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兴平  张力  王豪  徐军  邓林  李涵  王凯  向乾虎 《四川医学》2012,33(10):1781-178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54例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妇科手术损伤45例,泌尿外科损伤7例,普通外科损伤2例,手术包括膀胱修补、输尿管修补、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及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等方法,所有患者随访1~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手术成功率100%,1例输尿管吻合术后7d出现盆腔积液,经阴道后穹窿引流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显著优势,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2.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其原因、处理措施、如何避免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做介入治疗120次,采用Seldinger技术,右侧股动脉插管,两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或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化疗反应和栓塞综合征,本组患者中出现此类副反应的有72例(90%),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另有8例(10%)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3例(3.6%)患者并发严重的会阴部及臀部皮肤、皮下组织缺血坏死。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短时间灌注化疗药物用量过大、过浓,靶动脉异常分支,插管过深以及栓塞颗粒太小致误栓等。  相似文献   

3.
妇科腹腔镜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致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运城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近3年来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部位、类型、诊治情况及预后.其中23例行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壁潜行抗逆流吻合术,2例行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结果 23例病人术后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未见明显积水及漏尿,1例留置双J管,3月后拔除,恢复良好;1例反复留置双J管1年,患侧肾出现肾萎缩及轻度肾积水.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致输尿管损伤后如有明显的损伤或漏尿,应尽早行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壁潜行抗逆流手术,效果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导管减少妇科手术中损伤输尿管的可能性。方法:分析96例妇科手术中应用在宫腔镜下双侧输尿管内置入双侧输尿管导管,然后行开放手术,术后7天随尿管拔除,其中子宫颈癌根治术52例,巨大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28例,卵巢肿瘤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结果:双侧输尿管置管成功率95.8%,96例妇科手术中无1例输尿管损伤,明显降低近年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结论: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输尿管导管可明显降低妇科手术中损伤输尿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李美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40-340,352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妇产科手术中17例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膀胱损伤11例,输尿管损伤6例。膀胱损伤11例及输尿管损伤2例于术中诊断,术中手术修补;另2例输尿管损伤于术后4天及10天诊断,经2次松解线结并置输尿管导管;还有2例输尿管损伤于术后3个月及1年余手术修补并置输尿管导管。均愈合良好。结论:熟练掌握局部解剖、仔细分离、严格规范操作是预防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应术中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②方法分析妇产科手术中17例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处理及预后。③结果膀胱损伤11例,输尿管损伤6例。膀胱损伤11例及输尿管损伤2例于术中诊断、术中手术修补。另2例输尿管损伤于术后4天及10天诊断,经2次松解线结并置输尿管导管。另2例输尿管损伤于术后3月及1年余手术修补并置输尿管导管,均愈合良好。④结论熟练掌握局部解剖,仔细分离,严格规范操作是预防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应术中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妇科晚期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l9例患者中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l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经骸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选择性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2例,灌注化疗加栓塞7例,16例治疗后Ⅱ期手术。结果 l9例患者行20次介入治疗。其中16例治疗后行Ⅱ期手术,术中见肿瘤缩小,中心坏死,肿块易剥离,术中出血明显减少。l例2次介入治疗,2例为手术后复发再行介入治疗。3例单纯介入治疗而未手术者,治疗后复查CT或B超显示肿瘤缩小,中心密度减低。随访期2~26个月,全部病例均存活,其中8例存活1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可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Ⅱ期手术创造条件,能提高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的最佳手术处理时机.方法 对6例输尿管离断伤有3例立即直接吻合术,2例损伤后次日直接吻合术,1例在损伤后五天后输尿管膀胱肌瓣吻合术;3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术,1例膀胱大面积损伤立即行修补术,1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后出现腹膜外巨大积液,第10日再行膀胱修补术,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行同时修补术,其中1例出现膀胱阴道瘘经腹一次修复.结果 6例输尿管损伤均吻合成功,无一例出现输尿管狭窄;膀胱损伤直接修补全部一次成功,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1例一次修复成功,1例现次修补术也获成功.结论 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得到正确处理,一般都能如期愈合,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妇科腹腔镜手术输尿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5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部位、类型、诊治情况和预后。结果255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共发生输尿管损伤5例,发生率0.19%,均发生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术中。2例输尿管完全横断者,术中经静脉美蓝试验确诊,即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输尿管热损伤和2例输尿管阴道瘘者,术后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前者膀胱镜下输尿管置管,后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所有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输尿管损伤是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时。若术中出现腹腔渗液、无尿或术后有不明原因发热、阴道大量流液时,应考虑输尿管损伤的可能,明确诊断后须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147-148
