事训练伤是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是部队官兵常见损伤,也是影响部队军事训练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装甲兵为技术兵种,是陆军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兵种之一,其主要训练内容是围绕装甲车驾驶和修理、维护,训练具有兵种特点,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也与其他兵种存在差异。现就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驻北疆部队2012—2013年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军事训练伤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驻北疆3个建制单位新兵2180例,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诊断并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5.8%(286/1108),显著高于2013年的20.5%(220/1072)(P〈0.05)。军事训练伤综合、部位和训练科目分类构成比两年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013年急性损伤构成比显著低于2012年(P〈0.05),慢性损伤构成比显著高于2012年(P〈0.05)。军事训练伤以软组织损伤、下肢居多,受训科目以体能训练致伤率最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均从军事训练第2周开始快速增加,第4周达峰值,第5周开始下降;军事训练伤发生年龄以18周岁以下较多,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驻北疆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某军队医院军事训练伤门诊病例,分析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通过某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0-2012年所有因军事训练伤门诊就诊患者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病例和伤类分析。结果:3年中因各种军事训练伤入院就诊1583例,占士兵门诊就诊总例数的23.1%;其中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分别为978例、490例、115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以春、夏季居多,共占69.5%。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一步探究训练伤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刚  张春霞 《人民军医》2014,(12):1280-1281
军事训练伤是由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1]。由于基层部队机关人员长期伏案工作,平时锻炼机会相对较少,故在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时容易出现军事训练损伤。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维护官兵在军事训练中的安全与健康,提高部队参训率和训练质量,保障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结合本单位机关人员训练情况,着重分析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常见训练伤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统一全军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有效控制训练伤,2001年8月1日《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被批准在全军执行。军事训练伤是和平时期部队减员和官兵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当前部队军事训练伤住院伤员特点,提高军事训练伤防治水平。笔者对2004~2008年某部队医院收治军人训练伤住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国防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部2008年度国防生425例与新兵489例,均以相关训练与考核大纲入伍训练阶段的课目内容及标准为依据施训,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规定,对采集的训练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国防生训练伤总发生率18.1%;新兵训练伤总发生率14.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国防生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构成比为19.5%、72.7%和7.8%;新兵为45.8%、48.3%和5.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国防生训练伤发生率较新兵高,应加强训练伤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简称军训伤。其中,骨与关节伤是基层部队所常见的训练伤,多属于中度损伤,对官兵身心健康、部队战备训练造成负面的影响。为了给部队防治训练伤,开展科学训练提供依据,笔者收集整理某部医院2015-01至2018-12因训练导致骨关节损伤住院官兵资料,分析其住院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某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军事训练调查问卷对军校学员1050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状况、训练时动作要领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是否发生过军事训练伤,以及发生原因、致伤科目和受伤部位分布情况等,并统一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340例,总发生率32.4%。其中2009级学员166例,发生率30.2%;2010级学员174例,发生率34.8%。2009级与2010级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009级、2010级男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级女学员(P<0.05)。军事训练伤340例中,软组织损伤143例,占42.1%;踝关节韧带扭伤或骨折97例,占28.5%;肢体外伤43例,占12.6%;膝关节滑膜炎及半月板损伤31例,占9.1%;腰肌劳损或进行性腰损伤26例,占7.6%。结论: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为训练伤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部2020年6个新训点4150名新兵,进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并分析新训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伤病类别等.另非随机性地选择了680名新兵进行了骨密度测定(中指骨),其中已发生训练伤340例,未发生训练伤340例.本次调查均获得...  相似文献   

12.
任晓兰  任翔  黄鹏  孙艳军 《武警医学》2022,33(7):573-576
 目的 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病状况,并探讨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驻高原武警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20-09至2021-08的CFS与训练伤状况,分析人员类别、学历、年龄等对二者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1971名官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训练伤发病率为20.65%,CFS发病率为24.05%。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对CFS及训练伤的发病率有影响(P<0.05),且患有CFS官兵训练伤的发病率为31.0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并易多次受伤(P<0.05)。结论 驻高原官兵训练伤与CFS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将提高组训的科学性与防治CFS同步开展,确保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探讨卫勤保障前置后军事训练伤防治效果,为搞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 06至2016 06藏区医院因军事训练伤住院的武警官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军事训练伤的群体分布、受伤季节、受伤类型及受伤病程的特点。并对比“卫生资源前置”前(2010 06至2013 05)、后(2013 06至2016 06)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院前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等。结论 驻高原山地藏区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病季节以秋季最高发(34.7%),软组织损伤为主(55.1%),急性损伤所占比例最大(67.2%)。卫生资源前置后,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住院时间、急性损伤的院前时间均缩短,致残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应根据高原山地藏区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卫生资源前置这一举措能更及时的开展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AR)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官兵睡眠、生活及训练的影响.方法 2011年3-4月,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30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首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的AR可疑对象进行临床检查予以确诊.结果 共发放问卷1052份,回收有效问卷1030份.驻徐部队官兵AR整体患病率为17.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以及家族史与AR发生密切相关,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OR=0.967,P=0.001; OR=2.098,P<0.001).44.9%的AR患者认为其睡眠受影响,75.6%的AR患者生活、训练受到影响.结论 AR在驻徐部队官兵中的发病率较高,家族史、合并其他变应性相关疾病增加了其发病危险性,并对官兵的生活训练休息造成重大影响,合理防治AR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汝武  刘洋 《武警医学》2018,29(6):571-574
 

