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机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0例,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降糖方案,并比较不同降糖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达标情况。结果 以Hb A1c<7%作为血糖达标的标准,360例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Hb A1c达标的有125例,占34.72%,其中应用单一口服降糖药的42例,占11.67%,Hb A1c达标的有14例,占33.33%;两种口服药的有75例,占20.83%,Hb A1c达标的有28例,占37.33%;应用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有128例,占35.56%,Hb A1c达标的有26例,占21.86%;单纯胰岛素治疗的有25例,占6.94%,Hb A1c达标的有9例,占36.00%;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有90例,占25%,Hb A1c达标的有48例,占53.33%。结论 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偏低,在上述的降糖治疗方案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达标率最高,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患者达标率最低,总体的胰岛素使用率偏低,是影响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因素之一,建议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有望改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状况。  相似文献   

2.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并改善临床结局。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中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降糖达标的现状,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一天一次的优化降糖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54家医院通过义诊调查门诊口服药治疗(3个月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HbA1c≤6.5%的达标率;对未达标患者入组优化治疗,即采用一天一次的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替换每日多次服用的促分泌药物(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血糖控制现状调查显示,5 58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为(7.97±2.89)%,达标率为14.1%.1 721例未达标的患者进行优化治疗后,HbA1c从优化前(8.23±4.00)%降为(6.86±2.24)%,平均值下降1.37%(P<0.001),达标率提高为34.1%;空腹血糖从(8.87±4.65)mmol/L下降为(7.13±5.82)mmol/L;餐后2 h血糖从(12.50±4.00)mmoL/L下降为(8.96±3.61)mmol/L;仅有2.6%的患者报告可疑低血糖发生.结论 目前中国门诊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采用每日一次的格列齐特缓释片优化治疗方案,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提高HbA1c达标率,对于优化2型糖尿病的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方法 2013年5月—2017年7月于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用药情况作为依据,分为口服药物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为46%,其次为阿卡波糖、格列齐特、人胰岛素30R、瑞格列奈,格列本脲的应用频率最低;口服药物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要高于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胰岛素治疗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糖达标率,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情况,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的管理效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调查52例社区管理档案完整2型糖尿病病人,充分知情后完成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达标率53.8%,高血压达标率61.3%;糖尿病病人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大于55岁者占78.90%;超重现象普遍,占病人总数71.20%;病程小于10年为多,占86.50%;规律自我血糖监测者17.3%。结论我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仍需进一步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 10名成人中就会有1例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例经过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HbA_1c6.5%),这是我国内分泌医生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因此,优化糖尿病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降糖达标率刻不容缓。当前,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是优化2型糖尿病(T2DM)治疗策略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早期胰岛素治疗不仅改善β细胞功能,提高降糖达标率,而且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调查分析住院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院前血糖和并发症控制管理状况。方法对白银市糖尿病治疗中心2007~2008年30岁以上连续住院的1 073例糖尿病患者病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糖尿病病人40岁以上者占96.5%,平均59.8岁,2型糖尿病占96.1%。院前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率为52.4%,胰岛素使用率为14.8%,未治疗率为32.8%。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治疗患者分别占66.7%和43.8%,吸烟者13.1%。9.4%的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为8.3%,达标率为18.3%。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周围神经病变者71.3%、糖尿病肾病者35.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3.6%,并与病程密切相关,病程在5年以上者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合并高血压者35.3%、脂代谢紊乱者65.1%,伴急性并发症者14.4%,感染者7.4%。结论糖尿病患者院前未治疗率高,胰岛素使用率低;HbA1 c控制水平差,达标率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微血管并发症病程5年以上者发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80例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联合药物降糖组则采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GLU降低至6.39 mmol/L内时间、PBG降低至7.8 mmol/L内的时间、GHb降低至6.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降糖组血糖达标率、GLU降低至6.39 mmol/L内时间、PBG降低至7.8 mmol/L内的时间、GHb降低至6.0%时间、血糖情况相比较二甲双胍治疗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物降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改善血糖代谢,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了解血糖控制不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的状况,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统计469例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和血脂、并发症及合并症、降糖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监测及治疗方案调整等情况,分析血糖控制不达标原因。469例患者平均FPG(12.96±4.71)mmol/L,平均Hb A1c(9.07±2.38)%,65岁以下患者Hb A1c高于65岁以上患者。81.9%患者出现至少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以DPN、DR最多见,42.0%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7.3%合并高血压病。能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定期参加糖尿病教育者分别为39.2%、33.3%和10.0%。