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丹溪痰证论丰富了中医学痰证论治理论体系,其提出的"百病皆痰"观点对现代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二陈汤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用,为治痰之基础方,丹溪用之加减疗百病之痰,现代临床亦将其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均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丹溪痰证论及二陈汤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概述于下。1丹溪痰证论《内经》无"痰"之证,而有"饮"、"饮积"之说;"痰饮"首见于《金匮要略》,仲景提出了"用温药和之"的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2002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在全国6个省市做的失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不仅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和促发因素.急性失眠患者通过药物(西药或中药)配合行为习惯调整,治疗成功率较高,其难点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笔者在医院接诊的失眠患者98%是慢性或亚急性失眠,且多辗转在院外经过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失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将失眠分为痰火扰神、肝郁气滞、心脾血虚、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等证型[1],笔者在临床上跟随田和炳主任中医师学习失眠的辨证治疗中体会,肝胆湿热型失眠最为多见,以蒿芩清胆汤为主方加减用于失眠治疗疗效确切,是该方在临床又一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半夏厚朴汤可广泛适用于七情郁结之证,为肺、肝、脾同治之方,不能局限于治疗梅核气,该方偏辛温散,最适于气郁痰凝之证。故可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减药物治疗多种疾病,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因塞、噎膈、呕吐、眩晕、健忘、糖尿病、肠炎等也可以本方适当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混浊作为眼科常见体征之一,常由多种疾病引起,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可影响视力或致失明。玻璃体混浊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云雾移睛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称呼和认识虽有不同,但都围绕目中黑花或旌旗等状之物飘舞于眼前,状如云雾展开讨论。驻景丸加减方为现代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经临床观察总结,结合眼部及全身病症完善改良古方而成。在实践中运用驻景丸加减方治疗玻璃体混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临证举隅黄志新(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26100)温胆汤一方,源于唐·孙思逸之《千金方》,是治疾病的主方,广泛运用于临床,只要辨证精当,疗效多较满意,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杂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举验案如下:l狂证(精神分习走)张X...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过敏煎加减对荨麻疹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互联网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找过敏煎方加减治疗荨麻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报导,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展开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4篇,共收录人群1096例,包含治疗组612例,对照组484例。Meta分析结果:过敏煎加减和(或)联用西药和(或)联用其他方法(自血疗法、针灸)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单纯运用西药或单纯运用其它治法治疗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5.07,95%CI(3.38,7.61),P0.000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OR=0.26,95%CI(0.10,0.6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复发情况相比,[OR=0.23,95%CI(0.11,0.51),P=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或其它方法(自血疗法、针灸)治疗荨麻疹,过敏煎方加减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相对较为安全,更有利于临床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较少,且质量不高,证据强度有限,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强证据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具豁痰开结、通阳宣痹之功效。近年来,根据“异病同治”原理,运用该方加减治疗肺系疾病不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基础研究也证实其有抗菌,镇咳、祛痰,降低肺动脉高压等作用。笔者就该方治疗肺系疾病的概况做一文献综述。1临床应用1.1治疗慢支并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有胸阳肺气由盛转衰、痰浊水饮等实邪则由弱变强的病理特点,可形成肺气亏虚,胸阳不足,痰饮留弊,心脉瘀阻的病机,与胸痹“阳微阴弦”的特点相符[1]。魏氏[2]以此方配伍治疗4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  相似文献   

8.
本中文所论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为《方剂学》主要组成部分。病有主证,治有主方,仲景据证立方,每一证候,有一对应主方,疾病是发展变化的,临床往往在主证的基础上出现一些兼症、变症、夹杂症。此时则需在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纵观经方组成变化,不外药物味数、药物剂量的增减。1药味增减变化1.1佐使药的加减变化适用于主证不变,仅次要症状或兼症发生变化的病情。临床在主方内随证加人与之相对应的药物或减去与之不相适宜的药物,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而主方的功用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整理病案,介绍卢芳教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丹溪痛风方组成、方义,阐述丹溪痛风方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并附临床医案验证。[结果]卢芳教授认为痛风病位在关节,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痰瘀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既要运用清热利湿之法,又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故选用丹溪痛风方加减治疗。此方优势在于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运用丹溪痛风方结合经典方剂或自创方剂加减,能够对痛风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卢芳教授拟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采用丹溪痛风方与自创四藤二龙汤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卢芳教授认为,丹溪痛风方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无论痛风各期均可运用。丹溪痛风方的现代应用,正是对丹溪治疗痛风的思想的传承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的作用,进而评价温肾方加减对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25例。中药组给予温肾方加减口服;西药组给予西药优甲乐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温肾方加减配合优甲乐常规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临床甲减,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本虚标实为主,临床辨证以痰瘀互结型为多见,且多兼有气虚、血瘀、郁热。本虚主要为“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痰”“瘀”“热”。临床用药以补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痰祛瘀为主。李庆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经验方心悸宁丸,通过临床辨证,因人制宜,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病证结合,强调气血脉三者统一,来探讨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不同心系疾病的血瘀证病机及其治法特点。认为瘀虽为心病病机关键,但因疾病之不同,其病机特点各异,或为痰瘀窠囊,或为瘀热毒结,或为瘀水互结。故在临证时,虽均为活血化瘀,但兼顾侧重不同,或祛瘀豁痰,或清心化瘀,或活血利水,并据各病机所异合以散结消窠、补气升阳、益气养阴、温补心肾等法治之,临床实践中多取良效,值得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13.
