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在查明响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水库岩溶渗漏、深埋隧洞围岩稳定、厂房高边坡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论证。为施工中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及工程处理方案与措施制定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口水电站库坝区位于复岩溶地区,存在水库岩溶渗漏和岩溶坝基,拱座,高边坡,地下洞室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多年勘察研究,采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勘探,物探,试验等综合手段,基本查明了库坝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目前,坝址各建筑物施工开挖的实际情况与勘察阶段的结论基本一致,水库渗漏和诱发地震问题有待水库蓄水后验证,江口水电站的勘察研究工作为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湖南省澧水三江口水电站工程在覆盖型岩溶宽河床地区,采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岩溶形态分析法、洞隙充填物分析法、地质综合类比进行坝基岩溶工程地质分区法)及多种综合勘测手段,查明了坝基的岩溶发育规律,成功地预测评价了坝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分析的结论,进行了施工开挖处理,证明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经工程实践,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渗漏的预测评价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阮龙斌 《水利科技》2012,(2):25-27,39
该文通过对官昌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坝基岩体变形、坝基岩体抗滑稳定、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拱坝设计及坝基处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能资源和水电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中型水电工程不仅自身具有"高坝、大库、高边坡、大洞室、巨量开挖"的特点,而且西南地区河谷陡峻、地质环境复杂、地应力水平高、降雨充沛、地震烈度大,由此带来了很多工程地质问题。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是水电水利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重要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在建和运行期的水电工程中。在水电工程施工阶段,采用声波、钻孔变模、钻孔全景图像、地震层析成像、地质雷达等物探方法,通过施工过程中全程系统检测,控制坝基开挖质量、合理选择建基面、评价灌浆效果、勘察高边坡岩体松弛范围、检测地下洞室围岩松弛范围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为施工动态设计和工程验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李敦仁  蒋道苏 《红水河》2006,25(2):87-90,100
通过对乐滩水电站坝址勘察及施工开挖揭露分析,坝址处于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区,厂坝基为弱风化一微风化岩体,允许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应力要求;坝基抗滑稳定主要受混凝土与建基面岩体抗剪(断)强度控制,对少数坝块地基存在的较长软弱缓倾角结构面,已进行加固处理;坝基渗漏以岩溶裂隙性渗漏为主,局部有串珠状小溶洞渗漏,建议进行防渗帷幕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鲁古河水电站大坝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突出。该文从基本地质条件论证入手,着重就坝基风化岩体分布及建基面的确定、坝基渗漏、坝基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合理的参数,对坝基处理设计及大坝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江坝址是虎跳峡高坝替代方案的比选坝址,是虎跳峡河段重点研究的开发方案之一,该坝址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河床覆盖层深厚、两岸坝肩发育特大型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基于野外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表明:工程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较频繁,但坝址避开了区域主干断裂和活动断层,位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适宜建坝;在深厚的河床覆盖层上建高土石坝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沉降变形和防渗处理问题,筑坝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左右坝肩分布的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对大坝存在的影响主要为沉降变形、渗漏、高边坡稳定性等,筑坝技术难度较大。结果为上江坝址筑坝技术研究和本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坝址选择提供依据,对类似水电工程地质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西冶水电站工程概况及其地质条件,结合勘察结果,从坝基工程地质特性、坝基渗漏及渗透稳定、两坝肩土体稳定及绕坝渗漏方面阐述了坝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万奎 《云南水力发电》2011,27(2):35-37,93
苏家河口水电站枢纽区花岗岩具有的矿物组成、粗颗粒结构及构造蚀变特性,为岩体的风化和蚀变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深厚全风化花岗岩体及构造蚀变软弱岩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全风化岩体高边坡、全风化岩体坝基及地下洞室稳定等与花岗岩特性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苏家河口水电工程所揭示的岩体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处理,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地质经验。  相似文献   

11.
