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对城门山铜矿矿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城门山铜矿是燕山早晚期阶段的中酸性钙碱岩浆的数次侵蚀造成的块状硫化物和矽卡岩型与斑岩型的铜矿床,这种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阿羌火山岩分布于昆北晚古生代岩浆弧带内,成岩于二叠纪,来源于地幔,形成于裂谷环境,主要为一套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后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在阿羌火山岩内已发现同生顺层产出的塔木其铜锌矿,为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多期成矿的苦阿铁金矿,铁矿体是同生矿体,为火山沉积成因,金矿体为后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形成。综合分析阿羌火山岩中可寻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沉积成因铁矿、蚀变岩型金矿和热液型金铜矿。  相似文献   

3.
位于哀牢山成矿带南端的金平龙脖河铜矿床,是云南省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之一,受地层岩性、构造及海相变基性火山岩控制,属典型的海相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其具有矿床规模大、铜品位稳定及矿石质量佳等特点。通过总结勘查成果,发现该矿床走向上被多组北东向断裂切错,形成的微型地垒构造,对矿体埋深有较大影响;横向上受“两断夹一背”的构造格局控矿。通过矿物研究发现火山碎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以钠长岩为主的岩石,矿化期伴随强烈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是铜矿物生成的重要标志。铜矿物主要在成矿热液阶段生成,说明矿床在初始矿体形成阶段受到多元热液作用,后期岩浆热液对先成矿体进行了叠加富化,矿床成因可概括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多元热液叠加富化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多金属矿床分布的重要基地,江西九江城门山铜多金属矿床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以钼为核心的矽卡岩型铜矿、斑岩铜矿、块状硫化物铜矿"三位一体"的组合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该区域的铜多矿床形成与燕山期深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赋矿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基底类型是矿床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Ulu Sokor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u Sokor金矿床产于二叠—三叠纪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千枚岩和石英斑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型、含金细脉浸染型、含金石英脉型和褐铁矿型4种,矿石品位变化较大。矿床地质特征、矿体产状及矿化蚀变信息表明成矿与热液活动紧密相关,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物化探工作显示,New Found、Sg.Ketubang及矿区中北部是下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6.
《黄金》2017,(12)
库鲁铜金矿床位于"中亚金腰带"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海西期北东向断裂活动相关,中石炭世石英闪长玢岩沿北东向侵入灰岩地层,形成穹窿构造及其他次级构造,岩浆热液在沿接触带及构造迁移过程中与灰岩发生了矿物交代作用,并在有利空间富集成矿。研究表明,已发现的4条主要矿体呈环状断续分布,矿体的形成受侵入接触构造和断裂、褶皱构造控制。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表生期等3个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期是主成矿阶段,表生期所形成的氧化矿也是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甘肃冶金》2015,(4):91-93
甘肃省徽县向阳山西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宏观上具有明显的沉积矿床特征,微观上具有热液矿床特征,因此矿床应属沉积受变质的层控型铅锌矿。通过控矿因素的分析,沉积(成岩)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后期变质作用对矿体进行改造,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岩石组合联合控制。17、18号矿体深部向北东侧伏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有扩大远景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区是一个以金为主,同体共伴生铁、铜、铅、锌、银,与喜山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通过中深部勘查,找矿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大量的原生矿体。本文通过对分析原生矿石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斜方辉铅铋矿等6种矿物的特征和含金量,并对矿物中金的赋存特征做了论述和总结,认为金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热液阶段。  相似文献   