66.7%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4.6%为单一口服药物,以磺脲类为主,12.1%应用不明成分药物或保健品治疗,联合口服药物以磺脲类及双胍类两种联合为主,14.1%存在同类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胰岛素治疗者66.7%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仅有22.6%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调整治疗。结论患者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不良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方案不合理、较少监测血糖是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调查分析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随机抽取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用药依据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中,阿卡波糖片的用药数量最多,共3 120盒;二甲双胍肠溶片的用药数量排第2,共2 062盒。注射降糖药物中,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的使用数量最多,用药数量占总的73.9%,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注射用药。结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并且患者的血糖均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患者的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谨慎对待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判断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近年来发展的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回顾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情况。因此CGM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随机抽取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用药依据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中,阿卡波糖片的用药数量最多,共810盒;二甲双胍胶囊的用药数量排第2,共420盒。注射降糖药物中,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的使用数量最多,用药数量占总的62.5%,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注射用药。结论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并且患者的血糖均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患者的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谨慎对待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用阶段改变的模式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建立起自我血糖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该院门诊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作为该组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一组15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血糖监测的知识教育,干预组患者接受和行为阶段转变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监测行为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自我血糖的监测行为,干预组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阶段改变的模式应用于指导2型糖尿病患建立起自我监测血糖的行为当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患者自我监测能力改变能够确保其血糖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1例2型糖尿病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后的血糖监测病例分享,来阐述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方法患者因"口干、多尿、多饮1年余"入院,住院期间给予每天监测4~6次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者餐后2 h血糖。结果该患者入院时FPG11.26 mmol/L,2 hPG 15.6 mmol/L,住院第4天患者FPG 7.4 mmol/L,2 hPG 9.1 mmol/L;出院后制定每周4次的监测方案,第5周FPG 5.6 mmol/L,2 hPG 7.8 mmol/L。结论住院时及出院后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是保障患者血糖稳定达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4)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为有效防控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03份,回收合格问卷182份,回收率89.7%。在在接受调查的182例糖尿病患者中,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39例,占21.4%;未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143例,占78.6%;对"血糖控制目标"有正确认识的患者共34例,占18.7%;对"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患者共19例,占10.4%。对143例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较多。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39例患者中,大部分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的监测,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保存血糖监测试纸、不能正确调整血糖仪试纸代码以及不能完整记录血糖监测值和监测时间等。结论广西宜州地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比例很低,普遍缺乏血糖监测知识,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复杂,大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7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每次复诊时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低血糖防治等指导,并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要求患者每2周参加一次科室内举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在相关指标达标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15年以来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体质量、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等代谢指标的发展变化,对加强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6330(男性3085,女性32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份划分为3组:1994~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结果三组分别有患者1253例(19.79%)、1865例(29.46%)和3212例(50.75%),随时间进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高,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例增加明显,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和血压下降明显,总胆固醇略有下降,但是体质量指数、腰围和甘油三酯反而有所上升。全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HbA1c达标率分别为16.9%、13.2%和25.7%。结论近10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患者代谢控制整体达标情况并不理想。糖尿病教育管理的重点应强化行为教育和干预,充分重视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转归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给予降糖药物,观察1年;对照物35例根据早餐后及空腹血糖监测结果给予降糖药物,对比血糖、尿蛋白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法阵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提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改善患者病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降糖方案对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质以及不良用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均能够控制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有利于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