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解出生缺陷儿相关因素 ,对 1997~ 2 0 0 0年 11所医疗机构出生的 2 9814例围生儿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 1997年 12月 1日至 2 0 0 0年 11月 30日 ,在4所市直医院、7所县直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2 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 2 9814例。1 2 方法 按照濮阳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按要求填写分娩记录、出生登记簿、出生缺陷登记簿和出生缺陷报告卡。表卡统一编号 ,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2 结果2 1 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2 9814例围生儿中 ,出生缺陷儿2 4 2例 ,其中致死性出生缺陷 16 8例 ,占 6 9 4 2 …  相似文献   

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我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布及相关情况 ,及时发现病因线索 ,为政府部门制订妇幼卫生保健决策提供依据 ,我区城乡均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现将我区 2 0 0 1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年 9月 30日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监测范围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2 0 0 1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的 9月 30日在我区 11所接生医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生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均为监测对象。1 2 监测内容 :出生的孕满 2…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分娩的围生儿6940名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d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及出生后7d内死亡者)。1.2方法:由我院接受培训的妇产科专业人员对围生儿性别、孕母年龄、孕母文化程度、出生缺陷诊断情况及围生儿转归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1.3统计学处理:采用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儿病死率:围生儿共有6940名,出生缺陷儿为10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1996年至200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照河北省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 1996年至 2 0 0 0年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按照河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监测 ,全省共监测省、市、县级医院 40所 ,省市级医院 2 9所 ,农村县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 11所 (其中平原地区 6所 ,山区 5所 )。监测对象为 1996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 1日在各监测医院分娩的孕满 2 8周到出生后 7d的围生儿 (包括死胎、死产 )。监测采用统一的出生缺陷报告卡、出生缺陷季报表等有关报表 ,专人负责填写。省、市、县三级监测网每年对其资料…  相似文献   

5.
艾霞 《淮海医药》2000,18(Z1):41-42
出生缺陷是当前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我市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寻找致畸因素及早预防,笔者对5 308例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了监测与调查,从中分析引起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系1997年12月 1日~1998年11月 30日在市7所医院出生的 5 308例围产儿。1.2调查方法每1例围生儿均由产房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出生缺陷监测网统一诊断标准和要求检查,并询问、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每月将结果上报,由我院牵头定期进行每个孕妇出生缺陷儿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缺陷儿的发生情况,以及本地与流动人口干预前后的效应关系,现将顺义区1997~1999年全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顺义区14所助产单位1997~1999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7.
曾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3-274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540 449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 897例,发生率为201.63/万.出生缺陷主要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1、4.04,均P<0.05).35~岁产妇组中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0岁组、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7、41.33、58.77、29.10,均P<0.05).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省监测的200例具有出生缺陷的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这20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1∶3的原则筛选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共监测围生儿148017例,占全省医院分娩围生儿总数的49.6%。2015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5.8/万,2015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腭裂,构成比分别为28.7%、14.1%、4.4%、4.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妊娠期间服用感冒药、胎产次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孕期经常服用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类食物、服用叶酸等为其保护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可从加强婚检、孕检,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减少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出生缺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尹晓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49-2450
目的 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类型及变化情况,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马鞍山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医院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51 959例,发现并确诊出生缺陷儿436例,其中妊娠<28周出生缺陷儿为6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63/万,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谭艳红  蔡路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43-1744
减少和消除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实现(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监测是通过科学方法确定的对总体(围生儿)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地区医院内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中.长期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及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指导总体工作,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为目的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获得准确、可靠、能反映我省、市的出生缺陷资料,现将我区3家监测医院2001~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出生缺陷儿的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 2 5 % ,我国出生缺陷率 4 %~ 6 % ,全世界出生缺陷 85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占世界 2 0 % ,我国每年有10 0万缺陷儿出生 ,其中 90 %缺陷儿发生在农村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减少围生儿死亡 ,必须减少缺陷儿的出生。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院自 1995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分娩的围生儿 6 4 4 9人 ,其中有出生缺陷的病例共 10 6例 ,占围生儿的 16 .4‰。通过分析 ,总结出在基层医院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的方法。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2.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出生缺陷 (BD)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贵阳、遵义两市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 ,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其城市居民在辖区内 13所医院进行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 ,将监测资料整理分析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 来源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省贵阳市贵医附院、省人民医院、中医二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一医、市二医、市三医、云岩区医院、省公路职工医院和遵义市遵医附院、遵义医院、遵义市人民医院、遵义市妇女儿童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分娩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至2011年在怀柔区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监测围生儿12742例,发现缺陷儿265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7.97/万,前5位分别是多指(趾)及并指(趾)36例,副耳34例,先天性心脏病33例,唇裂合并腭裂23例,色素痣13例。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以期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本市按月上报的"围生儿死亡监测表"及"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围生儿死亡主要因素是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早产,新生儿窒息.结论:出生缺陷是我市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鸿  王伟人 《贵州医药》2009,33(11):1035-1038
2003年。我国在部分省份开展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试点,2007年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了64个区县开展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我省有2个市(区)成为国家级监测点,分别是红花岗区和清镇市,现已监测2年。本文对2个市(区)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汤俊  姚慈将  张健  操基玉 《安徽医药》2015,19(10):1889-1892
目的:探讨和分析某市大气污染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收集某市6家哨点医院2012—2013年期间分娩的孕满18周到出生后7 d 内的所有围产儿资料,包括分娩日期、孕产妇孕周以及孕天数和围生儿的性别等资料。同时收集该市2011—2013年的大气污染物日监测资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污染和污染指数等。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一般性描述、卡方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 秩相关等统计分析。结果2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63‰;2012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49‰,2013年为12.76‰,但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大气污染物的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孕前1月组和孕前2月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污染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该次调查的该市妊娠期妇女在妊娠前期2个月内,大气 PM10暴露浓度和污染指数暴露水平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江东区近5年来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儿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区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新生儿出生数为13 334人,围生儿出生缺陷376例(28.2‰);其中本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2.0‰(245/11 123),异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59.3‰(131/2211),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异地户籍者。出生缺陷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脑部缺陷(无脑儿、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外耳畸形、多指。结论重视孕产妇的一级预防,加强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参与孕前及孕期保健人数,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把出生缺陷监测列为“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并组成全国协作组(简称全协办)。为摸清我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病种和分布,进一步开展病因研究和优生优育工作,我们根据全协办的统一要求和布署,抽取不同类别的22所医院作为监测点,于1986年10月1日零时起至1987年9月30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东省城乡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探讨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布的地区差异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 ,对不同级别的 8所医院近 3年的孕满 2 8周至产后 7天内的 31646例围生儿及 2 0 3例出生缺陷儿进行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结果显示 ,山东省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 ,这与城乡某些影响因素的分布和作用强度的不同有关 ,应对城乡地区分别采取有侧重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我市2011年~2015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庄河市监测医院出生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内的所有时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8515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75.64/万。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的是: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直肠肛门闭锁及狭窄、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和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06%、91.25%;男性和女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74.92%和60.01%;35岁以上孕妇通常属于幼儿出现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强化"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力度,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产前诊断技术,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