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生长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化学成分的变化,对茎、叶醇溶性浸出物、多酚、黄酮、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茎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量及六类物质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春末夏初时达到最低,而叶片中各成分的变化未体现一致性规律。六类物质中以小分子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三萜类和有机酸。茎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量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叶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些为评估铁皮石斛质量和确定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种源的霍山石斛及其近缘种河南石斛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规范化种植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对1~4年株龄的野生霍山石斛、组培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株龄的组培霍山石斛、野生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浸出物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多糖含量为标准,三者均以生长2年采收为宜,以醇溶物为标准,以栽培三年采收最好。以多糖和醇溶出物总量计,组培霍山石斛以2年采收为宜,野生霍山石斛及河南石斛以3年株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石斛兰属黑毛组6种石斛进行药效成分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为石斛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及药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黑毛组6种石斛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热浸法、气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多糖、醇溶性浸出物、石斛碱和17种氨基酸含量。黑毛组6种石斛中多糖含量介于0.59%~17.08%,含量最高的翅梗石斛与含量最低的长距石斛相差28.95倍,均低于药典规定铁皮石斛多糖不得少于25%的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介于7.62%~13.54%,均高于药典中规定铁皮石斛不少于6.5%的标准,含量最高的翅萼石斛为标准的两倍;6种石斛样品中均未检出石斛碱;6种石斛均含有色氨酸以外的17种氨基酸,总量介于3.45%~4.53%之间;6种石斛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介于52.42~83.74,除处子石斛外其余石斛SRC值均高于70;统计描述分析表明,6种石斛中多糖变异系数最大(137.24%),其次为醇溶性浸出物(18.95%);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一定显著相关性(P0.05),而药效成分与营养成分及药效成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黑毛组6种石斛氨基酸含量丰富,可提供高品质蛋白,药效成分差异显著,表明其药理作用不同,应根据成分和含量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和应用。本研究对药用石斛良种选育和石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焦振彬  罗毅波 《生物多样性》2021,29(8):1073-3852
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繁多, 属内物种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为我国特有物种, 其与河南石斛(D. henanense)和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以及铁皮石斛(D. catenatum)等近缘种表型相似, 在分类处理中存在争议。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与植物普遍存在的表型可塑性和代际共存有关。为探究环境和代际间遗传因素对霍山石斛表型性状的影响以及霍山石斛与近缘种的物种边界问题, 本研究观测了安徽省霍山县霍山石斛(野生、林间和温室F1代、林间和温室F2代)、野生河南石斛、细茎石斛和铁皮石斛, 共计16个群体2,279株植株的假鳞茎茎长等12个表型性状; 在种内层面, 首次借鉴生态学同质园实验和遗传学代际间性状比较的方法, 对霍山石斛群体表型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95%置信区间比较以及主成分和变异系数等统计学分析。在种间层面, 对霍山石斛与河南石斛和铁皮石斛等近缘种群体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环境因素对霍山石斛假鳞茎茎长和假鳞茎直径等具有显著的影响, 代际间遗传因素对霍山石斛假鳞茎直径具有显著的影响。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和细茎石斛等近缘种群体在假鳞茎茎长、假鳞茎直径、花瓣长和花瓣宽等表型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间隔, 但与河南石斛仅在假鳞茎表型性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我们的研究明确了环境和代际间遗传因素对霍山石斛表型性状的影响程度, 为霍山石斛与近缘种等争议物种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表型证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优质的金线莲种质资源,以13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金线莲种质为材料,分析测量了其表观性状和相关的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金线莲的含水率较高,为85.07%~90.9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62%~41.71%,总黄酮含量为8.15~40.72 mg/g,多糖含量为2.10%~25.61%;种质之间含水率差异较小,但醇溶性浸出物等功能成分差异显著;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含水率、多糖含量与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呈负相关;台湾金线莲、云南大圆叶金线莲和福建大叶金线莲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湖南郴州金线莲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达41.71%、总黄酮含量为40.72 mg/g,显著高于其它品种;5种福建金线莲品种(系)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最少,多糖含量较高。