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枇杷果实采后处理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目的是调查包装、涂膜和低温贮藏对枇杷果实的保鲜效果,并对枇杷果实的失重率、褐变率及贮藏期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涂膜包装贮藏能降低失重率和褐变率;贮藏40天后,好果率仍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蓝莓鲜果采后保鲜难度大、货架期短等技术难点,以新鲜蓝莓为材料,在冷藏和常温贮藏前用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等处理,通过对其在贮藏期间相关品质指标(霉烂率、失质量率、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确定其对蓝莓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可明显抑制蓝莓的腐烂,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和失质量率的上升,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臭氧水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果实呼吸代谢活动,可维护果实品质。各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顺序为: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  相似文献   

3.
天然防腐剂涂膜保鲜对白沙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3种天然防腐剂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白沙枇杷在常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失重率和好果率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mg/L纳他霉素、0.20%魔芋葡甘聚糖和0.20g/L Nisin配制而成的天然防腐剂对枇杷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枇杷是我国南方春季上市最早的特有淡季水果,因其风味独特,甜酸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枇杷易腐烂和较难贮藏,怎样才能贮藏保鲜好枇杷,是果农非常关心的问题。1.科学采收枇杷头花果最耐保鲜贮藏,所以,要依据果实着色情况分期采收。对准备贮藏保  相似文献   

5.
从采收成熟度、预冷技术、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冰温贮藏、变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桃果实贮藏保鲜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发气调包装对白玉枇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于枇杷采后贮藏保鲜的自发气调保鲜包装材料,研究6℃冷藏条件下打孔袋和不同孔数微孔袋包装对枇杷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袋对枇杷具有较好的自发气调保鲜效果,6孔微孔袋内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7.5%~18.5%,C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3.0%~4.0%,12孔和18孔微孔袋内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9.0%~20.0%,C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8%~2.3%。12孔和18孔微孔袋在维持枇杷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和VC含量的降低以及抑制酶活力、延缓果实衰老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选用12孔及18孔微孔袋保鲜枇杷。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西梅的贮藏保鲜方法,以新疆巴州地区所产“来客”西梅为试材,以(0±1)℃冷藏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1-MCP+臭氧、1-MCP+臭氧+加湿三种方式处理西梅果实,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的好果率、pH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及VC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西梅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1-MCP+臭氧、1-MCP+臭氧+加湿处理均可抑制西梅果实的腐烂及pH值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果实硬度和TSS含量,但对V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以1-MCP+臭氧+加湿处理西梅的好果率和果实硬度保持较好,1-MCP单独处理对西梅果实TSS含量的保持效果较好。说明适宜浓度的1-MCP熏蒸可较好地保持西梅果实的采后品质,保鲜效果较好,增加臭氧、加湿处理,对1-MCP熏蒸后的西梅保鲜具有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收成熟度、预冷技术、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冰温贮藏、变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桃果实贮藏保鲜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采后枇杷果实用0.01、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以无薄膜散装作为对照,在室温(2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对枇杷鲜果的保鲜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保持采后枇杷果实的新鲜外观和品质,其中以0.03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枇杷保鲜技术的物理和化学贮藏方法,并指出了理化贮藏方法的不足,阐述了天然多糖涂膜方法在枇杷保鲜中的应用,讨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将2‰的琼脂和2%~5%的NaCl添加到具有保鲜功能的微生物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中,制成微生物保鲜菌胶悬剂,其活菌含量高,质地均匀,无上下分层,稳定性能良好。将其应用于枇杷保鲜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微生物保鲜菌制剂对"早钟六号"和"解放钟"枇杷果实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室温条件下(20~25℃)贮藏8 d时,与对照相比,可显著降低失重率,提高好果率。该制剂经动物急性毒性检测分析结果为无毒级。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臭氧处理对草莓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在(2.0±1.0)℃下贮藏,每隔3 d采用质量浓度300 mg/m3的O3处理0.5 h,能有效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腐烂率,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适宜的臭氧处理对草莓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于果蔬保鲜的小功率管式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器电源电路利用电晕放电原理产生臭氧(O3)的工作过程。根据臭氧发生管放电极的空间布局上的特点,设计双变压器回路给予供电,并辅以STC89C52RC单片机控制电路,实现定时可控功能。该设计克服了传统果蔬保鲜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庞大的缺点,并根据臭氧发生器的机械结构特点设计了合适的电路板,使电源模块体积减小,节省了安装空间。  相似文献   

15.
苹果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物理化学或无损检测等方法,确定苹果成熟度,以保证在最适宜的采收期进行采收,分析了苹果入库贮藏前预冷处理、钙处理、臭氧处理、1-MCP处理和热处理等对苹果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总结了苹果不同贮藏技术如机械冷藏、气调贮藏等,并对国内苹果贮藏保鲜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方法对鸽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失重率、蛋黄指数、哈夫单位和散黄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贮藏方法对鸽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鸽蛋常温25℃条件下贮藏的保鲜期只有7d;(2±1)℃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期可达到40 d;0.5g/m3臭氧杀菌3 min+冷藏可使鸽蛋的保鲜期延长到60 d;采用清水清洗+臭氧杀菌+6%聚丙烯酸涂膜+冷藏的综合技术措施,可使鸽...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中国枇杷种植传统四大产区之一,也是吴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枇杷的生长发育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使得每年的产量不稳。因此,利用气象资料来分析气象条件对枇杷生产的具体利弊和影响程度,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枇杷产业、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益。本文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19—2021年的枇杷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东山整体气候条件较为适宜,但灾害性天气也同时存在。其中2019年成熟枇杷的主要不利气候条件为花期和幼果期异常偏少的日照、花期异常偏多的降水量以及低温和降雪天气过程;2020年主要不利气候条件为果实膨大期偏多的日照;2021年为花期和幼果期出现的气温偏低和两次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同一时期枇杷的生长和产量情况可知,枇杷花腐病的主要原因是花期连阴雨,并表现为降水量的异常偏多和日照的异常偏少,连续2旬出现日照距平百分率小于-50%的情况或是判断花腐病的灾害阈值。此外,寒潮天气过程所带来的低温、雨雪是导致2021年枇杷花遭受冻害、幼果出现栓皮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水分对早熟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以特早熟枇杷芽变新品系川早枇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川早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和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川早枇杷头花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及花朵数减少,花蕾长、花蕾宽、花药长、花药宽、花丝长和花柱长均缩短,柱头可授性及柱头黏液分泌均减弱,花粉活力及发芽率降低,且这些指标均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或减弱的趋势。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幅度增大,说明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抗氧化能力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弱,生物膜受损害程度增加。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坐果数、坐果率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的趋势;但3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均提高了川早枇杷头花果实种子数量。因此,花期土壤水分胁迫是造成川早枇杷头花坐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