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本文在高原医学救援实践演练教学中,通过模拟高原环境、高原病预防和救治环节开展虚实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对比研究。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对演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VR技术使高原病救援实践演练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对改善高原病救援实践演练的教学环境,克服设备、场地不足,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虚实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考核成绩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医学救援中四川省应急救援的经验和启示,分析并探讨区域性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信息、专报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受到重创;②迅速紧急响应,各级、各类医疗救援队伍集结灾区;③震后72 h内为救治最高峰;④各级医院救治91 177例伤病员,跨省大规模伤员转移救治,强化危重伤病员集中收治策略。结论建立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救援基地和应急医学救援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指挥调度平台;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急医疗队伍和响应机制;参与其他区域灾难医学专业紧急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高压氧在高原地区施工中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方法在每个高海拔地区施工单位的主要施工地段修建1座高压氧舱,发现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高压氧现场救治,病情重的,实施高压氧现场救治或结合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好转、缓解、稳定后逐级下送。结果高海拔地区施工中,高压氧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1 518例,1 121例急性轻型高原病治愈率是100.0%,220例高原肺水肿治愈率是92.7%,好转率是7.3%,有效率是100.0%,177例高原脑水肿治愈率是12.4%,好转率是87.6%,有效率是100.0%。结论在高海拔地区施工中,高压氧现场救治是治疗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很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也能为治疗高原脑水肿,争取时间下送创造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军事医学综合演习是军医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每年紧贴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山地及边境作战,通过组织学员到低压舱亲身体验高原环境、了解高原对人体的主要影响,并结合实战模拟高原作战时急性高原病的救治流程进行演习。学员的军事素质、实战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高原病学知识都得到了提高,为学员在高原地区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茵  丁绍祥 《西部医学》2013,25(3):321-324
海拔3000米以上被称为高原地区,此种特殊环境,除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等产生广泛影响外,还会引起一组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特殊类型疾病——高原病(Higha ltitude sickness)。近年来高原旅游业日益兴旺,高原运动项目的开展,急进高原发生高原病和致命性高原肺水肿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本文就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玉树地震期间志愿者高原病发病特点、救治经验。方法对2010年4~6月在玉树地震救援期间确诊的34例高原病病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4例病例中,男30例,女4例,发病年龄19~45岁,平均31.4岁。其中28例来自于平原地区,均为初次进高原。西宁市区6例,均为长期在西宁生活、工作10年以上者。所选病例均既往无特殊病史,其中高原肺水肿14例,高原脑水肿9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6例,高原不适症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者6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高原病的发生主要与受凉感冒、缺氧、高海拔等因素相关,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高原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病是高原医学的重要内容,高原医学的萌芽就是从人们对高原病产生认识和提出防治为起点的。高原病不但对急速进入高原和短期居住高原者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久居和世居高原者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高原地区的不断开发,将有大量人群迁居到高海拔地区,高原病的防治更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而受到关注。从而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就成为高原医学的一个中心议题。我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险峻,资源丰富,有着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地位。从五十年代末期起,大量平原人不断移居我省,解放以来,人口增长了百万。为了保护高原建设者的健康,我省医疗、科研等部门,曾对高原病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发表于国内、省内学术刊物及专业会议的论文报告近三百篇,反映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发生后,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抽组的医疗队率先到达德阳和映秀灾区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医院也执行了跨省转运伤病员的专科救治任务,为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通过总结军队医疗机构在此次医学救援行动中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对今后各级医疗机构加强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于1995年9月18~21日在西宁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低氧,高原,航天,潜水医学的专家代表共148人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7篇。来自美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7位著名学者参加会议。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到会。 会议分英语交流组、高原医学基础组、高原病和高原地区临床医学组。内容涉及高原生理、生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救援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汶川地震"救援中发现我国救援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本文立足救援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救援医学教学改革可从《急诊医学》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再利用;发挥全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作用,拓展基层教育;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应变能力培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国际救援一体化"型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建立一种合理的教育机制培养救援医学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救援医学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前线医学救援模式与护理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地震灾害后前线医疗救援模式和护理策略.