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保定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很高的艺术影响力。今天,她正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分析迄今为止所存在的系统问题,总结强调数字化保护的现实意义,并列举出创新模式的新举措。结合本地区的新文艺政策,弘扬保定独特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明,提炼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精髓,创新产业模式,以新科技为养料,以新媒体为便捷高效的传播平台,不断培养新一代的工艺传承者,使保定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2.
在弘扬个性、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在信息多元、易得可取的网络教育时代,学校德育必须充分考虑开放环境和深圳特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信息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已经出现许多急剧变化的新特点,学校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独特的德育、无可替代的国情教育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全民族人文素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确思考和看待当前国内外不断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和"国学热"的必然要求,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性认识我国国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弘扬个性、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在信息多元、易得可取的网络教育时代,学校德育必须充分考虑开放环境和深圳特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信息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已经出现许多急剧变化的新特点,学校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是塑造、树立和传播城市形象的基础和核心.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城市文化定位要以城市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定位依据,城市文化定位对城市形象塑造产生巨大影响,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是继承城市形象;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是传播城市形象;整体规划城市文化是创新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魅力是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文化定位塑造城市形象,必须通过城市文化定位,赋予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质;树立城市形象给予城市形象深刻的内涵;传播城市形象予以城市形象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介融合对城市文化的传播有很大促进作用。泸州城市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的传播力不够。本文分析了泸州城市文化的传播现状和全媒体时代国内城市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泸州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研究提升泸州城市文化传播力的方式、方法,从传播主体、渠道、内容、用户反馈等几个方面,提出全媒体时代泸州城市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凝聚力的体现.要显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当今教育的整个体系:家庭教育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熏陶,学校教育注重砺志、创新、理想、信念的培养,社会教育注重"温、良、恭、俭、让"文明环境的形成,它们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共同担负着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的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良好人文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了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而城市外墙的处理对这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从CI的角度对城市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以城市外墙的艺术处理为入手点.通过对城市CI的讨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使得城市外墙能够彰显出城市独特的个性,体现出城市的点点细节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需要发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其时代价值,在当代文化产品创造中既要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又赋予其时代发展价值。借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信心,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教研、教学实践中,笔者凝练出了能代表本人教学特色的教学思想——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随着这一教学思想在本地区的长期推广,教师们对其认同度越来越高,教学、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以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能力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将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与价值观融入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以情怀涵养心灵,最终培养出求真、向善、臻美的内心充满力量的数字时代公民。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最终必然是以其人文性征服技术性获得生存空间的.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Moodie课程把学习的社会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格根的"我沟通,故我在"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消解了个体学习与社会文化的二元对立,把个体的自主建构纳入到以合作、探究为基础的交互学习过程中.正视Moodle平台整合的社会建构主义理念,既是个对于传统学习艰苦而又勇敢的叛逆过程,又是实现课程人文精神的正途.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人类的住宅模式发生了巨变。居住环境中的人文心理,从根本性质与内容上变革了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民居中的人文心理概念引入设计中成,为现代城市住宅模式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传统民居中体现的文化概念应当被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阅读教学强化“阅读自主”、“阅读创新”的意识,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读者心灵的自由性和主体创造性。教师要十分注重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培养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 2000年初,美术新大纲指出了美术的人文性质。这就要求美术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技能的文化层面,而必须提高到文化的学习层面,教给学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但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加上主客观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大量相关的优秀美术作品。现在我们应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通过网络就能欣赏到大量清晰的美术作品,而且还能了解大量的美术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赋予的深厚人文精神。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文及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对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学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在培养和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内陆湖水域是城市珍贵的资源,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表现。城市内陆湖水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文化及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内陆湖水域在设计规划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影响着城市内陆湖水域的发展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对城市环境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城市内陆湖水域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性人文性及其视觉感受,并纳入到网络数字平台系统中,从而打造人性化视觉化的生态城市空间场所。文章对城市内陆湖水域公共安全设施进行分析,探究其对城市环境设计的现实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以及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遗产旅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集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工商贸易、红色文化、近代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其内涵较为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文章以体验经济相关理论为依托,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天津历史街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提升天津文化旅游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时代综合发展势头迅猛,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环境设计备受关注,该领域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先前人们需求的视觉美感基础上,附加了人文情感的心理需求,使得二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体验,追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共鸣,文章重点分析和探讨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公共雕塑的设计与营造,突出艺术对雕塑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影响,以促进其和谐统一,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城市雕塑发展方向的深层原因,立足于本土文化,分析城市雕塑同城市文化、传统文化、精神、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关系,总结城市雕塑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我国城市雕塑在观念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要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需发挥雕塑的功能性,关注人文理念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学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其蕴含的人文因素对于个体综合素养提升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数学文化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本文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小学数学与数学文化融合的意义,提出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