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允惠陈卓琼 《视听》2016,(11):120-121
弹幕视频网站作为新兴的视频分享网站,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行。本文以热血美食动漫《食戟之灵》中的弹幕为例,通过分析青少年在弹幕视频的准社会交往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探寻青少年在弹幕视频中的虚拟交往,发现弹幕使用者与视频内容、人物以及其他的弹幕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虚拟的"友谊"关系,表现出极高的准社会交往现象。  相似文献   

2.
冯韶丹 《传媒》2018,(11):47-48
随着弹幕技术的出现、发展,弹幕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活跃于各类视频当中.如今国内几大知名视频网站,除却原本便以"弹幕"视频著称的"bilibili"外,其他诸如优酷、腾讯等均推出了视频弹幕功能,浏览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将任何观感类的语言文字,即兴发到屏幕上,成为视频的一部分,体现出极大的参与度和观赏乐趣.从弹幕视频语言本身来说,其既具有与传统网络语言的相似性,又存在因为弹幕技术制约所拥有的独特性,加强对弹幕视频语言特征的认知,对于增进网络受众了解弹幕礼仪,强化对互联网娱乐空间的监管,形成积极健康的弹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场景建构视角分析了网络仙侠剧通过空间与情节对内部场景进行塑造,与受众建立起紧密的情感链接;受众参与弹幕互动、社交媒体话题讨论,链接出多元的延伸场景。在传播过程中,辩证看待“爽感”机制的设置与受众的个体表达基因,才能引导网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视频直播适应了媒介样态革新对于场景要素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兴起。通过专业化场景内容生产和日常化场景内容生产两种形式,网络视频直播更加高效地进行场景建构,并发展出了新的社交群体与信息生产样态。在网络视频直播中,场景建构与生产即时化,受众不仅获得了场景需求的高效适配,更积极参与场景信息产品的再生产。但也需警惕网络视频直播场景产品同质化与过度个性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所谓弹幕,就是指视频播放器上方飘过的评论文字,由观看视频的观众边看边发评论而形成。弹幕传播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传播案例。弹幕传播涉及到用户的自恋情结、消除孤独感欲望、打破传统规则的快感以及游戏的心理,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传统的视频分享网站,弹幕视频网站借助弹幕视频所特有的特征成为备受现代青年青睐的网站.但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局限性极易带来版权侵权纠纷,本文在采用归责原则“二分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法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侵权行为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明确弹幕视频网站的免责条款及侵权赔偿数额等,以期为弹幕视频网站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黄慧 《传媒》2021,(14):75-77
近年来,短视频原生广告凭借独特的传播场景与传播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普及,在贴合受众情感诉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短视频原生广告的场景化传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场景洞察、场景连接以及场景服务进行相关的分析整合,从而建立起对短视频原生广告场景化传播和管理机制的认识,优化受众场景体验的同时,切实拓展广告传播的效益空间,同时为其他类型广告的革新提供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8.
朱亮 《青年记者》2016,(35):4-5
“弹幕”是指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评论形式,观众的评论会以字幕的形式从右向左滑过视频画面.国内两家最早的弹幕网站分别是“AcFun”(简称“A站”)和“哔哩哗哩”(简称“B站”),本文主要选择这两家网站为研究对象. 随着弹幕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弹幕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大,弹幕文化逐渐发酵而成.它具有相对小众的文化群体、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反叛主流的价值观念等几个特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弹幕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的范畴.弹幕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并非全面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王晓璐 《传媒》2018,(3):86-8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弹幕视频热潮涌现,弹幕文化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表达意愿的需求增加,网民使用弹幕在视频上畅所欲言,在拥有自由享受权利的同时,其伴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相继发生.本文结合当今弹幕文化的特征,探究在弹幕视频热潮下,造成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其疏导方法,以期为未来弹幕空间的净化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弹幕视频的流行现象进行了解读,并对弹幕视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弹幕视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弹幕近两年发展迅猛,从最初的A站、B站发展到主流视频网站,并进入了电影、电视、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视频网站的评论,弹幕真正实现了实时互动.受众可边看边评,评论无延时地直接显示在视频画面上,正在看该视频的所有受众都能同时看到并回应,相当于即时通信与视频观看相结合,营造出虚拟的群体观影氛围,打破时空阻碍,大大提高了互动的热度.弹幕从屏幕右侧进入,飘到左侧退出,一闪即逝,不拘泥语法句式和意义的完整性,使得受众发言轻松随意,像日常观影时的闲聊.因此,弹幕言论普遍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娱乐性,以吐槽、调侃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弹幕视频作为视频网站的一个新兴分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自身也逐步跳出以往单一视频网站的局限,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一种新的观众互动形式给网民提供更轻松的表达空间和更便捷的交流平台.在此,笔者以AcFun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通过回顾弹幕视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网络直播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并着重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及弹幕文化已随着部分影视作品、网络用语等的走红开始引起主流文化的注意,其文化产物出现在了传统主流视频网站及省级卫视的广告及节目中,并引起较广泛的传播,表现出一种弹幕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趋势。在《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通过弹幕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参与到这部"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视剧的观看中,本文通过对弹幕内容的分析,来探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景,社会临场感被证明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用户心理体验,但已有文献缺乏对社会临场感的量化研究以及影响机理的揭示。弹幕短视频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机交互应用,弹幕为创造社会临场感提供了载体。文章以B站的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工具收集视频弹幕共299,994条,采用数据挖掘及文本分析法,从情感、认知两个维度出发,计算每个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用户视频使用行为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视频播放量、用户点赞量、用户投币量以及视频弹幕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拓展人机交互领域的社会临场感理论,以及基于用户视角促进科普类视频的分享与传播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成为一个新的入口,重新塑造着用户、企业、服务在特定场景下的智能衔接,开启了场景时代。以人们消遣时间为主的短视频,在最近几年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其中,社交性短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因此,从场景理论出发,对移动社交短视频进行场景构建的价值研究,并反思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移动社交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和内容不断迭代,场景的建构成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重要特征。场景建构有助于受众获得多维立体的感官体验,同时有效生成用户画像。短视频的兴起也为出版业开拓了新的品牌宣传形式和图书营销渠道。图书类短视频的常见场景包括学习性场景、故事性场景、社交性场景、生活性场景。在具体的场景建构过程中,需要短视频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受众建构合适的场景,其应该包含具身体验、情感连接、文化浸润三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8.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20.
郑丹 《传媒》2017,(20)
网络广播场景营造,主要是指网络广播通过音频节目或广播广告营造虚拟场景,使在现实中有着不同属性的用户能够进入虚拟场景,参与网络广播所设置的仪式,从而完成信息传播、整合用户、统一价值观和刺激消费的目的.用仪式观审视网络广播营造的虚拟场景及其信息传播和用户的信息接收行为,会发现:一方面,媒介给用户传递特有的价值观,以形成与特定仪式的默契;另一方面,由于仪式有着群体性特征,自身需要通过共享场景来使参与其中的用户产生共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