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单髁置换术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单髁置换术治疗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7~38岁,平均25.8岁。骨巨细胞瘤7例(其中1例为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软骨黏液样纤维瘤2例。肿瘤位于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肿瘤部位均偏外侧。症状持续时间2~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前均行X线片和MRI检查,确定肿瘤范围6 cm×2 cm~9 cm×4 cm;CT检查排除肺部转移。术中置换的单髁同种异体骨长度为8.0~9.2 cm,平均8.6 cm。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00~550 mL,平均480 m L;术后输注红细胞0~3 U。1例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出现切口处持续渗液,3个月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2周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年,平均6年。随访期间无术区感染发生,无同种异体骨愈合不良和断裂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为90~110°,平均100°;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4~29分,平均26分。X线片示同种异体骨内有密度减低区(骨溶解)6例;无关节面塌陷、骨裂或骨折发生;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接触面之间均有骨痂形成,皮质骨连续性良好。结论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单髁置换重建,可提供良好支撑和功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手术广泛切除后,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前区胸廓的巨大缺损,并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1例男性(44岁)与2例女性(49岁、34岁)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广泛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距瘤缘至少2cm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同种异体髂骨在骨库于深低温下(-80℃~-40℃)保存半年以上,术中置40℃生理盐水中复温,剪裁成胸前缺损大小,予以修补。结果3例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1例有假关节形成,1年后愈合;1例术后5个月切口处出现窦道并有脓性分泌物,经清创处理后愈合。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胸骨骨肉瘤、高分化软骨肉瘤及软骨肉瘤。3例患者现已分别存活12年、9年与8年,随访观察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在病变未扩散前,积极进行手术广泛切除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可长期较高质量生存。同种异体髂骨经深低温保存,移植后无排异及明显骨吸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数字化骨库,并探讨其在骨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骨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CT对现有骨库中的大段同种异体骨进行扫描,将所得断层数据输入自制的数字骨科管理软件,三维重建后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利用数字化骨库找到匹配的骨重建材料,并在术前设计截骨范围和异体骨修整.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骨肿瘤患者采用数字化骨库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13 ~42岁,平均24.7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l例.术后复查患处X线片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93)评分系统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应用数字化骨库可以明显缩短异体骨材料的选配时间,并明显提高异体骨选配的精确性.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前CT三维虚拟影像与实际解剖注册点匹配满意,注册误差平均为0.42 mm.11例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复查影像可见肿瘤切除范围与异体骨重建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吻合,肿瘤切除范围安全,边界完整,无肢体不等长或畸形发生;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时间5~7个月,平均6.3个月.MSTS93功能评分平均为25.7分. 结论 建立的数字化骨库可在术前精确选择同种异体骨并完成手术设计,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实现骨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的个体化设计,可有效提高骨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行上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10年9月采用胸骨上端部分截骨前入路手术治疗17例上胸椎病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7~77岁,平均57.7岁。T3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T2~T3结核7例,T3~T4结核3例,T2骨巨细胞瘤2例,T3骨巨细胞瘤2例,T2软骨肉瘤1例。术前分析上胸椎矢状位CT片,确定手术需要显露的范围。半月形去除胸骨柄上部部分骨质,保留两侧胸锁韧带,从头臂动脉内侧窗或外侧窗显露病变部位,行病灶清除或切除、植骨或重建内固定。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经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上胸椎病灶显露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心跳缓慢、低血压或气道阻力增加,去除牵拉后很快恢复。手术时间2~3h,出血量200~700ml,平均40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7~27个月,平均22.7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颈胸段生理弧度恢复,无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17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可以在完整保留胸锁关节下有效显露T2~T4范围,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锁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肿瘤性及功能性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15年6月,16例锁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切除术,其中6例行异体骨重建。包括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6-75岁,中位年龄53岁。左侧锁骨7例,右侧9例,肩峰端3例,骨干5例,胸骨端6例,累及胸骨端及骨干2例。肿瘤类型:转移瘤5例,浆细胞瘤4例,尤文肉瘤3例,骨髓瘤1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手术切缘包括:广泛切除8例,边缘切除7例,囊内切除1例。根据MSTS功能评价标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0个月。2例转移瘤(包括肺癌和肾癌各1例)复发,其余14例均未见局部复发。16例中,6例死亡,10例无复发存活。6例异体骨重建患者,2例分别随访至12和14个月时,出现植骨未愈合、内固定松动伴活动时疼痛,予以取出内固定并取出异体骨。根据MSTS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评分相比术前均明显改善,未重建组术后功能评分与异体骨重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P=0.462)。[结论]对锁骨恶性肿瘤,锁骨部分或全部切除可达到局部控制。使用异体骨重建易不愈合,相比未重建患者术后功能并无显著改善,因此不建议使用异体骨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1月,收治4例胸骨肿瘤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0~55岁。以胸部肿块、疼痛1~6个月后入院。检查见胸前区范围为4 cm×3 cm~10 cm×8 cm的肿块,质硬。CT检查见骨质破坏。采用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为10 cm×8 cm~18 cm×14 cm,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反常呼吸、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1例失访,1例术后25个月因颅内出血死亡;余2例分别获随访1年及4年,肿瘤未见复发。所有患者胸壁塑形良好,随访期间钛板无松动、外露,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不适。结论胸骨肿瘤切除后采用钛板联合Teflon补片重建胸廓,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塑形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骨盆肿瘤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g H  Yi C  Tu Q  Wang H  Liu H  Zeng S  Liu B  Shen J  Wang Y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0):1218-122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在确定骨盆肿瘤切除边界、重建骨盆和髋关节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5例骨盆肿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4岁。