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绑扎时间对留置针联合采血器采血溶血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操作过程持续绑扎止血带;试验A组在置入留置针后立即松解止血带并采血;试验B组置入留置针后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绑扎止血带并采血。结果试验B组溶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操作时间明显低于试验A组(P0.05)。结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时,在采血前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结扎止血带采血,既可以预防溶血的发生,又可以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采血器用于儿童患者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兰州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组儿童患者分成观察组(352例)和对照组(3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采血,对照组直接使用采血器采血,比较两组所采集标本的溶血率、抗凝标本凝固率和标本采集量是否合格等标本质量情况,以及操作耗时,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标本溶血率及采集量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既需穿刺留置针又需采血的儿童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联合采血器采血,可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两种经留置针采血方法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英  王丽娟 《护理学报》2009,16(13):51-52
目的 观察通过输液通道的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急诊采血的优越性与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将静脉留置针与注射器连接采血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连接采血法.观察比较两组采血中的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针刺伤、血标本溶血凝血的发生率及抽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及抽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发生1例针刺伤,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患者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连接采血简单易行,避免了医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针刺伤、溶血凝血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静脉3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11月既需要静脉输液又需要静脉采血的10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决定采血方式,A组343例,采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B组365例,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328例,采用单纯采血器采血.分别记录每种采血方法的溶血情况和溶血程度.结果 A组血标本的溶血率为14.72%,B组的溶血率为25.21%,C组的溶血率为3.50%,3组溶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惰性分离促凝管(黄色封盖)比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蓝色封盖)更易溶血.18G留置针溶血率为9.32%,20G留置针溶血率为19.81%,22G留置针溶血率为32.58%.结论 单纯采血器采血溶血率最低,其次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溶血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症重症患者三种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的方法,找出一种最佳的工作方法。方法:将3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一侧肢体留置静脉针进行静脉输液,另一侧肢体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头皮针再接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实验组在静脉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三种方法护士平均操作时间和患者溶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三种方法在护士操作时间及患者标本溶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静脉输液联合静脉采血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标本溶血发生率,在急诊抢救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CI术后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效果.方法:将6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次抽血,多次采血;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多次采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血失败率、皮下淤肿发生率及满意度3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易操作、易观察、成本低,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采血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400例急诊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观察组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通过采血针头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现象及采血量不准确等低于对照组。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血应用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入急诊科抢救的需要采血和输液的危重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留置针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静脉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法采血,留置针在另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失败情况、溶血发生情况以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采血失败及溶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针刺伤0例,对照组针刺伤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和输液不仅可以减少采血失败例数,而且对血标本质量更有保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选择两侧肢体,一侧静脉留置针输液,另一侧肢体进行采血;观察组选择一侧肢体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同时联合真空抽血器抽血化验输液。比较2组在采血中的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血源性污染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采血完成时间短,采血成功率高(均P<0.01);血源性污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吴延华  肖蕾  王琰  许彬彬 《护理学报》2018,25(17):55-57
目的 探讨直型留置针改良操作方法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12月使用直型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试验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方法置入直型留置针,即穿刺后操作者以左手中指按压套管尖端血管、食指按压套管后座的方法固定后与延长管、输液器连接.试验组采用改良操作方法,以止血带阻断套管尖端静脉血液回流,同时采用左手拇指食指双指捏合套管后座的固定方式连接,连接完成后再放松止血带.比较2组操作的时间、血液回流污染率、连接前滑脱率、连接处漏液率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回流污染率、套管固定前滑脱发生率、连接处漏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型留置针改良操作方法不影响 1次穿刺成功率,利于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血液回流污染,降低套管固定前滑脱及套管后座连接处漏液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老年病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50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快速血糖测定,真空采血器采血,静脉输液,由2~3名护士共同操作,或者是由1人逐项完成。观察组由1名护士采用在静脉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进行真空采血器采血和快速血糖测定,再利用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标本合格率、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标本合格率、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的应用既有助于及时获取血标本,及时使用药物,又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工作安全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及封管方法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逢娣  朱玮  陈骊 《上海护理》2006,6(3):26-27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对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5年11月需精氨酸刺激试验检查的住院患者124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空腹时及精氨酸静脉推注后2min、4min和6min分别采血;A组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后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后不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溶血情况。结果A组溶血例数占16.25%,B组溶血例数占2.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精氨酸刺激试验中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后,为防止溶血程度的加重可不用生理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法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方法的脱管发生率、胃管引流不畅发生率、固定材料更换率、患者皮肤刺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脱管发生率、胃管引流不畅发生率、固定材料更换率、患者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且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真空采血器两种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按采血日期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采取先固定,再采血,提前松止血带法采血;对照组采取不固定,待采集所需足量血液后松止血带方法采血.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量过多针头滴血、皮下瘀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固定针头后采血,提前松止血带采血法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血液浪费、环境污染、针头滴血、穿刺部位瘀斑现象.  相似文献   

15.
郑晓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3-2144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预手术脑病患儿术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预手术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直接采血法采集术前常规血标本,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种采血法的血标本合格率(溶血、凝血)和家属满意率。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的血标本合格率较直接采血法高。结论采用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的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率低,在采血同时保留了术中备用静脉通道,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真空采血器静脉采血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拔针方式。方法实验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与需要血量相差0.3~0.5ml即松开止血带;对照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采足所需血量后(即无血液流入真空管)即松开止血带。从拔针后针尖滴血和3d后电话随访穿刺部位皮下瘀血两个方面对比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拔针后针尖滴血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集血标本距足够血量约0.3~0.5ml时,提前松开止血带,可明显减少穿刺点皮下瘀血、针头滴血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 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贴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弹力绷带固定。观察转运中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转运中静脉留置针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采用透明贴膜加弹力绷带外固定的方法 ,明显减少了留置针在转运过程中发生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情况,提高了急诊患者的转运安全性,减轻了急诊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9.
杨小玲 《天津护理》2013,(6):519-520
目的:观察旋转式封管方法在留置针静脉采血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采血后采用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脉冲正压方法封管。观察两组封管所需时间,接液体输液时留置针延长管壁和肝素帽内有无血凝块发生,有无血液滞留及堵管。结果:观察组封管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接液体时管内出现血凝块、管内血液滞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方法提高了通过留置针内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减少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也节省了操作时间,更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休克病人止血带对留置针穿刺"一针见血"率与送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休克病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分次扎止血带穿刺,与对照组用传统方法一次扎止血带穿刺和送管前后松止血带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前后松止血带法送管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针在静脉充盈不佳血管穿刺时,行分次扎止血带和送管后松止血带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