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讨论乳腺癌术前穿刺活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并观察化疗效果.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52.5%,HER-2过表达率37.5%.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度表达组与非过度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阴性、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对化疗更敏感,有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组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化疗前后ER和PR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表达水平增强15例(25.0%),减弱8例(13.3%),PR表达水平增强12例(20.0%),减弱6例(10.0%);CEF方案新辅助化疗组57例,ER表达水平增强8例(14.0%),减弱4例(7.0%),PR表达水平增强6例(10.5%),减弱3例(5.3%).TE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表达水平改变显著(P<0.05),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改变不显著(P>0.05),不同疗效病例组之间ER、PR的表达水平改变差异显著(P<0.05).结论 TE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显著,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无明显影响,化疗后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FEC方案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和PR阴性表达组47例,有效率(RR)为80.85%,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3.40%.ER和(或)PR阳性表达组43例,RR为60.47%,其中pCR 率为6.98%.两组RR及pC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组32例,RR为65.63%,其中pCR 率为12.50%.HER2阴性表达组58例,RR为74.14%,其中pCR 率为17.24%.两组RR及p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双阴性者可能较单阳性或双阳性者对F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3例,术前穿刺取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和手术时取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的蛋白表达,观察化疗后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ER和PR蛋白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5.4%,其中CR为28.5%、PR为56.9%及SD为14.6%,术后证实病理完全缓解5例(4.1%);年龄、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而肿瘤大小、ER及PR状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关系(P<0.05),肿瘤越大,ER及PR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较好;E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低于化疗后(P<0.05),P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与化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阳性表达在年龄<50岁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ER表达在年龄≥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ER和PR状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可能有关,新辅助化疗可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的ER表达发生改变,但对PR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及ER、PR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从而明确新辅助化疗后ER、PR表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经空心针穿刺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63例予以新辅助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化疗方案(TThpC方案):多西紫杉醇(艾素)70 mg·m-2,d1;吡柔比星60 mg,d1;环磷酰胺500 mg·m-2;21 d为1个周期.经过3~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评估化疗疗效,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或保乳术,比较化疗前后ER、PR表达的变化,分析ER、PR表达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6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例中,由ER、PR(+)变为ER、PR(-)6例(A组),由ER、PR(-)变为ER、PR(+)8例(B组),ER、PR仍为阳性37例(C组),ER、PR仍为阴性12例(D组),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与ER(+)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4个亚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变ER和(或)PR表达状态,但是新辅助化疗疗效与乳腺癌患者的ER和(或)PR表达状态无明显相关性,同时新辅助化疗前后ER和(或)PR的改变与疗效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和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与病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理有效率(G4+G5)为40%(67/168),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0%(33/168).PR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在病理有效率和pCR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7 vs 45/90, P=0.002; 6/67 vs 25/90,P=0.003).ER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仅病理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4 vs 43/98, P=0.04).联合ER和PR状态分析显示,ER和PR双阴性在病理有效率方面较其他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71 vs 26/86, P=0.009).未发现Ki67表达与病理有效率和pCR率之间有相关性.ER,PR和Ki67表达均与化疗疗效呈线性趋势. 结论:激素受体状况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其中PR阴性者对化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未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或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最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ER和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8.3%(11/60)和13.3%(8/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6.7%(4/60)和3.3%(2/60);对照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5%(9/60)和10%(6/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5.0%(3/60)和3.3%(2/60),两组ER、PR表达强度及表达状态均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6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术前弹射式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和术后大标本癌组织ER、PR和HER-2表达的变化。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46.15%(30/65),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50.8%(33/65),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表达率53.9%(35/65),化疗后ER阴性表达率49.2 %(3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4,P>0.05)。新辅助化疗前PR阳性表达率43.1%(28/65),化疗后PR阳性表达率36.9 %(24/65),新辅助化疗前PR阴性表达率56.9 %(37/65),化疗后PR阴性表达率63.1%(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5,P>0.05)。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表达率40%(26/65),化疗后HER-2阳性表达率44.6 %(29/65),新辅助化疗前HER-2阴性表达率60%(39/65),化疗后HER-2阴性表达率55.4%(3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4,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及HER-2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乳腺癌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性抑制基因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在1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 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组织学分级愈低,ER、PR阳性表达率愈高.ER、P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低,无淋巴结转移者ER、PR 阳性表达率高.ER、PR表达阳性组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ER、PR表达阴性组(P<0.05). 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对临床正确判断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60例患者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60例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R)16例(26.67%),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6.67%),部分缓解(PR)36例(60.00%),稳定(SD)7例(11.67%),进展(PD)1例(1.67%),临床有效率(cR+PR)为86.67%。