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然而<黄帝内经>通贯天道、地道、人道,并包容自然、社会与生命之道,实为代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之鸿篇巨制.孔安国序<尚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大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黄帝内经>无疑为三坟之雄文.  相似文献   

2.
《尚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黄帝内经》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明言机体的衰老与发病与“养生不慎”关系密切。本文将从“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违逆四时”“食饮无节”“不时御神”等七个方面,对“养生不慎”引发不寐的病因病机深入探析,以期指导中医寤寐养生与不寐辨治。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之五运六气为医教大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完素认为济世之术、愈疾之法悉出《内经》之玄机,以五运六气为医教大道,阐释玄机奥妙,法象天地,理合自然,以大道为体,常道为用。《素问玄机原病式》以运气、脏腑为纲,以病症为目,"以五运六气绪归诸病"、"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为识病之法,申明疾病外应四时天地、内合脏腑经络又六气制胜兼化的基本变化规律。临证治病立法,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标本,求病所在,以平为期,执常御变,以通为顺。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有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纵观中医学上下数千年,可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均言医之大道。历代学者将此三书尊为中医学经典,崇张仲景为医圣,恰当至极。  相似文献   

5.
谢怀宇  谢怀昭 《气功》1999,20(7):304-305
丹道的修炼与气功不同,气功的练习是顺人体生理及自然大道,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为目的的,多施加于后天意识,配之特定的动作及呼吸,以调整人体之气血阴阳,使其生化运行发生改变。而丹道则不然,乃依人体生理及自然大道却逆反用之,从后天寻先天之源,重在化育元精、元气、元神,使其充沛,再顺着人体自身之气血经络之流通网络,以先天的精气神来营养、培补和完善、升华后天之形体躯骸,最终使身躯升华为先天的生命系统,“脱胎换骨”、“改形移命”、“长生久视”、“成仙成道”。正如《周易参同契》中云:“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  相似文献   

6.
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道德经》里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所以,“道法自然”就是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守“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道教认为,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  相似文献   

7.
“本固而道生”是要求修炼大道者立稳根基、打好基础而自然合乎大道。对于今天的群众气功修炼者来说,“本固而道生”这句名言仍具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现在的气功修炼目的是为群众身心健康服务,溶利己于利他人之中,使气功走上科学的殿堂,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是“本固而道生”的今义。一、信力是“本”。练功能不能取得好的成就和一个人对气功的信力有很大关系。古人指出:“信为道元、功德母。”没有强烈的信力,就不容易在修炼者的修炼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韧力和毅力。因为气功的精髓在于主动地运用意念来调整自身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8.
陈霞波  张业  周开  龚文波  苏琼  顾颖杰  王晖 《中医杂志》2012,53(23):2057-2058
“气化”是存在于宇宙时空中的大道,即多维时空自稳调控机制.“气化之道”形成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恒动性、普遍性、超前性、致中和性.气化之道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和特色优势,它是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气化之道”决定着宇宙万物生命的产生、生存和延续,决定着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法则和养生康复法则.  相似文献   

9.
常清静之妙对《常清静经》一文之体悟施镇淮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自动,有静。天清,地浊;天空,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之瑰宝,是祖先千百年继承下来的武术精华。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内以大道之理为本,外应万物变化之机,崇尚无为,道法自然,以有相之行,修无为之真。它超越世俗格斗、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尚,被后人尊称为“先天拳”。  相似文献   