目的 调查统训试点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度1420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登记日志收集数据,训练伤诊断分类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伤发病率为20.14%。急性损伤占23.78%,其中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裂伤分别占急性损伤44.12%和13.24%。过劳性损伤占76.22%,其中疲劳性骨折所占28.67%,其次是创伤性关节炎、腱炎及腱鞘炎。在训练第6~10周发生训练伤较多,占全部损伤51.74%。城市来源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13.57%),低于农村来源新兵(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训练第6~10周训练伤发生较多,其中过劳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应重视农村来源新兵训练伤的防护;因人施训,有针对性预防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仲柏  解宏伟  杨敏  王辉  董光兵  王正晖 《武警医学》2020,31(12):1038-1041
 目的 对武警驻寒冷地区基层部队执勤战士的训练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其执勤任务特点为下一步提出合理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查阅相关病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观察2017年入伍战士服役期间训练伤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结果 武警某寒区部队战士新训期间、服役1年及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P=0.10)。新训期间的训练伤类型87.3%为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服役1年与服役2年战斗班战士的训练伤类型以慢性损伤为主,分别为55.9%和64.3%,损伤部位第一位为腰部,其次为膝部。2年内不同班别训练伤的发生率,战斗班远高于后勤班(χ2=8.12,P=0.04)、(χ2=14.40,P=0.00)。训练伤程度总了解率为14.2%,其中患有训练伤战士对训练伤了解率高于未患有训练伤的战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7.09,P=0.00)。服役1年或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时间均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与对训练伤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相关。结论 战士们在服役期间会出现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类型训练伤,积极做好卫生宣讲和疏导工作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规军训对新兵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判断机体损伤及适应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底新入伍新兵共80人,在常规军训前及军训1个月后分别采静脉血,进行血清IL-2、IL-6、IL-18、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检测,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血清IL-6、TNF-α、IFN-γ浓度在军训前后显示良好相关性,证明其变化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呈现一致性;IL-2、IL-6、IFN-γ浓度值在军训前后显著降低。结论常规军训能够促进新入伍新兵免疫功能,提升机体对训练引起细胞损伤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To ensure vision readiness on the battlefield, the French military has been providing its soldiers with eyewear since World War I. A military refractive surgery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2008. A prospective questionnaire-based investigation on optical correction and quality of vision among active duty members with visual deficiencies stationed in Djibouti, Africa, was conducted in 2009. It revealed that 59.3% of the soldiers were wearing spectacles, 21.2% were wearing contact lenses--despite official recommendations--and 8.5% had undergone refractive surgery. Satisfaction rates were high with refractive surgery and contact lenses; 33.6% of eyeglass wearers were planning to have surgery. Eye dryness and night vision disturbances were the most reported symptoms following surgery. Military optical devices were under-prescribed before deployment. This suggests that additional and more effective studies on the use of military optical devices should be performed and policy supporting refractive surgery in military popula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武警某队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训练伤特点及膝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12月因骨关节军事训练伤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住院治疗官兵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骨关节训练伤种类、构成比及受伤训练科目与时间来分析骨关节训练伤的特点。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全总队范围抽取83名发生过膝关节损伤的官兵为损伤组,91名从未发生膝关节损伤的官兵作为未损伤组,向两组受试对象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设置一般情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训练运动量、主观情绪、社会认知6个维度共20个问题,对问卷内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020年,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共收治骨关节训练伤住院病例155例,含12类疾病诊断,其中膝关节损伤在骨关节训练伤疾病谱系中占比最高,400m障碍是最常导致骨关节损伤的训练科目,1-3月及7-9月为骨关节训练伤发病的高峰期。(2)膝关节损伤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组的行中、大强度训练量与消极情绪人数占比高于未损伤组(P<0.05);与损伤组相比,未损伤组中有饮茶习惯的人数占比较高(P<0.05);损伤组中体重指数超重人数占比、吸烟习惯的人数占比及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数占比均高于未损伤组(P<0.05);Logistc回归表明:超负荷训练量、消极情绪、睡眠差、高BMI值、吸烟是膝关节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饮茶习惯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1)骨关节训练伤主要由12类病种构成,其中膝关节损伤的占比最高;在发生骨关节损伤的8个训练项目中,400米障碍训练是最容易发生骨关节损伤的,每年1-3月及7-9月是骨关节训练伤发病率的高峰期。(2)过高训练量、消极情绪、睡眠差、吸烟、高BMI值是在军事训练中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饮茶习惯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调查分析步兵按照新的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进行训练过程中军训伤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其致伤原因,选取陆军及武装警察部队(仍采用旧大纲)某部参加2002年度入伍训练的3428名新兵,统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陆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军训伤发生率分别为27.21%和33.72%,陆军显著低高于武装警察部队(P<0.01),两组军训伤发生的时间高峰相近;训练伤以下肢为多;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的发生与受训部位明显相关。说明采用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后,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训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