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查井的沉陷以及井周路面破损是检查井的主要病害类型。笔者通过建立检查井以及井周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检查井沉陷病害产生的力学机理。通过分析得出,井座下砌体井身的破坏以及井座与井周路面变形不协调是导致检查井沉陷和井周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井座下部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及在井盖与路面之间增设过渡材料的措施来治理检查井的病害。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证明该措施具有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成井时对井周人工形成的影响圈的系统研究,发现裘布依公式中的井半径在实际钻井中并非常量,而是受成井工艺影响的变量,进而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及验证实例,从而提高了裘布依公式的计算精度。作者称此半径为引用井半径。  相似文献   

3.
张浩 《山西建筑》2012,(22):123-124
针对当前路面检查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多年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查井施工方案,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检查井与周边路面衔接部位的强度,并使得检查井和周边的路面处于同一平面,有效地解决井周沥青路面下沉、龟裂等病害问题,同时使路面整体达到平顺、坚固,行车舒适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砼路面出现开裂之通病 ,分析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各种因素所在 ,并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技术处理措施 ,从而控制井周开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砼路面出现开裂之通病,分析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各种因素所在,并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技术处理措施,从而控制井周开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强 《市政技术》2013,(Z1):43-46
城市道路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井盖破损沉陷、井周路面出现裂缝及不均匀沉降等是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常见的病害,其不仅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美观性,更影响路面行车舒适及交通行驶安全。笔者主要针对青岛市城市道路的特点,介绍了青岛市城市道路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专项治理的施工工法及工艺。  相似文献   

7.
材料性能、设计、施工、使用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沥青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极易损坏,这种损害在全国各个城市相当普遍。本文重点对施工过程中造成井周路面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研究维修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井底压力与煤岩力学特性及井周应力分布密切相关,而井周应力分布与井周是否产生提高绝对渗透率的贯通裂隙均有相互依赖的关系。首先,根据韩城煤岩的室内试验结果,分析煤岩不同应力状态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基于弹塑性理论,通过考虑储层井周存在裂隙区时的弹塑性应力分析,建立井周应力与井底压力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确定保持或稳定提高绝对渗透性的合理井底压力范围,并将其应用于韩城煤层气井的排采数据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既定煤层气工程条件下,控制合理的井底压力可使煤储层绝对渗透率随煤层气的开采而逐渐增大,进而提高产能。  相似文献   