9.
LUSHA SOUTH铜钴矿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弧形铜钴多金属成矿带上,带内分布有多个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通过对以往地质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矿区内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下一步找矿方向做了简要分析。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罗安群,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热液改造的层控型铜钴矿床,矿区内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高磊  申燕元 《黄金》2024,(5):80-87
王家湾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东南缘醴浏隆起带南源冲复式褶皱北段,成矿区带划分属于钦杭成矿带湖南段的湘东北亚段,处于浏阳—板杉铺金铜铅锌找矿远景区南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冷家溪群地层中,劈理化带是矿区内的导矿容矿构造,且已发现矿体大多受北西向劈理化带控制。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工业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黄铁矿-毒砂-金阶段、石英-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银金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王家湾金矿床是以变质热液为主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羊拉铜矿床同生沉积叠加岩浆作用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拉里农矿段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下盘产出有蚀变角砾岩筒,在空间上与层状矿体构成"上层下脉",这种组合正是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岩浆的叠加改造,使早期同生沉积的矿体变富,且带来了大量的伴生元素,钼、金均可达到工业品位,形成伴生矿床。  相似文献   

12.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中生代弧-盆区,西金乌兰-玉树消减杂岩带内,处于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三江”成矿带内,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对于“三江”成矿带青海段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岩石化学特征发现,该矿床具有活动性陆缘岛弧带的成矿特征。从赋矿岩石建造、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长英质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型),其成矿模式与日本“黑矿”极为相似,属黑矿型。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肃北县斜沟铜(钼)矿位于马庄山-狼娃山-黑鹰山铁、金、钨和锡成矿带上,与狼娃山铁矿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斜沟铜(钼)矿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出以Cu、Mo、Ag为主的综合异常,对该异常通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1:1万物化探测量及槽探、钻探等探矿工程进行查证,初步圈定出铜、钼、铜钼矿体共25条,该铜(钼)矿属于热液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斜沟铜(钼)矿的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总结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索拉沟铜锌银多金属矿床构造上位于鄂拉山华力西期—印支期多金属成矿带中满丈岗印支期多金属成矿亚带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第一岩段(T_3e~1),节理、层间裂隙和发育的层理构造,是本区主要导矿、容矿构造。矿体围岩普遍经受了区域浅变质和热接触变质作用,对成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矿床属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彭涛  蔺思佳 《甘肃冶金》2017,9(1):56-59
哈拉郭勒金矿位于布尔汗布达山华力西一印支期钴、金、铜、玉石成矿带,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呈脉状,分布于石炭系地层的控矿构造中,具有强烈的围岩蚀变。通过对该区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矿体成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阿日特克山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已圈定铜矿体7条,多金属矿体(铜铅锌银)6条,钼矿体20条,金矿体2条。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与隐伏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受构造和围岩控制,在岩体内部、接触带等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体。铜和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透辉矽卡岩中,为矽卡岩型矿体;钼矿体赋矿岩石为黑云变粒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岩浆期后构造热液型矿体;金矿体赋存于大理岩内部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7.
本区成矿区划上位于卡拉塔格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东部。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呈北西向展布,成因上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活动有关。铜金矿(化)体赋存于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内或中酸性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矿化由成矿带中心向成矿带边缘,矿化类型、矿化强度、矿体形态等呈现分带特征。成矿带中心以热液充填的大脉型或块状硫化物型铜金锌矿化为主,矿化强烈,矿体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严格受北西向断裂及层间滑脱构造控制,与围岩界限明显。  相似文献   

18.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矿带南部,该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银-铅-锌-铜等多金属成矿带。从地层、岩性和构造等方面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Ⅰ号矿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碳酸盐岩,深源岩浆活动促使含矿热液形成和运移,并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体;Ⅱ号矿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异出的含矿热液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矿体产出方式为热液充填脉状,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NE向断裂控制明显,形成了中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9.
梅岭铜矿地处吐哈盆地的南缘古生代隆起带中,产出于中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第二-三岩性段中酸性的火山岩系内,由断裂构造与火山通道构造共同控制。矿体存在穿层性特征,主要包括两类,分别为似层状近水平的同框体与斜脉状陡倾的薄矿体。铜矿石主要为块状矿石与细脉浸染状矿石。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属于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的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核部新发现的,首个达中型以上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矿体产状、形态、规模明显受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为区内控矿、赋矿地层;北东向F1断裂与北西向F2断裂为导岩、导矿、容矿构造;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沿F1、F2断裂交汇处侵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在斑岩、矽卡岩和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分别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矿体。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成矿作用均主要受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属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