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固定技术和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环扎固定技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2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2)与对照组(n=10)。试验组采用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环扎固定,对照组采用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0天、1年膝关节活动度及Bostman评分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均获1年以上的随访,仅对照组有1例内固定失败,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3.40±4.14)°和(94.0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9.40±2.99)°和(132.00±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第10天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Bostman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环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固定,前者能更好地为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和股四头肌肌肉锻炼提供良好的保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采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了1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6.4±11.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8±1.1)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3例,运动创伤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片检查结果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检查示10例患者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32.0°±12.3°;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8.5±1.8)分,优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结合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骨二科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固定方式均为聚髌器固定。根据术中骨折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采用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和对照组(采用钳夹、克氏针维持复位)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4~18个月,平均(12.23±4.50)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骨折再移位、聚髌器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结合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更利于术中复位骨折,减少手术时间,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和空心钉张力带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横断型髌骨骨折53例,分为观察组(空心钉张力带组)28例,对照组(克氏针张力带组)25例,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术后Bostman髌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术后Bostman髌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张力带较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9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其中43例采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术,26例采用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Bostman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结果: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组患者与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P > 0.05),但是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P < 0.05),缩短骨折愈合时间(P < 0.05),Bostman评分优良率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比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更有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技术要点及疗效。  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髌骨下极骨折共22例行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的患者21例(对照组),阐述技术要点并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2)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3、6月)均大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术后1、3、6、12月)、KSS评分(术后1、3、6月)均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无1例出现膝前疼痛,而对照组有12例;随访终末期膝关节Bostman评分优良率(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5.23%)。  结论   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避免了金属材料的使用,软组织激惹少,操作简单易行、耗时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好,远期内置物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减张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4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均采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固定并跨髌韧带"8"字钢缆限制环减张治疗,术后早期即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定期复查,采用Bostman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膝关节功能按Bostman评分:优35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改良减张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髌骨下粉碎性极骨折特别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髌骨下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3~24个月随访,1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锚钉松动、拔出。膝关节疗效评定,优14例,良2例。结论应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中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膝关节可以早期进行屈伸功能锻炼,同时也可以降低低位髌骨的发生,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与软骨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104例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WOMAC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不同软骨退变程度的WOMAC评分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联合组疼痛、晨僵及关节功能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行距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术前比较,Ⅰ~Ⅲ级患者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明显降低 (P < 0.05),而Ⅳ级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骨关节炎膝前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Ⅰ~Ⅲ级软骨退变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下肢创伤骨科91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46例(改良组)。对比两组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疼痛、髌股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对照组术前、术后12个月的AKS评分、Lysholm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改良组(P<0.05)。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改良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高于术后1个月(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高于改良组(P=0.046、 0.03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带锚线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64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带线锚钉及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锚钉组33例: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切除组31例:采用髌骨下极切除髌韧带重建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锚钉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髌骨下极切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专家型胫骨髓内钉(ETN)与微创经皮接骨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阜阳市肿瘤医院诊治的7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ETN组(n=39)与MIPPO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2.08±0.13)个月。ET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0.52±20.85) mL,MIPPO组为(120.04±12.6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值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N与MIPPO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术者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福平  史世勤  任飞  王伟卓 《安徽医学》2017,38(10):1307-1310
目的 观察不同髓内钉锁定方式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检测术后第3天血清中创伤相关分子和骨形成相关分子的含量,创伤相关分子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骨形成相关分子指标包括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BGP)。并于术后第6、9、12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NE、E、SOD、GSH-P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N-MID、PINP、BG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方式相比,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并为术后骨形成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改善远期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管国义  陈家麟  严伟 《安徽医学》2016,37(2):187-189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疗(P组),106例患者行动力螺旋钉(DHS)治疗(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显著低于D组的18.87%(P<0.05);P组优良率为95.73%,显著高于D组的8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增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91例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行骨折修复手术。采用随机分组将所有患儿分为传统内固定组(45例,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和弹性髓内钉组(46例,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骨折修复率、疗效观察指标、骨痂生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弹性髓内钉组的骨折修复优良率高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住院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骨痂生长情况评分高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不同时间点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③弹性髓内钉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52%)明显低于传统内固定组(22.22%)(P <0.05)。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案相比,更利于骨骼愈合和骨痂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两组行PFNA和FHR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较FHR组低,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FHR组明显延长(P<0.05)。Harri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时FHR组较PFNA组高(P<0.05),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R适用于经济状况好、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PFNA治疗较FHR可以减少住院医疗支出,并完全能满足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自理的需要;在评价此类骨折的术后疗效时,应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评估,会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猛  曹溢  张保  俞宇  董俊  胡联英  项辉  贾其余 《安徽医学》2020,41(2):198-201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髓内钉和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髌韧带入路组(34例)和髌上入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累计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功能评分差异,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髌上入路组和经髌韧带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累计透视次数、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髌上入路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ohner-Wruhs功能评定优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双下肢不等长、骨折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较经髌韧带入路,髌上入路在减轻患者术后髌前疼痛,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为A2.2~A3.3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42例)、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40例)、长髓内钉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其中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长髓内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致伤原因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骨折AO分型存在差异(P<0.01)。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手术时间为(62.26±31.03)min,短于长髓内钉组[(89.54±2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64.53±29.2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术中出血量为(149.19±45.97)mL,少于长髓内钉组[(230.77±5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153.43±40.3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2.22)个月,长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11.43±2.95)个月、(12.35±4.4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Harris评分为(77.33±8.18)分,低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85.52±10.76)分、(89.1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2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8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长髓内钉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结论 运用远端第四点固定技术可以减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使患者早期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3~75岁,平均(46.00±19.48)岁;9例闭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在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锚线分别行“8”字缝合和Krackow缝合。术后膝关节伸直位铰链支具保护,鼓励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在铰链支具保护下屈曲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周在铰链支具的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第6周开始去除铰链支具完全负重。术后定期返院复查,拍摄X线片评估锚钉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90±2.28)个月。切口长度4~7 cm,平均(5.35±0.85) cm。术后3个月Bostman评分22~30分,平均(27.10±2.88)分,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23~30分,平均(28.30±2.21)分。术后6个月摄片提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 结论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早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无需二次取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索钉及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髌骨横行骨折,其中11例行索钉治疗,17例行张力带钢丝治疗,分别在术后2、4、8周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在术后半年比较两组患膝屈曲丢失度数、Bōstman临床评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索钉组术后2、4、8周患膝屈曲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张力带钢丝组(均P〈0.01),临床愈合时间索钉组和张力带钢丝组明显短于张力带钢丝组(P〈0.05),术后半年患膝屈曲活动度较健侧丢失度数显著优于张力带钢丝组(P〈0.01)。索钉组和张力带钢丝组术后半年Bōstman标准评分结果为优分别占80%和41.2%。结论 索钉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固定确切,并发症少,能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骨愈合时间短,患膝功能丢失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