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血管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2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Ⅰ+Ⅱ区、Ⅲ区、Ⅳ区、Ⅰ+Ⅳ区各1例。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CT、MRI扫描获取患者骨盆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盆解剖模型,将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精确界定肿瘤切除范围,并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以及模拟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骨盆肿瘤组织,采用外形匹配的同种异体髂骨加内固定或同种异体髂骨加个性化假体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骨盆。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9 h,术中出血量平均3 125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内积血,1例出现脑脊液漏,均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34.5个月。患者均于术后4~6周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3~6个月恢复行走功能。2例于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局部肿瘤再切除术、1例行局部放疗,无再复发。术后24个月采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推荐的骨肿瘤保肢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获优2例,良3例。结论采用CAD设计的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保证了骨盆肿瘤切除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骨盆肿瘤的切除和功能重建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化骨库建立的可行性,评价异体骨数字化对于导航下骨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的方法,对骨库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进行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数字化骨库)。利用数字化骨库,选择最佳匹配的骨关节重建材料,数据导人计算机导航系统,标定骨肿瘤切除和异体骨段的截骨范围,依据术前设计在导航下实施、监测。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数字化骨库和导航辅助切除重建技术对6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27.2±9.1)岁,其中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1IB期4例,术后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常规异体植骨材料术前准备操作相比,数字化骨库建立后,大大缩短了异体骨关节材料的选配时间,同时明显地提高了选配的精确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切割以及关节力线监控,术中解剖注册点与CT三维虚拟影像匹配满意,注册误差(0.42±0.17)mm。术后影像显示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和异体骨关节截骨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关节重建稳定,无肢体不等长和关节畸形。随访(19.3±0.7.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2±0.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MSTS93平均功能评分(26.2±4.1)分。结论数字化骨库的建立为术前选配同种异体骨材料提供了精细可靠的信息,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可以实现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重建的个性化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保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异体锁骨移植重建锁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异体锁骨移植重建锁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9例锁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异体锁骨联合钢板修复重建术。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12~68岁。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例,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均为Ⅲ级;原发性恶性和转移瘤共7例。病变位于锁骨外侧端3例、胸骨端2例、骨干4例,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根据Enneking功能评价标准,术前患肢功能优3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术前疼痛等级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示:中度以上静息痛4例,活动时中度以上疼痛3例,重度疼痛2例。肿瘤采用全切除方式,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瘤术后分别局部辅助放疗和化疗,随访评价肿瘤控制、疼痛缓解、植骨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12~70个月,平均34.6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原发性恶性肿瘤未见远隔转移。术后外形良好,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无深部感染发生。8例患者异体骨与自体骨间Ⅰ期愈合,愈合时间3.2~6.8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1例患者取内固定后因外伤造成异体骨骨折,再次行钢板内固定治疗,4个月后骨折愈合;另1例术后出现钢板松动、骨不连,经再次植骨后6个月愈合。Enneking功能评价:术后3个月优6例,良3例;6例患者随访24个月时,优4例,良1例,可1例。VAS评定示术后3个月仅2例上肢活动时出现轻度疼痛;术后12个月,7例无疼痛,活动时中度和轻度疼痛各1例。结论异体锁骨是锁骨肿瘤切除后残留骨缺损的一种良好重建材料,重建后患肩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疼痛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在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3月因原发良、恶性骨肿瘤接受外科治疗并应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11例;年龄4~57岁,中位年龄23.5岁。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或肢体短缩部位:股骨上段6例,股骨下段8例,股骨中段3例,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3例。外固定架应用情况:骨缺损重建后临时固定10例(骨缺损长度6~19 cm,平均12.3 cm;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2例,同种异体骨+游离腓骨移植2例,同种异体骨+自体骨移植5例,同种异体骨重建1例);肢体短缩行骨延长5例(短缩长度6.5~8.5 cm,平均7.5 cm);3例术前活检无法明确诊断,行切开活检,为预防病理骨折临时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应用骨搬运1例(骨缺损长度7.5 cm);病理骨折术前化疗临时固定1例;股骨远端骨肉瘤行海扶刀治疗后,膝关节严重屈曲畸形伴关节脱位矫形2例。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个月。10例骨缺损重建患者带架时间3~8个月,平均4.8个月;均获满意骨愈合,愈合时间3~16个月,平均6.4个月;末次随访时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93版(MSTS 93)评分为73.3~93.3分,平均87.2分;患者佩戴外固定架期间未出现并发症。5例骨延长患者带架时间7~15个月;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成角畸形,2例拆架后出现青枝骨折,CheckettsOtterburn外固定架钉道感染分级为轻度感染1级2例,2级1例;MSTS 93评分为80.0~96.7分,平均89.2分。其余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可用于骨肿瘤切除后复杂缺损的固定,并可通过骨延长纠正儿童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A case of bifid sternum is reported, which illustrates that it is sometimes not possible to repair the sternal defect either by approximation of the sternal bars or by a large autogenous cartilage graft from the ninth, tenth and eleventh ribs. in such cases, the only alternative is to take a graft from the mother.  相似文献   

18.
19.
20.
A modification of the Kocher clamp used for wire closure of the sternum is described. With the clamp applied securely to the individual strands, the wire can be readily twisted; the shorter length of the clamp allows the surgeon a much firmer grip on the wire and saves considerable time during cl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