9.
 井漏是制约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技术瓶颈。为了提高防漏堵漏效率,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堵漏材料在裂缝内不同位置架桥及考虑不同封堵效率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井周有效切向应力及裂缝宽度大小。研究表明,井筒压力一定时,裂缝越长,裂缝宽度和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堵漏材料在裂缝开口处架桥时,井周有效切向应力提高最多,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最小,承压堵漏效果越好;缝内压力越低,井周有效切向应力提高越多,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越小。钻井中应根据裂缝宽度变化范围,选择合理的颗粒尺寸,使架桥位置靠近井筒,并随钻加入防漏堵漏材料,及时封堵微裂缝,防止裂缝持续扩展;同时使用优化的粒度分布及高性能的堵漏材料,形成致密封堵层,可以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有效预防井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对现场防漏堵漏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志刚 《市政技术》2012,30(4):43-46
随着道路交通量及车辆载荷的提高,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下陷问题随即凸显出来。针对该问题的形成原因、防治建议以及成功治理的案例,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特别对该问题的防治提出了以下2条建议:1)检查井钢筋混凝土底板采取强制预制的措施;2)将先于路面施工涨检查井的工艺,改为路面施工完成后再涨检查井,将稳固井圈的C30混凝土改为黑色钢纤维C50混凝土,并且浇筑至于与路面齐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定水头井流模型无法反映井周含水层堵塞对含水层渗流响应影响的问题,在假设井周含水层渗透系数在堵塞作用下随时间呈指数形式衰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堵塞效应的定水头非完整回灌井流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变量代换、Laplace变换和有限余弦Fourier变换及其逆变换,推导了定解问题在Laplace空间的解,并采用Stehfest数值逆变换方法得到了实时空间内的半解析解。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渐近渗透系数Kr,∞会减小回灌过程中回灌流量和水头抬升,并降低含水层的拟稳态渗流响应,而较大的渗透系数衰减指数λ仅降低了渗透系数衰减过程中水头抬升和回灌流量,并不影响含水层达到拟稳态时的渗流状态;因Kr,∞和λ不同引起的水头差沿径向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在井周堵塞区与主含水层交界面达到最大值;回灌堵塞使得水头抬升分布在井周堵塞区与主含水层交界面上存在明显的折点,并造成含水层水头在抬升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下降阶段,上述特征可为回灌堵塞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下工程中传统的检查井井圈施工方法存在的缺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查井井圈整体式施工工法,并设计了一套整体式井圈快支快拆模具,大幅提高了检查井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0概述 调查发现,城市道路路面上各类检查井周边过早损坏的现象,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很普遍,是路面养护工作中的顽疾。检查井周边过早损坏,造成道路使用功能降低,养护费用增加,行车舒适性下降,车辆损坏,诱发相邻道路产生病害,影响市容。使用常规的材料,往往修补过后时间不长,井周路面很快又出现病害,陷入反复坏反复修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市政技术》2016,(2):106-110
为了方便施工和提高道路施工水平,依据雨水口传统作法并结合道路施工方法,首先将单层井圈的雨水箅子改成可以套接的双层井圈雨水箅子,双层井圈的外露层高与道路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层厚相同,接着将雨水口井身分成与基层、路基结构分层施工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模块,从而使雨水口施工与道路各结构层施工保持同步,达到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环保节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上分布着大量的检查井,给管线的敷设、养护、检修带来了便利;但分布于车行道上的检查井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往往发生井盖沉陷,井周路面开裂、凹陷等通病。介绍了检查井维修方案及新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坑底墩式加固在不同加固深度、加固宽度、加固长度和加固间距工况下对基坑变形、桩身受力及桩后土体土压力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墩式加固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开挖产生的支护结构侧向位移与坑底隆起;加固长度与间距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大;与加固长度和间距相比,加固的深度与宽度对坑底隆起的影响更大;墩式加固对于控制支护结构侧向位移的作用更大,对坑底隆起的作用更小。为达到最高性价比的加固效果,墩式加固的加固深度与长度宜取0.3~0.35倍基坑深度,暗墩宽度宜取0.3~0.4倍基坑深度,暗墩间距宜取0.2~0.3倍基坑深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镇道路中检查井在道路投入使用几年内会出现井周下沉问题,且路面开裂现象严重,影响出行安全。在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在新建或既有检查井周边进行加固,增大受力面积,提高道路检查井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黄河 《山西建筑》2010,36(21):132-133
针对宜万铁路叶溪河大桥1号墩承台裂缝,提出利用化学灌浆材料的可灌性、可注性等优点,并采用具体的灌浆工艺,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裂缝的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水源八厂水源地设计规模为37万吨/日,共有37口管井。其中井管口径φ700管并13口,φ900管井8口,φ1000管井16口。井管均为管端铆钢板圈对焊连接的铸铁井管。井深一般为60~70余米,37口井均已建成,其中33口井已投产1~3年。施工所用五台钻机均为国产CZ30型,其桅杆最大起  相似文献   

20.
对出现上浮事故的地下结构进行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因为重新施工桩或锚杆需要大面积破坏底板,而盲目排水减压则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是对该类事故进行处理的良好方式。其理念在于,利用基坑周边止水帷幕形成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环境,拦截外部大部分流量,同时利用底板上的减压井排水,并辅以观测及自动控制措施,实现自流自排。排水构筑物采用大直径减压井,降低了井周水力坡降,消除了产生淤堵的水力条件,同时方便后期的清理维护。减压井为预制无砂混凝土井环吊装而成,施工过程简单方便。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地下车库的上浮事故处理,监测结果表明:流量及水头可控,且运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