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跨文本人名消歧是判断出现在不同文本的相同人名是否指称现实中相同实体的过程。跨文本人名消歧是准确获取感兴趣人物相关信息的基础,对多文本摘要、信息融合等具体应用也有重要的作用。该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消歧中文不同文本同名歧义问题,思想是先使用谱聚类对社会网络中的人名聚类,然后根据不同社会网络边权值和不同图划分准则对人名消歧效果的影响,引入了模块度阈值作为社会网络划分的停止条件。在CLP 2010的中文人名消歧数据上进行测试,显示了社会网络分析对人名消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重名问题在Web人物搜索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研究了Web人名消歧相关问题,提取与待消歧人名相关的不同特征集,运用向量空间模型构造人物实体的组合特征,最后通过层次聚类算法将相似度高的文档优先聚类,由此实现人名消歧.在WeP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消歧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客户重名消解问题。针对以往重名消解方法如文本聚类的方法需考虑大量无用词汇并需要人工设定阈值以及类别数量,而基于信息抽取的人物相关属性相似度方法对于人物信息的抽取具有依赖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重名消解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具有相同标志的客户进行属性匹配,合并匹配成功的标志;然后进行链接分析,对客户合作网的结构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同标志并与同一个代理人实体合作的客户归为一个客户实体,并把具有相同合作对的信息加以分析合并;最后通过原子团簇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算法对中文字符串的匹配处理进行了优化,执行效率高,适合于以大量数据为特征的保险领域的重名消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日益丰富,互联网上的社交行为和关系逐渐接近传统的客观世界的社交网络,并能够真实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在客观世界的真实关系。可以从互联网中通过搜索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真实客观世界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搜索技术及其方法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如何对每个Web进行人名同一性判断是社会网络搜索的关键技术。为了从文本中抽取准确的特征并降低向量维度,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C-value和逆文档频率IDF的特征向量权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余弦夹角的相似度计算的算法;通过对文本聚类算法中层次聚类算法和划分聚类算法的研究,给出一种改进的层次聚类算法来实现人名同一性判断。以搜索引擎的人名检索结果进行测试,说明了基于改进的层次聚类算法能有效地提高人名同一性判断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蒋鹏  秦小麟 《计算机科学》2008,35(5):240-242
检索一段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并进行人物归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视频人物检索聚类算法:先用一种结合人脸检测和物体跟踪的算法检测镜头人物,并提取人物衣服区域颜色以及声音作为人物特征,再用一种无监督模糊聚类方法对人物进行聚类,最后利用声音特征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该方法适用于人物数未知的条件下进行无监督的人物聚类.不同类型视频的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而实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网络新闻图像以及与图像相关的文字说明构造一个有人名标注的人脸库.人脸库中的人脸通过对新闻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得到,人名从与图像相关的文字说明中提取得到.通过一个聚类过程得到人脸与人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一个合并聚类的过程可以识别出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字.对AP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实验表明相比于k-means与AP算法,改进的AP聚类算法能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图文互补的特性,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人脸与人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人名消歧算法中,每类特征仅反映人物实体的部分信息,且不同聚类算法各有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集成的人名消歧算法。首先,从文本中提取上下文特征、实体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得到三个相似度矩阵,并对这三个相似度矩阵进行融合得到一个融合相似度矩阵;然后,把这四个相似度矩阵作为输入,利用不同的聚类算法得到不同的划分;最后,采用基于均方误差邻接矩阵聚类(Squared Error Adjacency Matrix Clustering,SEAM)算法对这些划分进行集成,实现人名消歧。在CLP2010人名消歧训练语料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人名消歧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Google Search API的搜索结果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综合HTML结构分析与条件随机域模型理论的不依赖于模板的信息抽取方法;根据向量空间模型思想和网页文本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聚类方法。最后通过系统实现并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对人名搜索结果中重名的个人信息进行消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页文本依存特征的人名消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互联网中的人名消歧问题.抽取与网页文本中人名关键字实体相关的依存特征及命名实体等辅助特征,利用二层聚类算法,根据依存特征将可信度高的文档聚类,使用辅助特征将剩余文档加到现有聚类结果中,由此实现人名消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消歧效果优于其他人名消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网页聚类中,HAC(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算法和K-means算法都是经常用到的。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不足。提出一种两阶段聚类方法。第一阶段利用HAC聚类算法对网络检索结果的标题进行聚类,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结果作为初始中心用K-means算法聚类标题和摘要取得比较合理的聚类结果。由于标题一般都比较短,可以大大减少HAC算法的运行时间。这样既满足网络检索对时间的要求又可以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1.