目的 探讨在妇科疑难手术中行输尿管插管,可以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麻醉后在膀胱镜直视下先行输尿管插管,再实施妇科手术,术后拔出输尿管导管,留置尿管.结果 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减少,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在妇科疑难手术中行输尿管插管,可以有效防止输尿管损伤,使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92例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成两组,介入治疗加放疗组45例,全身静脉化疗加放疗组47例,观察各组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加放疗组和全身静脉化疗加放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3%和87.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局部肿瘤和宫旁肿瘤消退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化疗+放疗组肿瘤消退较好。结论:介入化疗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行之有效,能缩小原发病灶,缓解临床症状,与放疗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行TACE联合PSE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程度,于栓塞后5~7d、10~14d复查血常规.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30%~80%,脾亢完全或部分缓解,仅1例出现脾脓肿,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5~7 d、10~14 d 白细胞(WBC)分别为(7.1±1.7)、(6.2±0.8)×10^9/L、血小板(PLT)分别为(101±10)、(134±23)×10^9/L,均明显高于术前[(3.0±2.3)、(50±17)×10^9/L] (P<0.05).结论: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 h内的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310例患者中共植入465枚支架,其中裸支架119枚,药物支架346枚。304例患者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无一死亡病例,成功率达98%。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支架和裸支架一样可安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病理证实的 2 6例中晚期宫颈癌 ,经介入治疗 1~ 2次后 ,再进行减量放射治疗 ,与同期 30例单纯放疗相比 ,其症状缓解快 ,放疗引起的早期急性反应明显减轻。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并用PF方案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另配对选取同期收治的22例放疗联合PF方案新辅助全身化疗者作为对照组。放疗方法采用规范、全量根治性治疗: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如期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介入化疗+放疗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优于全身化疗+放疗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介入化疗+放疗组较全身化疗+放疗组明显,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无差异。结论 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近期疗效优于放疗联合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7.
Sympto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with pseudoaneurysm after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is an uncommon anomaly, occurring from 0.34% to 6.3%.Most of these vascular lesions are of little clinical importance. However, severe bleeding,2 persistent hematuria, or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may occur, requiting treatment.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gross hematuria and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renal biopsy in a male patient.  相似文献   

18.
王成剑  刘东方  梅希  张学翠 《重庆医学》2012,41(20):2036-2037,2040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联合介入治疗(CABG,PCI等)的预后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重庆市中山医院2001~2005年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48例,内科治疗组68例,联合介入治疗组80例。评价5年内单纯内科治疗与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因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次数、心力衰竭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介入治疗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因CVD住院临床事件显著低于单纯内科治疗组(P<0.05),而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年随访发现联合介入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领域、主要症状领域、其他症状领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1.25%,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改善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应用新型的机械可脱弹簧圈(detachablecoil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用DCS栓塞5例动脉瘤,其中2例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使用J型圈编织网篮,再以其他型号的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较小的动脉瘤使用相应型号的螺旋型弹簧圈。调整位置满意后,逆时针旋转推送导丝解脱弹簧圈。结果5例中2例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DCS弹簧圈的推送和调整均安全有效,解脱速度快。一例巨大宽颈动脉瘤,因弹簧圈不能停留,而放弃DSC栓塞,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DCS是一种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使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时间缩短。J型弹簧圈的盘绕方式独特,适用于巨大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