对汶川地震灾害后我院派往前线的5批次医疗救援队伍在前线的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掌握地震一线救援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加强救援技术学习和演练,认真履行各类人员职责,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灾害救援护理策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员全科素质,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以优良的护理技术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医学院一般都是以综合大学医学院的形式存在;学生入学前都有文科或理科学士学位,从医学院毕业后获医学博士学位;与我国的医学教育有一些不同之处。高原军事医学是第三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主要面向高原部队培养通科医师。因而在高原军事医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通过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增加其学习自主性;搞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掘学生潜力;以培养合格的高原军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中后期都江堰灾区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中后期灾区居民进行疾病调查及救援,探讨现代灾难救援的应对措施。方法:调查分析地震5~30 d都江堰地区32 300人的发病情况,回顾总结救援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地震中后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轻微创伤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皮肤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消化系统以腹泻为主。此次救灾对皮肤病准备不足,缺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病药物储备。结论:在大地震灾害中后期应充分准备上述4大类药物,同时储备一定常见慢性疾病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执行洪水灾害救援任务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救援经验及临床特点,为今后国际洪水灾害救援提供合理对策及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8月28日至2010年9月13日在巴基斯坦流动医院就诊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625人,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等,并作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疾病种类、可能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总结救援经验及不足之处。【结果】625例患者中,男性280人,女性345人,年龄6月至70岁,平均年龄18.64岁,以儿童及妇女多见。耳科疾病400人(64.0%),鼻科疾病85人(13.6%),咽喉疾病82人(13.1%),头颈外科疾病58人(9.3%)。其中中耳炎、慢性鼻炎、急性咽喉炎、头颈部感染性疾病常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率达78%。【结论】巴基斯坦洪水灾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发病率高,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增多。由于灾区缺医少药,卫生状况较差,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疗援助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基斯坦洪灾后期医疗救援中疾病分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15日-10月3日在巴基斯坦特达市实施医疗救援期间,洪灾后期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探讨洪灾后期疾病分类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结果】洪灾后期疾病谱以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不同于灾害早期和中期。目前缺乏适合灾害后期的疾病分类方法。我们设计了这种灾害疾病的系统分类方法,该方法按照人体解剖系统录入疾病信息,普遍适用于灾害后期的疾病特点,易于救援现场记录疾病信息和后期疾病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灾害疾病的系统分类方法可兼顾平时疾病和灾害疾病的发病特点,是一种适用于灾害医疗救援的疾病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大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医疗救护,及时、有效地救治受伤人员是减少因灾死亡、致残的关键.笔者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护现场对伤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了胸腹腔积液、肝破裂、膀胱破裂等病症,及时、快速地分诊了各类伤员.应强调在重大灾害的医疗救护现场有效利用超声诊断技术,以更好、更快地在第一时间甄别伤员,使伤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不仅可节省宝贵时间.也可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误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地震对人类危害巨大,其主要特点是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急需派遣大量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 其伤员在地域分布、挖掘、抢救及伤病种类等方面都有特殊性,对医疗救援要求高,并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 医学问题。文章探讨了地震医疗救援的特点和以往地震医疗救援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参与玉树地震救援的来自青海省44个卫生单位的911名医学救援队员进行全面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总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男女比例为1∶0.4;外科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最多,其次为相关护理专业,内科专业位居第3位;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6%,以中级职称为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6~45岁,护理人员年龄则集中在23~32岁。结论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也要深化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专业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灾害救援药材保障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应用模块化原理,在系统分析常见灾害药材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灾害救援药材的基本模块和模块组装方法。方法:根据模块化原理,应用聚类分析法、Delphi法和决策分析法,建立药材基本模块和模块组装方案。结果:用于常见灾害救援的药材可以划分为急救模块、公共模块、灾害专用救治模块。地震灾害应按灾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组装比例;水灾灾害应按2个急救模块、3个公共模块、4个水灾模块组成。结论:本研究首次提出了药材模块化保障方法,建立了模块的合理划分和有效组合,为解决灾害救援的药材保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特点与实践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增强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预案认识,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方法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回顾与反思。结果对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特点进行了归纳描述与思考。结论建立应急卫勤预案,及时调整方案与实施流程,合理调配卫勤力量,科学实施卫生防疫是震灾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