菊科植物野马追主产于江苏省盱眙县,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本综述通过系统地查阅关于野马追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野马追药材的分布与利用、药材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让科研工作者全面而系统地认识野马追,并为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贝母止嗽颗粒的化痰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大鼠毛细玻管法,评价川贝母止嗽颗粒的化痰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川贝母止嗽颗粒中、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促进小鼠酚红排泌量(P0.05或P0.001);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大鼠毛细玻管排痰量(P0.05或P0.001或P0.01)。结论:川贝母止嗽颗粒具有较好的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厚朴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传统中药,通过对历代医家应用厚朴的考证,以及结合临床使用厚朴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临床应用指征,并考证了古今使用厚朴的剂量变化趋势,系统论述了厚朴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历代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之时,若能明确厚朴之临床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合理、炮制得法,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必将充分发挥其行气降气,宽中除胀,燥湿涤痰之效,在临床必大有所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痰饮咳喘的效方。然因其原文简短,致长期未得以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痰饮所致咳喘的机理与临证表现,泽漆汤证的病机、药物组成及功效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揭示该方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用价值。认为泽漆汤与十枣汤、控涎丹皆可泄水祛痰,然泽漆汤化痰逐水,通阳消饮,降逆止咳,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适宜于痰饮伏肺或饮停胸胁所致咳喘者。   相似文献   

18.
认为小儿咳嗽主要是由于肺失清肃,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致肺气上逆而咳;肺失清肃是由于肺内气道不洁,或有伏痰,或有风邪,或有火邪外侵内扰,相引而动而致。临床上治疗小儿咳嗽以止咳、化痰、顺气为法,对于实痰、顽痰用小儿推拿配合中药及食疗方综合调理。邵瑛老师打破传统中医复杂繁冗的儿科证型分类,独创小儿咳嗽二分类法,将小儿咳嗽不论虚实分为干咳、湿咳,即分为有痰和无痰,并制定出独具特色的儿科推拿处方,适时配合中药及食疗方,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并举医案为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承杨继荪先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思探消渴成病传变之机。[方法] 钻研经典,结合多年经验,分析从医经验及病案以认识消渴全程发展之病因病机,阐述瘅症发展为消渴进而生变证的病机转播,分析经典方对证及功用并附案举证。[结果]消渴病程冗长,转进繁杂。土壅为先,方以解郁,气郁为六郁之首,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郁久生火,应以清热,阳明胃热最亢进葛根芩连汤。久贻耗精,以对补益,分论虚实阴阳以填亏。湿浊痰瘀,变证终成,四因累久皆损脉络,化湿利浊清痰解瘀应贯穿消渴始末。治消不应拘燥热阴虚,诸因皆能成消,应重清痰化瘀。所举案例为痰热结瘀所致脾瘅消渴,治以黄连温胆汤分消湿热,流通中焦,苦温并奏,另佐郁金破血理气通经,终获良效。[结论]消渴善变,治消当阻其传变。未病先防,卸化肥甘以避免成消;既病防变,阻遏痰瘀以拒生变证;瘥后防复,消解变证防患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为古方今用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方名中明确提到小青龙汤,且临床疗效明显、临床资料完整的论文599篇,从中获得786例医案,分别录入Excel表格。对记录中的病名、症状、药物进行规范,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病名、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并根据黄金分割法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对频次≥20的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包括层次聚类中的指标聚类、Ward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786例医案共有西医疾病68种,中医疾病45种;频次≥20的症状48个、药物46味、舌质8种、舌苔7种、脉象10种,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6个;有意义的聚类组17组。结论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为主,亦可治疗肺病及心所致肺心病、心力衰竭等或由痰饮导致的其他病证;小青龙汤的主要应用指征是咳嗽、气喘、咯痰、痰白、舌淡、苔白,主要兼症有阳虚证、瘀血证、表寒证、里热证;小青龙汤证的基本病机是痰饮阻肺,病位在肺,可向脾肾阳虚、心脉瘀阻、里热伤阴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