韦超明  梁喜忠  刘谢伶 《红水河》2013,(6):54-58,79
拔贡水电站改扩建工程地形属岩溶峰丛一洼地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拔贡水电站旧坝评为病坝,厂坝基及坝肩渗漏严重。针对拔贡水电站库坝区岩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通过地球化学和示踪试验对该区地下水及岩溶水系统(水系)分区,确定库坝区岩溶水渗漏通道及岩溶多层性。为工程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对类似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坝基防渗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行地质勘察规范所制定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适用于开工前的设计阶段。结合橙子沟水电站工程引水隧洞施工,具体落实修订规范对地下洞室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要求,提出本分类法。本分类法由工程地质分类法提升为地质工程分类法。在橙子沟试用的同时,介绍给同行并征求意见,力求使本分类法在更多的工程实践中接受检验。  相似文献   

13.
拉西瓦水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坝区高地应力场、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厂房洞群围岩稳定性等。对区域构造稳定性采用了地质地貌调查及绝对年龄测定、现今活动状况长期监测及坝区微地震监测等方法;对高地应力场采用了多种方法实测并根据实测成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高陡边坡采用了稳定性整体计算机扫描技术,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构块体组合和边坡浅表部不稳定块体分区评价;对洞室稳定性主要采取了多种方法的围岩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洞周块体稳定性并评价了岩爆发生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龙滩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龙滩水电站坝址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对坝址岩体力学特性、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建筑物高边坡稳定性、左岸倾倒蠕变岩体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枢纽区工程地质情况、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高边坡地质条件和工程处理措施。继而,还提出了关于坝轴线布置、坝基开挖、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边坡开挖等方面的看法。龙滩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5.
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加固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君弼  黄福德 《水力发电》1995,(5):24-27,38
李家峡水电站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问题突出,边坡稳定核算及治理设计一直在本工程重要技术问题之一,坝址区开挖边坡中,以双曲拱坝在拱端下游坝肩边坡的稳定尤为突出,是边坡稳定核算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在该区域边坡治理实施过程中通过预测资料分析和复核计算,不断地完善,及时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期的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16.
百色水利枢纽电站进水口边坡地质条件差,结构复杂,是电站引水发电的关键工程。介绍了该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情况,并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及竣工以来至今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空间有限元、静动力稳定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对边坡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控制性梯级电站,其双曲拱坝坝高305 m,为已建世界第一高拱坝。工程区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面临高山峡谷区特高拱坝施工布置、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稳定与处治、复杂地质条件坝基与抗力体处理、特高拱坝高性能混凝土及原材料、特高水头大流量窄河谷泄洪消能与强雾雨防治、特高拱坝优质快速施工、极低强度应力比高地应力条件下大型厂房洞室群围岩大变形控制等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些问题通过建设各方的努力成功地得到解决。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借鉴,促进水电工程特高拱坝建设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右坝肩边坡区基本地质条件、边坡结构及自然边坡变形破坏形式等勘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右坝肩边坡进行分区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分区工程边坡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治理设计,为引子渡水电站的顺利建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水电站工程采取冬季施工,通过调查水电站库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影响冬季施工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并从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水库浸没(淹没)和水库诱发地震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满足修建大坝的要求,所选择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性和防渗性能较好,施工简单,可冬季施工,使工程提前发电,总工期也相应提前,提前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为高寒冷地区类似地质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峡工程以及金沙江下游4座梯级水电站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岩石力学难题。结合这5座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岩石力学工程实践经验,对高边坡与滑坡岩体工程问题、坝基坝肩岩体工程问题、地下洞室群岩体工程问题、高地应力与高地震烈度问题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三峡船闸高边坡、溪洛渡高边坡以及乌东德高位自然边坡的稳定技术,三峡大坝和溪洛渡拱坝建基岩体抗滑稳定技术,三峡枢纽地下厂房和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技术以及巨型滑坡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型水电工程岩石力学研究工作的通用技术路线:重视勘探与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分析,合理界定岩体的介质模型及等效连续参数,并以地应力作为初始分析条件,采用适宜的连续或非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岩体稳定分析,从而确定岩体加固方案,实施监测并实现反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