11.
一字真言     
古人云 :一儒一道一释流 ,三子各话万千秋。到底说了什么话?一字真言笑不休。这首诗的意思是 :儒、释、道三家 ,在历史上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 ,这万千著作究竟说的是什么呢?答曰 :一字真言而已。此处的一字真言 ,即是相对“一”的探讨。“一”的含义一、指本原即“一”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为“形变之始”。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183;二十五章》)庄子说 :“泰初有无 ,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庄子&#183;天地篇》)列子说 :“一者 ,形变之始也。”(《列子&#183;天瑞篇》)《太平经》说 :“夫一者 ,乃道之根也 ,气之始也 ,命之所系属 ,众心之主也。”均系此义。从上述可知 ,“一”为道所生。此时的“一” ,已具物质性。由一 ,继而生二、生三 ,于是形成了多姿多彩、万象纷纭的宇宙万物、大千世界。我们知道 ,“道”为本体。如果将“道”比喻为地下或山中的活水的话 ,那么 ,“一”就是从地下或山中喷涌而出的泉水源头。沿流汇纳百川 ,终于形成万顷波涛。二、指本体即指“道”。“道”为天地万物的本体 ,为天地万物之源。老子说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  相似文献   

12.
修我灵气     
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污,遂我自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 〔解读〕司马承桢是唐代著名道士。唐朝多个皇帝召他进朝问事。他认为人的禀赋本有神仙素质,只要不为人世间的污泥浊水所诱,不为种种荒谬邪说所惑,“修我灵气”,“遂我自然”,人人都可成为“神仙”。对于漂洋过海,去三神山寻觅长生之药的秦始皇,对于贪食八卦炉“长生药”身亡的古代怨鬼,司马道士的“神仙亦人也”的呐喊,无疑是极大的进步。起码为人们对“神仙”的向往,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他把“神仙之道”,概括成“三戒”:简缘、无欲和静心,只要“勤…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14.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胃肠形神欲醒将动之势”是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脏腑的自然之道;“惟道是从,顺势而治”是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法;“调息动形,静心宁神”为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术;而“应时”与“醒脾”则是加速其胃肠功能康复之机。全文旨在运用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法,阐释中医加速康复肛肠外科学之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为探索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学倡导乐于恬、少私寡欲、爱惜精气神、永保天真之性,体现了老子“抱一勿失”、合乎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萧志才 《气功》2000,21(10):446-448
《阴符经》中有一句名言 ,叫“机在目”。“目”即人的眼睛。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老子《道德经》讲 :“见素抱朴” ;《仙道正传》讲 :“分明大道机在目” ;八仙之一张果老讲 :“阴阳合处即玄牝 ,下手功夫在双眸”。由此可见 ,历代丹家对眼睛在修炼道家内丹术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一部玄功 ,观为主体” ,今笔者就眼睛在内丹术修炼中的作用分4个方面作些探析 ,阐述“机在目”的细微之处。一家之言 ,抛砖引玉 ,敬请高正。一、眼乃神游玄牝门 ,抑之令眼使归心《仙道正传》讲 :“目之所至 ,心之所至 ;心之所至 ,气亦至焉”。“心” ,不要…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11,(10):1986-1986
养生要从最根本处着手,要了解天地之道,万物之性,和人最纯一的性灵的本来面目。《天隐子养生书》中就说,“兼三才而言谓之易,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入于真如,归于无为。”“兼三才而言谓之易”是说讲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是《易》,什么是三才之道呢?《周易·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两个哲学原理“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两个哲学命题,讨论的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是宇宙的生成论,研究的是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秩序;“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事物的属性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既不能把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平衡作为“一分为三”的立论依据,也不能把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过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割,二者不能混淆。“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即“一阴一阳之为道”和“一分为三”即“三极之道”的有机结合,是“兼三才而两之…  相似文献   

19.
北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通达精深,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养生之道,亦有不少远见卓识,却鲜为人知。 欧阳修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劳其形”.“任其自然”、他一贯提倡“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惟不自戕者,而各尽其天年”的养生术。他说,“劳形长  相似文献   

20.
传法在弘大道陆锦川古来道门大宗秘法之传承,极重道德。不仅门外学子不可能得到传承,即或入门弟子亦当观其心性,多次考验德行无亏,乃可渐得秘传。且因功施受,并无一次倾囊。传法在弘大道。古来道之行世。重道不重法,故传道之阶可分三品:三品之传上师弘道德,上师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