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配偶焦虑郁抑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有焦虑郁抑的配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前及化疗6周期结束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量表评定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配偶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郁抑,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中心式护理对癫痫儿童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评定两组家长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干预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中心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妇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调节、心理护理等。观察2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PS)及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子宫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妇临产前后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临产前后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顺产分娩率。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前2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2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实施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的顺产分娩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孕妇临产前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顺利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家长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家长进行评分。干预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前)、3个疗程后(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妇科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针对性全面心理干预。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并监测BP、HR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值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及心率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手术负性情绪得以缓解,顺应性增强;同时,降低血压、心率异常波动,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术后心理及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车祸受伤者负性情绪及后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急救120转运收治的68例车祸受伤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受伤者意愿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生存质量量表评价( SF-36)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受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受伤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车祸等意外致伤受伤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伤后情绪反应,帮助创伤受伤者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更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例眼科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入院后20-30mira进行调查,心理干预后手术前20mim完成第2次SAS、SDS量表调查,同时测量血压和心率,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P〈0.05);SBP、DBP、HR相比,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在骨科慢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骨科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SDS 和 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DS和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认知护理在骨科慢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骨科患者负性心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该院骨科医院的1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4例)和干预组(88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以心理干预。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包括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心理及疼痛等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2h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干预组分值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后而下降.干预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和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王雪  洪利  陈建明 《河北医药》2016,(9):1437-1440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家属各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8例。对照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心理护理,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4 d、出院后2个月、出院后6个月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并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l.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在出院14 d、出院2个月、出院6个月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SAS、SDS评分( P <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出院6个月时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 P <0.05),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出院6个月时的SAS、SDS评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并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刘锦霞 《安徽医药》2013,(11):2002-20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护理后采用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SAS、SDS评分。结果 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较对照组下降(3.7±0.6)、SDS下降(3.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干预后1个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两组在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孙雪  谢珺 《河北医药》2016,(6):945-947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引入维持性控制护理措施对其负性情绪及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生活质量量表( QLQ-C30)测评,并比较2组患者间的血液透析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及认知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干预前的尿素降低率、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及平均血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尿素降低率及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平均血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维持性控制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助于改善其消极情绪,且能提高透析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同时展开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从产前至产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于入院当天和产后14d对所有产妇进行心理评估,观察2组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前与产后14d的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14d SDS与SAS评分均高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4d 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后当天(P〈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第8天SAS、SDS评分与术后当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断指再植成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内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效果。方法将8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4.09%高于对照组的6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心理情绪干预可有效缓解颅脑损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