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阳市区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阳市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系统指标、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和农田污染系统指标,建立了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于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罗贞礼 《湖南地质》2002,21(4):252-254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研究现状,提出了以焦作市高新区1990~2005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资料为试验数据,对系统图形与属性数据建库、模型库及其同G IS的集成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系统并且进行了初步设计及实现。利用VC 和MapObjects编程实现地图查询与分析、指标测算、模型构建及检验等功能,为用地变化预测及研究者们实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属性数据的统计运算、图形数据的处理提供功能集成的应用型G IS平台,该系统也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存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以在RI系统推广过程中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2009年,聊城市继续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推进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全市政府土地收益实现18.55亿元。聊城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开展了批而未用及闲置土地清理,将时间向前延伸至2004年,并且增加了批后土地利用效率调查: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所有供地全部录入该系统,建立了市本级地价动态监测体系,设立监测样点70个,实现了土地市场从数量到质量的全方位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EIS-GIS联合系统在第四纪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年丰  汤洁 《第四纪研究》2001,21(2):100-107
2l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人类将面临重大的挑战.采用高新技术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GIS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它缺少强大的建模和模拟功能,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模拟模型使用较早,但未形成系统.本文提出了环境模拟系统(EIS)的新概念和建立方法,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和模拟功能.为使EIS与GIS的功能优势互补,作者建立了EIS-GIS联合系统,并以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碱质荒漠化的预警研究为例,阐述了EIS-GIS联合系统的应用方法.第四纪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在各类环境介质中存储了不同时空的、丰富的环境信息,如能应用EIS-GIS联合系统进行研究,将会获得新的进展,文章介绍了建立环境模拟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推荐了一些较适合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三层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国土信息的对外发布。系统采用可视化流程设计,并预留GIS接口,方便今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系统建成后,大大提高了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和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问题进行了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既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地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进一步明晰了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责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利用的景观生态优化方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空间格局的生态优化是以往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中的薄弱环节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完善为弥补此项不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在此方面已进行了长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为进一步促进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结合 ,探索土地资源利用空间生态优化的有效途径 ,文章系统阐述了近几十年景观生态学在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应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及其发展 ,并重点讨论了基于格局分析的土地利用生态优化途径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福斌 《山东地质》2011,(11):53-55
目前政府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问题无论在程序还是在补偿标准上均缺少法律规定,其补偿方法主要采用协商形式解决。近年来,随着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深入,为政府制定收购土地补偿办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建筑物寿命短,收购土地后重新建设不仅浪费土地资产,而且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缩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使之与建筑物的寿命大致一致,不仅减少政府收购土地的难度,而且便于土地的批后监管。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2012,21(6):557-562
论述了土地规划及土地评价的内容、方法,着重阐述了土地评价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定义、原则、任务、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在土地质量评价、农业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认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作为一种政策标准,是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手段。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管理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由投资强度等7项指标组成的立体控制体系。文章就建设用地控制体系的衍变、编制的原则和步骤、指标值的确定、管理和执行情况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增加环境保护指标、定期开展评价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应用最新航摄的彩红外航片解译调查城市用地适宜性,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和地质构造条件,进行合肥城市用地评定,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清醒地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本文还提出了加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土地级别划分及地价水平已有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基准地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地价体系也亟需修正更新。该文结合拜城县的具体情况,并遵循所选因子与土地的相关性,确定拜城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在分析各定级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各因素的分值,划分土地等级。通过对拜城县城区的土地进行定级估价作出修正和更新,将对土地的监督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型矿业基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可间接评估矿产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SPOT-5和GF-2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人工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手段,提取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信息,并收集200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信息,构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动态度等,定量研究宁东煤炭开发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构建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评价体系,分析了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宁东煤炭基地一直处于土地持续开发利用阶段,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及耕地向工矿用地为主的建设用地转变,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增幅有所下降,表明基地建设逐渐进入稳定期,土地利用压力趋于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人类活动驱动着宁东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主要有封山禁牧政策、产业化和规模化、人口增长、城镇化等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宁东煤炭基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