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历代文献记载其主要用于心胸胃(腹)的病症,现代临床在此基础上,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就手头资料,将1980——1985年间,国内对内关穴临床各科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内科1.心血管系统:内关乃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因此,对于心经疾患应用最广。(1)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据刘氏介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速取内关,配建里、膻中(皮下透至鸠尾)、心俞。楼氏用内关配曲池、支沟,捻转泻法,留针10-15分钟,治疗胸痛(包括心绞痛),常可立即缓解疼痛。张氏报道,双  相似文献   

2.
内关穴功能及临床应用揽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关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内,指内面;关,指关口。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常用的要穴,现将内关穴的功能及其在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归纳如下。1益气养心安神,疏通心脉镇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联系三焦,通于任脉,交会阴维,《难经.二十九难》曰:“阴维为病苦心痛”,故内关具益气养心、疏通心脉、镇静止痛的功效,擅治心脏血脉诸疾。1.1冠心病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甲乙经》曰:“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刁利红[1]以内关为主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与山海丹胶囊治疗30例作临床对照研究。发现针灸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相关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王曼丽[2]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显效13例(占42.5%),好转17例(占53.1%),无效2例(占7.2%),总有效率为93%。黄洁等[3]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0例,并设对照组服用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表明电针内关穴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型改变、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片用量等方面均优于复...  相似文献   

3.
内关穴在心系疾病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从心包络与心关系、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关系、手厥阴心包经病候及内关穴主治特点4个方面探讨了内关治疗心系疾病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找出针、药及针药结合三者的最佳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耗氧量和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P<0.01),缓解心绞痛,减轻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积分(P<0.01),提高疗效;3组比较,针药组>电针组>药物组。结论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针药结合运用效果更好。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一、真心痛:黄某,男,48岁,干部。1980年4月26日入院,患者左心前区阵发性隐痛三月余,针刺样疼痛频发两小时,发作时间1—8分钟不等。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如重压感,每于发作时,疼痛可沿左侧手少阴、手厥阴经脉循行部位放射直至中指端和小指侧。患者继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西医内科。每于疼痛发作时用硝酸甘油片含化等治疗,疼痛基本控制,余症明显好转。十四天后因生气上症突然发作,临床表现较前为重,仍以上药治疗未效,请余会诊。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发凉,头面及胸部出冷汗,舌质淡、苔淡白,脉沉细数无力。急以针刺救治急取主穴:内关(双)、  相似文献   

6.
正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此穴在临床上能够开通胸内膈关阻塞,犹如内脏之关隘,故名内关。《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认为:"内关主刺气块攻,兼灸心胸胁痛疼,劳热疟疾审补泻,金针抽动立时宁。"可见内关穴治疗急症有较好的效果,可根据不同的配伍治疗不同的疾病,现将内关穴的临证运用要点介绍如下。1治疗范围1.1胸痹、心悸《灵枢·经脉》曰:"手心主之别,名曰  相似文献   

7.
“内关”是心主手厥阴心包经络的络穴,在古代针炎八法中另称阴维穴(脉)。它的治疗范围甚为广泛,疗效很好,为目前临床常用要穴之一。现就个人在内关穴上用电子针灸治疗仪的经验分述如下。一、部位和取法  相似文献   

8.
梳理"心主之脉"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心的概念由一而分为二的过程。"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一词出自《灵枢·经脉》,但在早期简帛《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并未出现此条经脉。老官山出土的"十二脉"称此循行轨迹为"心主之脉",此脉原为治心系疾病之脉,后为了实现3条手阴经配上焦两个脏器,古人沿袭老官山"十二脉"心主系心、手少阴入心的记载,提出了心主脉"包络心系"与"心不受邪""邪在心之包络"的理论,故心配少阴,而穴取心主之脉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心包"脏随之诞生,成为上焦第三脏,心主之脉亦易名为"手厥阴经"。  相似文献   

9.
指压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80年~1996年,用指压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3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3例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均为50岁左右;病程多为1年以上。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平时可有胸闷、气短,活动时症状加重。治疗方法医者以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内关穴,以患者可以耐受力度,出现酸麻胀感后坚持按压5分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按压5分钟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胸痛、胸闷及心悸症状消失;有效:按压5分钟后,胸痛、胸闷及心悸症状消失;无效:按压5分钟后,胸痛、胸闷及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136例,脱落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疗程为14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比较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心电图改善率为68.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1.5%,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异常1例,停药治疗后恢复。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CGRP进行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ET,升高CGRP,尤以针药结合组显著,各组之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 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电针与药物结合运用效果更好.2.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关穴的临床应用赵宜群(江苏省铜山县马坡乡卫生院铜山221144)关键词内关穴临床应用针灸手法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位于前臂屈侧之腕横纹上2寸处,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别走手少阳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其主要作用为宁心镇痛、疏肝...  相似文献   

13.
郑宏  宴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78-679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舒膈理气、化瘀止痛、调畅气血的功效,临床常以内关穴为主穴治疗心血管急症,且具有疗效可靠、取穴方便、副作用小、创伤小、成本低等特点.治疗急症配穴宜少而精,内关配足三里治疗心脾(胃)同病;内关穴配太冲治疗心肝(胆)同病;内关配风池治疗心脑同病;内关配膻中治疗心肺(气血)同病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联合穴位按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内关穴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躯体症状、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和社会关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针刺内关穴联合穴位按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激胸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刺激胸穴前后30日内,记录对照期和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12导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采用自身对照法判断疗效。病例资料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刺激胸穴治疗心绞痛综合疗效达91.66%,即刻止痛率达有效98.33%。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ST-T波改变、24小时心肌缺血总时间,与对照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激胸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位于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其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失眠、眩晕等。笔者在临床上以独取内关穴治疗心率失常、急痛症等取得较好疗效,兹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浅析内关穴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内关穴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221142江苏省铜山县柳新医院李学声,李雪萍,李永胜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又是常用的特定穴,与三焦经互为表里,具有舒膈理气,清心宁神,宣痹解郁,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等多种作用,主治心、...  相似文献   

18.
一、点按内关治疗心绞痛杨××,男,51岁,干部。患高血压、冠心病已多年,经县人民医院心电图提示“冠心病供血不足”。胸前区隐痛经常发作,1980年8月26日晚,患者看电影后返家途中,突然胸痛发作,正巧被我发现,见其面色苍白,肢出冷汗,口唇紫绀,手按左胸,疼痛欲绝,按之脉弦,即予点穴按摩“内关”(双),患者自觉酸胀感由内关放射至胸中,绞痛减轻,面色好转,冷汗得敛,口唇转红。持续按摩半小时左右,疼痛基本消失,以后胸前区感党恢复正常。按:内关系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甲乙经》说:“实则心暴病,内关主之。”高武《针灸聚英》“百症赋”说:“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足见内关对心、胸胁诸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陵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输穴。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报道多治疗与心、心包经有关的病证。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锦声主任医师善用该穴治疗急性疼痛,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笔者在该院进修学习期间有幸从师,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大陵治疗急性疼痛的经验总结简述如下,愿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针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其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年以前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6篇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经脉选用规律、常用刺灸方法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共涉及72个腧穴,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巨阙、郄门。最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手厥阴心包经。结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用穴以心经及心包经相关的特定穴为主穴,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