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坐式牵引治疗,1次/d,6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X线片(ADI、VBLADS)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和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X线片(ADI、VBLADS)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定点三向仰正法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源性眩晕较坐式牵引疗法治疗效果好,通过手法整复错位关节,达到通利关节、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均采用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3~9(4.3±1.2)次,治疗时间5~19(7.5±2.4)d;治愈5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治疗前后X线片ADI值、VBLADS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寰枢关节错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中医常规颈椎矫正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弦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变化及寰枢关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头颈痛、生活心理适应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两组患者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显著降低,观察组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进行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理筋推拿手法配合间歇式牵引治疗,两组均以6次治疗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NRS评分、VBLADS及N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NRS评分、VBLADS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调整寰齿侧间隙,恢复颈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7月广东潮州市潮州医院门诊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整复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眩晕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比较寰齿前间隙(ADI)、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齿突生长性偏移值(DO),判定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12.655,P<0.01),ADI、VBLADI关节间隙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88、5.334,P<0.05),RVA、LVA、BA的Vm 值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10、3.534、5.335,P<0.01)。结论手法整复联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ADI、VBLADI、DO的CT值,缩小ADI、VBLADI,纠正寰枢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优势。方法在150例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两组患者的双侧齿突间隙均减小,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小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眩晕及头颈痛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头面五官某些伴随病症的疗效,并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与头面五官某些伴随病症的关系。方法:将80例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显示有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并伴有头面五官不适之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与牵引复位治疗,以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和寰枢轴线分离的变化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改变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5.63%;治疗组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为53.12%,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手法复位较牵引复位能更好地消除或减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头面五官的某些伴随病症,并能更好地调整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虽然两种复位方法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各不相同,但均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症状体征,且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与寰枢轴线分离的减少程度成正相关,提示头面五官的某些病症与寰枢关节半脱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及寰齿前间距变化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寰齿前间距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寰齿前间距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31/32),对照组总有效率75%(24/3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患儿症状、体征的好转,提高临床疗效,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群和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下的各种影像征象,探讨MSCT旋转功能位在正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1例正常人群行MSCT中立位扫描,将其分为≤50岁及>50岁两组,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绝对值(丨VBLADS丨)变化。对其中38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临床拟诊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行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观察分析两组人群在不同旋转状态下ADI及丨VBLADS丨变化及寰枢外侧关节面移位情况。结果:通过对101例正常志愿者中两个年龄组中立位ADI及丨VBLADS丨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50岁年龄组在ADI及丨VBLADS丨较>50岁组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0例患者中立位及左、右尽力旋转位丨VBLADS丨呈相对固定状态,寰枢外侧关节面不同程度移位。38例正常志愿者在不同旋转状态下,寰枢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移位改变。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ADI、丨VBLADS丨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结论: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能客观反映寰枢关节动态变化情况,在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1月36例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行小针刀松解及坐位牵引;对照组行针灸、理疗、手法等传统治疗。观察及随访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治疗组在缓解头颈部症状、减小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偏移距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优于传统疗法。结论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寰枢椎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枕颌牵引复位治疗,观察组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及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寰枢轴线与齿状突轴线距离、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眩晕、头颈痛等症状,使寰枢椎错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手法整复治疗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组患者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热敏灸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的检查结果、颈部两侧肌肉的表面肌电振幅和频率斜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为3.3%,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颈部两侧肌肉的表面肌电振幅和频率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结合手法整复治疗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提旋推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以提旋推搬复位法治疗,牵引组以颌枕牵引复位法治疗,以症状体征、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上寰枢轴线的分离程度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手法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牵引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方面:手法组优13例、良17例、可1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88.89%。牵引组优5例、良9例、可8例、差13例、总有效率为62.8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旋推搬复位法较颌枕牵引复位法更能改善寰枢关节丰脱位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减少寰枢椎的解剖移位,是治疗寰枢关节丰脱位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经门诊收治60例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对照组以颌枕牵引治疗,以症状、体征、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上寰枢轴线的分离程度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骨理筋调曲法较颌枕牵引更能改善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减少寰枢椎的解剖移位,是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寰枢椎失稳型眩晕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及西药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针刺双风池、百会、印堂、双眩晕区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4.5%。两组有效率比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颈椎牵引和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局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手法整复治疗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X线片证实的侧向旋转型寰枢 关节半脱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用X片证实.结果 治疗后X片证实齿状突偏移调整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较牵引治疗更能针对病因、整复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恢复颈椎的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仰卧位拔伸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67例用仰卧位拔伸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愈48例,好转1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仰卧位拔伸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车德文  王冕  周耿标 《新中医》2020,52(17):91-94
目的:观察柔式正骨治疗寰枢椎半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解痉松肌法、整复错位法、理筋顺络法三步法治疗;治疗组予柔式正骨四步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DR寰齿前间隙差值、DR寰齿侧间隙差值、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以及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8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JOA颈椎评分、DR寰齿前间隙差值、DR寰齿侧间隙差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式正骨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JOA颈椎评分、DR寰齿前间隙差值、DR寰齿侧间隙差值,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的三步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中药热奄包配合颌枕带牵引治疗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断为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儿童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予枕颌带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中药热奄包配合颌枕带牵引联合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以5 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分别从2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 00%、治愈率88. 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86%、治愈率为68. 5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在齿侧间隙距离差值(LADS)、寰齿前间隙(ADI)数值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颌枕带牵引治疗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