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相悬浮聚合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A)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为分散介质,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分散剂。并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实验中考察了该分散剂组分、质量分数及其他条件如搅拌转速、油水比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散剂有效地解决了反相悬浮聚合法中产物易结块爆聚等问题,且无黏壁现象。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了不同牌号聚乙烯醇类分散剂对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分散剂加入量对PVC悬浮聚合用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醇解度越高,聚乙烯醇分散剂的应用效果越好。高、低醇解度复配分散体系的效果优于单一醇解度分散体系,尤以PVA-6089/PVA-L-8分散体系最优;(2)PVA-6089/PVA-L-8分散体系中PVA-L-8最优加入占比为2.5%,PVA-6089最优加入占比为2%;(3)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优于单一醇解度分散体系,更有利于长期保持乳液的稳定状态,防止乳液粒子合并、团聚等现象发生,最优选的组合是醇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和醇解度为72%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3.
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海峰  薛屏 《应用化工》2005,34(8):460-464
介绍了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球状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的优势及其在球状超强吸液树脂、酶固定化载体和高分子絮凝剂等领域的应用,着重讨论了反相悬浮聚合体系中成球聚合的影响因素,指出与单体相匹配的分散剂和分散介质的选择是影响聚合体系稳定性和产物性能及制备成本的关键,具有分散和隔离保护双重作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是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朱亚辉  蔡文溪  宗成栋 《广州化工》2011,39(14):170-171,173
针对目前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例经典高分子化学实验“悬浮聚合”实验的综合化与创新化改革。实施情况表明:经典实验综合化与创新化改革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测试各环节之间关系,从整体上把握高分子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经典实验过程中不出现的实验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节能减污意识。  相似文献   

5.
韩剑鹏  包永忠 《化工学报》2020,71(2):854-863
以碘仿为引发剂、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体系、聚乙烯醇(PVA)和/或纤维素衍生物(MC)为分散体系,进行氯乙烯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活性自由基悬浮聚合,采用在线示踪气相色谱法和激光粒度分析系统研究分散剂种类和浓度、搅拌转速等对聚合动力学和单体液滴/聚合物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在相同搅拌转速下,以MC为分散剂的氯乙烯聚合速率最大,以PVA为分散剂时反应速率最小;分散剂种类固定时,聚合速率随分散剂浓度增大而增大。SET-DT悬浮聚合过程中,水相连二亚硫酸钠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液滴的扩散速率与液滴粒径分布和皮膜结构有关,因此聚合成粒过程影响聚合动力学。尽管不同条件下的聚合均经历液-液分散、液滴黏并、树脂颗粒稳定(转化率>30%)等成粒阶段,但各阶段的液滴/颗粒平均尺寸随分散体系和搅拌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引起聚合速率变化;采用MC为分散剂得到的PVC树脂皮膜少,有利于水相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相的扩散,聚合速率大。  相似文献   

6.
氯乙烯的聚合分为悬浮聚合、微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以悬浮聚合为主,一般来说共聚物是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分布和不通的分子量分布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作为改性剂(聚合物改性剂)是共混物的一种应用,共混物是共和聚混物的简称。PVC改性有聚合改性、共混改性和复合改性,聚氯乙烯改性后可以生产更多产品,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堆积密度大,加工性能好的聚氯乙烯树脂,把氯乙烯单体或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聚合单体、水溶剂、悬 浮分散剂聚合引发剂作为悬浮聚合成分的氯乙烯悬浮滞方法。该悬浮分散剂最少有一种成分是用氧化铝水合物处理氧化钛的微粒子表面,再对其表面进行有机物包覆处理,是这一方法特征。  相似文献   

8.
方仕江  潘仁云 《化工学报》1993,44(6):740-745
以苯乙烯悬浮聚合为体系,考察羟基磷酸钙(HAP)或HAP与聚乙烯醇(PVA)复合为分散剂体系时,各种因素如分散剂浓度、油水比、搅拌速度等与瞬时液滴大小及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讨论瞬时液滴分散、合并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悬浮苯乙烯液滴聚合宏观成粒的特征与分散剂的分散机理无关,仅体现液滴分散、合并的过程特点.当采用分批加分散剂时,实验观察到瞬时液滴大小分布呈由单峰过渡到双峰,再发展成单峰分布的特征,从而找出了以分批加分散剂方式制备窄分布聚合物颗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寸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声均质化和高分子分散剂的结合有利于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稳定微悬浮液滴,而吸附于液滴表面的高分子分散剂、油相内的助稳定剂及水相中的阻聚剂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过程较好地保持分散相原有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因而通过改变超声均质强度,可较容易地在0.5~3.5μm范围内自由调节胶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常规的剪切均质微悬浮聚合,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可更好地填补(细)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粒径分布范围上的间隙,有望高效、高容量地微胶囊化包裹亚微米级目标内容物。  相似文献   

