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保障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是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较,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尚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宜从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立法、守法、执法等方面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工作,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康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民族之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不一致的。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特殊性。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离小康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预测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实际进程,并探讨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是全国唯一的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直辖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一区四县”连成一片 ,偏隅于重庆市的东南角 ,故称渝东南民族地区。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为研究对象 ,阐述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所处的阶段 ,分析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探讨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生态环境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显著。依据经济区划原则,从重庆市情出发,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库区经济区和渝东南民族经济区,分别实行移民政策和民族政策,对促进重庆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位于渝东南地区的黔江、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等一区五县,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贫困与旅游资源富集的孪生性致使旅游扶贫成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既具有旅游资源优势、"政策洼地"效应、旅游区位优势、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自然条件约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3223"战略路径:明确政府、企业、居民三角色定位;加强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扶贫、政府投资与民间融资两大结合;突出土家族、苗族两大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带动基础上,采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三种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区社会资本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尔德井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村庄外部网络的链接、内部关系的整合及规范秩序的重建,既获得了社会资源,又增强了发展能力。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分化与转型,都为村落社区开发、利用社会资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官学教育起源于五代初期 ,经过明代大力发展 ,到清代达到教育的全盛时期。明清封建王朝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实行文化控制的办法是推行官学教育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这对于民族地区推行汉文化学习、培养封建科举人才、造就少数民族文人、改变风俗习惯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然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而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动性也尚未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全面揭示和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与重要贡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教育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建三峡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信任、互惠、合作、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能够推进三峡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三峡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的不足甚至缺乏,制约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环境。因此必须在三峡民族地区大力培育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加强公民参与网络的建设,实现公平与正义的规范理念,发展壮大民间组织,最终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发展依赖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及分布状况,对社会资本的培育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经历了社区社会资本缺失与重构的过程。通过重构和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关系,以积极促进社区发展,构建适应新时期社会化运行方式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民族地区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此,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及生态功能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以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特别是水源涵养为缓解矛盾的关键环节,以生态移民为抓手,以生态特区建设为载体,逐步探索构建适应这些区域的特殊制度安排和组织管理形式,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以广大农牧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巴东县石桥坪村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它们对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新农村社区建设一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二需要土生土长的领袖人物,三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四需要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在农村的运行是以个体关系间的社会网络为软性变量,而其显性的表现是以农村各类组织的活动为基础变量.通过对农村社会资本功能的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结合社会资本的建设,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资本途径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脆弱性、政治环境的复杂性、经济环境的差异性和民族环境的多元性,造就了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复杂情境。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X社区通过空间、制度、经济、文化、认知、精神互嵌打造出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新模式。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应当以浅表层互嵌夯实社区治理基础、过渡层互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深层互嵌形成社区治理原动力,重视网格化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推进民族浅表层互嵌向深层互嵌转变,积极探索实践社区情感治理,推动社区民族关系从“嵌入”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尽管还不够成熟,但是它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农村不仅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缺乏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占有的社会资源水平低,农村缺乏现代社会信任,农村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以培育组织型社会资本为突破口,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农村信任、团结和规范意识,同时要消除城乡间的制度障碍,扩大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而现阶段,乡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要素、运作方式及其制约因素,并探讨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湘西苗族地区省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老洞村的旅游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初步研究。通过介绍老洞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条件差、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民族地区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学界积极探讨的热点。文章以黎平县新农村建设为个案,结合黎平县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以期探索出贵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文化设施,还影响和包容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信仰观念、人际关系等。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CGSS2005)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上看都非常的匮乏。相关分析显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之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增进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强化社区认同感、增进地缘关系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于使村民超越个体私利形成具有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农村社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