Personal name disambigu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social network extraction, evalu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ontologi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cross‐document coreference resolution and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We propose an unsupervised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annotate people with ambiguous names on the Web using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keywords. Given an ambiguous personal name, first, we download text snippets for the given name from a Web search engine. We then represent each instance of the ambiguous name by a term‐entity model (TEM), a model that we propose to represent the Web appearance of an individual. A TEM of a person captures named entities and attribute values that are useful to disambiguate that person from his or her namesakes (i.e., different people who share the same name). We then use group average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to identify the instances of an ambiguous name that belong to the same person. Ideally, each cluster must represent a different namesake. However, in practice it is not possible to know the number of namesakes for a given ambiguous personal name in advance. To circumvent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 novel normalized cuts‐based cluster stopping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people on the Web for a given ambiguous name. Finally, we annotate each person with an ambiguous name using keywords selected from the clusters. We evaluate the proposed method on a data set of over 2500 documents covering 200 different people for 20 ambiguous nam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numerous baselines and previously proposed name disambiguation methods. Moreover, the extracted keywords reduce ambiguity of a name in an information retrieval task, which underscor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real‐world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2.
搜索日志中人名识别一直是日志挖掘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结果好坏直接关系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和准确率。由于分析了长文本中人名识别方法在搜索日志中使用存在很多困难与不足,因而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搜索日志中识别中文人名的方法。该方法将搜索日志中人名内部用字的概率特征引入条件随机场,再根据搜索日志的特点计算人名可信度提取搜索日志中的中文人名。在搜狗查询日志上进行实验,正确率平均达到了81.97%、召回率平均达到了85.81%,综合指标F值平均达到了83.79%。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文人名识别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国人名,而对日本人名及音译人名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识别效果也亟待提高。提出利用CRRM方法进行中、日及音译人名同步识别。该方法基于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并结合了上下文规则及人名可信度模型。此外,利用局部统计算法对边界识别错误的人名进行修正,并利用扩散操作召回未被识别的人名。实验结果表明,中、日、音译人名识别的F值均高于90%,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概率模型的中文人名识别算法.系统的知识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人名列表以及标注语料库中提取的人名的左右边界词语.识别过程是:首先根据位置概率模型识别出篇章中可能的人名,然后扩散到整个篇章来召回遗漏人名,最后附加几条启发式规则来对结果进行修正.对40篇新闻语料共计120KB进行开放测试,准确率达80.5%,召回率为76.1%.  相似文献   

15.
人名歧义是一种身份不确定的现象,指的是文本中具有相同姓名的字符串指向现实世界中的不同实体人物。人名消歧很长时间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关注网页里的人名消歧的问题。因为经典的K-means算法如果选择了一个差的随机初始聚类中心,算法会遇到局部收敛的问题,所以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原则的改进的K-means算法来进行人名消歧。同时使用了WePS的训练数据作为实验的语料。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比层次聚类方法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文姓名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在对大规模姓名样本库、姓名语料库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将姓氏库中的姓氏按优先级分类,并研究了前300个姓氏作普通单字时其上下文用字规律,将确定真姓氏并识别姓名的过程看作对句子的姓氏用字集进行划分的过程,设计实现了一个中文姓名自动识别试验系统。同时提出多级阈值的概念,即姓名右边界阈值和识别阈值均是优先级的函数。对系统的开放测试召回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0.62%、89.27%。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题录信息中的人名、地址、机构名和公司名的不同特征,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依靠词典和翻译规则,实现了大部分内容的翻译。对于人名翻译,该文设计了拼音转换、假名转换和同音转换的翻译方法;对于地址、机构名和公司名的翻译,该文提出了先切分、再翻译、最后调序的翻译流程。实验表明,利用该文的方法翻译人名、地址、机构名及公司名,能够取得不错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相关的信息抽取和分析技术日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其中对电影主创人物的分析尤为重要。而电影评论作为观影群体的主要反馈信息,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如何从影评中自动抽取主创人名成为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评论中观众对人物的称谓方式多样复杂,而且新电影的影评中往往存在大量人名未登录词,传统方法难以有效识别。针对影评的这些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Bi-LSTM-CRF的影评人名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外部人名语料和未标注影评提取字符级的特征,并采用Bi-LSTM-CRF模型进行人名字符序列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影评中的复杂称谓和人名未登录词,从而有效地抽取影评中的人名实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姓氏驱动的中国姓名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章基于姓氏驱动和上下文信息,利用从真实姓名样本库和文本语料库中得到的大量统计数据,提出了一种中国姓名识别的分级加权筛选模型,利用基于这一模型的识别算法和冲突解决策略,实现中国人名的自动识别。通过从《人民日报》随机抽取的500个含有人名的句子进行测试,表明:中国姓名召回率达89.2%,精确率达93.15%。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最大熵的汉语人名地名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了一个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汉语人名地名自动识别混合模型.该模型分为训练和识别两个模块.先从训练语料中抽取特征,利用最大熵方法对特征进行训练.然后使用经过训练的特征,并结合动态词表和少量规则,对测试文本中的汉语人名地名进行识别.达到了比较满意的识别效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