综上:台湾金线莲、云南大圆叶金线莲、福建大叶金线莲和湖南郴州金线莲利用价值高,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多糖、柚皮素、石斛酚的含量,同时运用HPLC法建立霍山铁皮石斛及其他产地铁皮石斛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聚类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5批霍山铁皮石斛的总黄酮、柚皮素、石斛酚含量较高,多糖含量较低。建立了霍山铁皮石斛的共有指纹图谱模式,5批霍山铁皮石斛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在92.6%~94.8%之间,浙江临安、浙江乐清、江苏盐城、云南昆明所产的铁皮石斛相似度在17.5%~41.5%之间。5批来自安徽霍山的铁皮石斛共有峰总面积较高,为9 827.40~14 102.28。其他产地铁皮石斛的共有峰面积在730.27~4 206.20之间,明显低于霍山铁皮石斛。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两大类,安徽霍山为一类,其他产地为一类。霍山铁皮石斛与其他产地铁皮石斛存在一定差异,且小分子成分含量较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霍山铁皮石斛化学成分提供参考,为铁皮石斛品质鉴别、质量控制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硝酸镧水平(0、1.0、3.0、5.0和7.0mg·L-1)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探讨硝酸镧和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适量的硝酸镧有利于菌根真菌侵染和菌根发育,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生物量。(2)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同时添加5.0mg·L-1的硝酸镧,铁皮石斛的根重、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未添加硝酸镧以及未接种对照组的4.26倍、4.98倍和4.87倍,其菌根侵染率也高达92.8%;而且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显著降低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3)在适量(5.0mg·L-1)的硝酸镧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多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并显著提高细胞内SOD、CAT和POD活性。研究认为,菌根真菌与适宜浓度硝酸镧(5.0 mg·L-1)联合使用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菌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生理活性和适应能力,提高其生物量和多糖等活性成分的积累,有效改善铁皮石斛的药用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了低温(4℃)、外源NO(NO供体SNP)以及NO清除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PBITU)对铁皮石斛原球茎中NO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多糖含量以及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糖含量的影响,以明确低温和內源NO在多糖合成中的关系。结果显示:(1)4℃低温处理下,铁皮石斛原球茎中NO含量显著上升,SS活性升高,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增加,多糖含量也得到提高;SNP(0.5mmol·L-1)处理与4℃低温处理具有相似的效果;且低温诱导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中SS活性提高和多糖含量的增加时期均在NO大量产生之后、蔗糖的积累早于果糖和葡萄糖。(2)4℃低温+SNP组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中SS活性、NO含量以及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多糖含量,它们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高出了68.04%,96.20%,60.69%、45.64%、66.90%和67.03%,且比低温和SNP单独处理效果都好。(3)PBITU能够部分抑制低温诱发铁皮石斛原球茎中产生NO,抑制率达到77.15%;同时还抑制了低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中SS活性、多糖合成和蔗糖、果糖、葡萄糖积累的促进作用。(4)SNP+cPTIO和4℃+cPTIO处理组中铁皮石斛原球茎SS活性和蔗糖、果糖、葡萄糖、多糖含量及NO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低温和外源NO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的合成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低温可诱导铁皮石斛原球茎产生NO,SS活性提高和多糖含量增加与NO产生相关,说明NO是诱导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合成所必需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9.