10.
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寸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声均质化和高分子分散剂的结合有利于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稳定微悬浮液滴,而吸附于液滴表面的高分子分散剂、油相内的助稳定剂及水相中的阻聚剂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过程较好地保持分散相原有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因而通过改变超声均质强度,可较容易地在0.5~3.5 μm范围内自由调节胶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常规的剪切均质微悬浮聚合,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可更好地填补(细)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粒径分布范围上的间隙,有望高效、高容量地微胶囊化包裹亚微米级目标内容物。  相似文献   

11.
吕坤  崔峰 《聚氯乙烯》2006,(4):29-32
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HPMC-E50和HPMC-F50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对PVC树脂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复合分散体系的质量分数以及分散剂的配比。结果表明,PVA和HPMC-E50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能力优于PVA和HPMC-F50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聚合中,PVA和HPMC-E50复合分散体系与VCM的比例以0.05%~0.06%为宜;在PVA和HPMC-E50复合分散体系中,HPMC-E50所占比例以40%~60%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朱延谭  朱从山  张鹏  田冶 《塑料》2014,43(5):61-63
活性磷酸钙作为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聚合体系中对聚合产物形貌粒径有重要影响。对活性磷酸钙(HAP)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来源的HAP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异。将这几种活性磷酸钙作为分散剂用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的悬浮聚合。对比聚合产物的粒子形貌及粒径分布,发现当HAP微观形貌为均匀竹叶形或棒状,且堆积松散时得到的聚合物粒子外观规整,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以环己烷为连续相,无水亚硫酸钠和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功能性阳离子型单体氯化[N、N、N-三甲基乙醇丙烯酸酯]盐(AQ)为合成单体,合成颗粒状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研究了分散剂的HLB值、种类和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由Span60和Span80组成的混合分散剂,其HLB值为4.5时,反应体系最稳定;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2.5%时,聚合物黏度最大,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李琼 《广东化工》1997,(2):32-33
研究了采用Na3PO4-CaCl2-H2O体系合成无机悬浮分散剂-活性磷酸钙的各种条件。其化学组成结构,粒子大小及其分布与各因素间接的关系。以自制的分散应用于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在实验室中聚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刘爽  冯爽 《聚氯乙烯》2010,38(12):45-46
世界上氯乙烯单体聚合主要有4种方法: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和溶液法。 悬浮法聚合是氯乙烯单体以小液滴状态悬浮在水中进行聚合。单体中溶有引发剂,一个小液滴就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个单元,从单体液滴转变成聚合物固体粒子,中间一定经过聚合物单体黏性粒子阶段,为了防止粒子相互粘结在一起,体系中需加分散剂,以便在粒子表面形成保护膜。因此,悬浮聚合体系一般由单体、引发剂、水、分散剂4个基本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PVC悬浮聚合分散体系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分析了影响分散剂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了PVC生产中分散剂应用的改进措施,可为提高PVC树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散均匀的无机粉末可用作悬浮聚合分散剂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无机分散剂对悬浮聚合液滴的稳定机理,一直无人做定量描述。本文对这一机理的定量描述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拥挤理论”并用其解释这一机理。以聚合物粒径与无机分散剂粒径关系为线索,建立起“拥挤理论”模型并用冷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8.
在苯乙烯悬浮聚合中研究了分批加分散剂体系磷酸三钙(TCP)或 TCP 和聚乙烯醇(PVA)时的加入方式对瞬间液滴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考察了体系液滴分散和合一的特点。实验观察到分批加入分散剂体系时液滴大小分布的变化规律,呈由单峰分布过渡到双峰分布,最后又发展为单峰分布。这与分散剂体系一次加入相比,后者仅出现单峰分布逐渐过渡到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19.
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友良  郑秀莲 《塑料工业》2005,33(11):7-9,13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和搅拌转速对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丙烯酸中和度、阻聚剂和交联剂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搅拌转速300~450 r/min时,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好、制得分散性良好的均匀珠状吸水树脂;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酯(400)为交联剂,制得吸水树脂水溶性组分质量分数小于4%;丙烯酸中和度(摩尔分数)为80%时,树脂的吸水倍率与吸生理盐水倍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3和68;丙烯酸中存在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不会影响树脂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PVC悬浮聚合分散体系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分析了影响分散剂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了PVC生产中分散剂应用的改进措施,可为提高PVC树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