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为50.00%(28/56),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为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的ER表达发生改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前后测定ER、PR的必要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231例Ⅱ~Ⅲ期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CMF、CAF或CTF、AT等不同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ER和PR的检测,以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ER和PR的变化。结果E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为44.39%,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为63.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4,P〈0.05)。P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为60.99%,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为60.0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6,P〉0.05)。结论由于新辅助化疗对部分ER、PR的表达有影响,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所以必须在对所有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前后ER、PR的测定,为以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认为TA方案优于CAF或CTF方案,CAF或CTF方案又优于CMF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亚型(Estrogen Receptor,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ɑ亚型(ERɑ)、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显色系统二步法(EnVision系统)测定7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β与ERα、PR的表达,并对临床诊断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β阳性表达率为53.33%(40/75),共同表达46.66%(35/75),ERα和ERβ共同表达,二者无相关性(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ERβ表达与乳腺癌高危患者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不能通过ER、PR及ERα联合测定来代替ERβ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8例,采用Elivision法测定化疗前后患者的ER与PR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P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8例患者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81.25%,其中,PCR率为18.75;ER与PR表达与PC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可获得较大比例的PCR,但对ER及PR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R/PR)、微血管密度(MVD)、癌基因(Ne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有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经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MDR的表达,观察化疗后腋窝淋巴结(ALN)的情况;同期设未行化疗的乳腺癌40例作为对照.结果 化疗前后ER/PR及PCNA的阳性表达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前后MVD计数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前后Neu、P-gp、GST-π阳性表达有部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 ALN转移观察组为40%(18/45),对照组为58%(23/40),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前PR与PCNA、P-gp间有显著负相关性,PCNA与P-gp间有显著相关性;化疗后P-gp与Neu、PCNA、GST-π有非常显著相关性;化疗前后ER与PR、Neu与P-gp、P-gp与GST-π间存在有非常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R、PR的表达,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内分泌治疗与否应根据患者化疗前的受体表达情况来决定.新辅助化疗后MVD的计数及PCNA的表达的减少可能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减少的因素之一.新辅助化疗方案AC或TA治疗二个疗程后未见Neu表达的改变,也未见耐药性的改变,但可降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P-gp及GST-π之间的关系部分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和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为新辅助化疗组)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ER,PR、HER-2的表达及表达状态变化的差异.结果 化疗组、对照组ER表迟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27.59%(16/58),8.62%(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状态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对照组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8.97%(11/58)、13.79%(8/5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R状态改变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对照组HER-2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2.07(7/58),6.90%(4,5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但影响ER状态,而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R,HER-2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留灶分型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关系.方法 90例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标本取半,制成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留灶形态并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ER-2)状态,并分析残留灶不同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镜下残留灶可分为3型:Ⅰ型(向心性收缩的孤立性残留癌灶)、Ⅱ型(多灶性斑片状癌灶)、Ⅲ型(主残留病灶旁有卫星结节样残留),分别占61%(55/90)、33%(30/90)、6%(5/90).残留灶不同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及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残留灶不同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表达水平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表达水平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PR及HER-2不能评估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留灶形态类型,应该进一步结合MRI与全乳大切片进行研究,便于术前了解残留癌灶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相似文献   

18.
郑兴斌  陈晓娇 《重庆医学》2009,38(22):2853-2854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不同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关系,为选用TC新辅助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PR的表达情况,比较PR阴性病例与PR阳性病例对TC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 PR阴性组的敏感性为81.48%(22/27),PR阳性组的敏感性为53.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TC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PR阴性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选用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P53、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P53、nm23的表达.并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P53、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6%、39.8%、59.3%、40.7%和71.7%,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年龄无关(P>0.05);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低于阴性组(P<0.05).C-erbB-2、p5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高于阴性组(P<0.05).C-erbB-2的表达在ER、PR阴性组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与C-erbB-2、P53、nm23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ER和PR阴性表达组47例,有效率为80.85%;其中PCR率为23.40%.ER和(或)PR阳性表达组43例,有效率为60.47%;其中PCR为6.98%.两组有效率及P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组32例,有效率为65.63%;其中PCR率为12.50%.HER2阴性表达组58例,有效率为74.14%;其中PCR率为17.24%.两组有效率及P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受体双阴者可能较单阳或双阳者对蒽环类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尤其是激素受体双阴者的PCR率明显高于单阳或双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