四种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培养基中添加物的作用,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椰肉、甘蔗渣、香蕉皮和麦麸等4种添加物,研究不同浓度添加物和培养时间对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分化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添加15.0 g L–1甘蔗渣,培养60 d能明显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146.1%);而添加20.0 g L–1甘蔗渣,培养40 d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50.4%)。这说明甘蔗渣是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的适宜添加物,既能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发育,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金苦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黄酮含量>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淀粉含量。(2)金苦荞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主茎分枝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籽粒面积>千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籽粒长宽比>籽粒宽>籽粒长>果壳率>籽粒周长>籽粒直径。(3)相关性分析中,黄酮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主茎节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面积、周长、宽、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籽粒面积、长、直径呈显著正关系。(4)聚类分析将26个金苦荞品系分为了3个类群,其中类群I属于高淀粉、矮秆、多分枝、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叠鞘石斛和金钗石斛在广元地区引种的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价,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观察记录及测量方法获取地理位置、气象要素、形态性状、抗逆性等数据,同时测定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结果:叠鞘石斛和金钗石斛群体平均分蘖指数I分别为1.50和0.71。叠鞘石斛引种后茎显著增粗。金钗石斛引种后单茎鲜重显著下降、叶片显著增宽,其他形态学性状差异则均不显著。叠鞘石斛品质达到省级标准,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达到了中国药典标准。叠鞘石斛越冬平均存活率和抗病率分别为99.75%和97.75%;大棚金钗石斛分别为97.00%和96.75%。结论:叠鞘石斛耐寒性、抗病性均较强,能适应广元的气候环境。金钗石斛抗病性较强,耐寒性较差,在大棚中栽种,冬季覆盖塑料薄膜,能提高越冬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为铁皮石斛原料药的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天然有机附加物与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原球茎(PLBs)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石斛多糖和总生物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不同浓度土豆汁的培养基中,以250 g/L效果最好,其干物率和多糖含量均在30天时达最大值,分别为8. 944%和17. 921%,增殖率在培养50天时最高,为1 028. 94%,而总生物碱含量在40天时积累最多,达0. 031 61%。增殖率、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激素的对照组。添加番茄汁的培养基中各指标变化与土豆汁的类似,但原球茎长势差,颜色泛黄,增殖能力较添加土豆汁的差。综上,MS+250 g/L土豆汁+30 g/L蔗糖+7 g/L琼脂条有利于铁皮石斛PLBs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可考虑作为石斛多糖和石斛碱的生产来源,对铁皮石斛主要药用成分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筛选铁皮石斛抗阿司匹林诱导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活性组分,并探讨其抗胃粘膜损伤的作用。体外采用阿司匹林诱导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铁皮石斛各组分预保护GES-1细胞24 h,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通过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体内采用阿司匹林建立SD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给予铁皮石斛各组分,连续给药7 d后以溃疡指数评价铁皮石斛各组分抗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作用,并通过测定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力、血清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多糖组受损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上清液LDH含量显著降低,其它各组分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上清液LDH含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多糖组分显著降低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溃疡指数,抑制胃液分泌和胃酸含量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多糖各组大鼠血清NO明显升高,TNF-α、IL-6显著降低,铁皮石斛多糖各组大鼠胃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SOD、PGE2水平显著升高。铁皮石斛多糖有显著的抗阿司匹林诱导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其资源有限,因此对其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α-L-鼠李糖苷酶辅助提取铁皮石斛多糖,通过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加酶量三个因素进行优化,提高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结果显示,在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1 h、加酶量为2.5%时,多糖提取率为38.4%,而不加酶处理多糖提取率仅为21.7%,酶法处理大大增加了铁皮石斛的多糖提取率。同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分析比较α-L-鼠李糖苷酶对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的影响;GC-MS分析表明,铁皮石斛加酶处理前后共发现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己醛、1-辛烯-3-醇、异薄荷醇和3-辛烯-2-酮,并且醛类化合物在加酶处理前后的样品中相对含量均最高,且加酶处理后产生6种新的挥发性成分。该研究结果表明α-L-鼠李糖苷酶的使用可显著增加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并为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碳是植物体的结构与能量物质, 植物所需要的碳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 就对植物生长需求而言, 远远满足不了对碳的需求, 植物常处于碳饥饿状态。为分析外施有机碳对铁皮石斛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微量元素铁、锌含量的影响, 通过叶面分别喷施20 mg·L–1的蔗糖和α-酮戊二酸, 研究了外施蔗糖和α-酮戊二酸对铁皮石斛总碳、总氮、总磷、几种糖类物质含量及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了各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外施有机碳均显著提高了铁皮石斛总碳含量, 对总氮和总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施加α-酮戊二酸对铁皮石斛蔗糖、可溶性多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 与对照相比, 分别提高了16.35%、29.76%、22.1%和40%。施加α-酮戊二酸显著提高了铁皮石斛铁、锌含量, 与对照相比, 分别提高了36.46%和7.23%。相关分析表明, 蔗糖合成酶与蔗糖、可溶性多糖、铁、锌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 施加α-酮戊二酸对提高铁皮石斛的可溶性多糖及微量元素铁、锌含量, 提高铁皮石斛抗逆性比蔗糖有更好的肥效; 通过对铁皮石斛叶面喷施有机碳α-酮戊二酸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品质, 起到用量少、见效快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OM)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铁皮石斛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相关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铁皮石斛幼苗的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叶片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水平。(2)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菌根真菌均能有效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生长,其株高、根重、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均大于未接种组。(3)菌根真菌可诱导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表达,提高SOD、POD和CAT的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质膜的过氧化伤害。研究认为,菌根真菌能提高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增强铁皮石斛抗氧化防御能力,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间作植物和茬口对连作党参生长和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种茬口(轮作茬、连作茬)和6种植物材料(党参、大蒜、玉米、黄芪、苦参、向日葵),组成党参单作和间作6种种植模式,设置茬口和间作模式两因素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监测不同生长时期党参的生长指标(蔓长、主根长、主根直径、地下部分鲜干重)、根部产量及品质指标(根部多糖含量、炔苷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灰分含量)的变化衡量不同茬口和间作植物对党参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轮作茬口下党参单作及各间作处理对党参生长、品质和产量的改善效果都较连作茬口下明显,且两茬口下各间作处理的改善效果都较党参单作明显。(2)与向日葵、大蒜和玉米间作处理对两茬口党参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地下部分鲜干重的提升效果比党参单作和其余间作处理(与黄芪、苦参间作)更显著。(3)大蒜和向日葵间作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两茬口党参根部产量,尤其大蒜表现最优,与其间作的轮作茬和连作茬党参分别较各自对照增产49.92%和22.55%。(4)与大蒜间作能有效提升两茬口党参根部多糖含量、炔苷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党参单作和其余间作处理对两茬口连作党参的品质提升效果不及大蒜间作处理理想。研究发现,从党参长势及根部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两茬口下党参与大蒜间作最有利于党参植株生长,能有效缓解党参连作障碍,并显著提高其药用部位的产量和品质,且轮作茬口下的提高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铁皮石斛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铁皮石斛幼苗耐热性的诱导效应,以移栽半年的铁皮石斛幼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浓度水杨酸诱导高温胁迫下铁皮石斛幼苗的耐热性进行外观评价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趋势并筛选最佳施用浓度.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A处理均能有效缓解高温对铁皮石斛植株伤害;1.5~2.0 mmol·L1SA处理使铁皮石斛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提高,0.5~1.5 mmol·L-1 SA处理叶片中CAT、APX活性显著提高;1.5~2.0 mmol·L-1SA处理可显著促进叶片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有效抑制MDA含量的增加,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的耐热性,并以1.5 m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6-BA和GA_3对盐胁迫下红杆铁皮石斛幼苗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其幼苗在Na Cl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浓度6-BA和GA3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红杆铁皮石斛幼苗的茎生长率,抑制根的伸长,且GA3抑制效果大于6-BA;随着6-BA浓度增加,盐胁迫下红杆铁皮石斛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较高浓度GA3(4.0 mg·L-1)处理同时提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浓度6-BA(2.0 mg·L-1)处理能提高红杆铁皮石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相同浓度GA3处理则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但高浓度GA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光合色素及可溶性糖的合成与积累,从而缓解盐胁迫对红杆铁皮石斛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濮晓珍  尹春英  周晓波  李娜  刘庆 《生态学报》2012,32(13):4114-4122
研究了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cum Wall.ex Lindl.)组培苗在移栽驯化(即试管苗移栽大田)过程中,移栽0、1、2、4d和20d(已移栽成活)时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特征的变化,以阐明铁皮石斛组培苗在移栽驯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幼苗在移栽驯化过程中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羧化速率以及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在移栽驯化过程中不断升高并于20d时达到最大;而暗呼吸速率和叶绿素b的含量在移栽20d时显著降低。驯化过程中叶片光合机构遭到破坏,但移栽20d时叶绿体内淀粉粒和嗜饿小体体积变大,片层结构清晰、完整且有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在移栽20d时显著增大。铁皮石斛组培苗在移栽驯化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超微结构及根系活力都发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石斛叶片的光合效率明显提高,并有大量的光合产物积累;同时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及抗逆能力都明显增强,到移栽20d时组培苗已完全适应大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