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水草中的生物碱。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白屈菜红碱、(2)血根碱、(3)二氢血根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8)原阿片碱。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博落回中两个新苯并菲啶类异喹啉生物碱(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博落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依次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 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分离技术, 对博落回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并运用多种光谱技术对所得生物碱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并鉴定了 6 个苯并菲啶类异喹啉生物碱:6α-iso-butanonyldihydrosanguinarine (1), 6α-iso-butanonyldihydrochelerythrine (2), 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acetonyldihydrosanguinarine, 3), 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 4), 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 5)、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 6)。结论:苯并菲啶类异喹啉生物碱是中药博落回的典型化学成分。化合物 1 和 2 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博落回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冯芝  冯锋  柳文媛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3):1683-1686
目的:研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法结合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并鉴定出13种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1),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acetonyldihyrochelerythrine,3),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acetonyldihyrosanguinnarine,4),sanguidimerine(5),chelidimerine(6),(±)-bocconarborine A(7),(±)-bocconarborine B(8),隐品碱(cryptopine,9),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10),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11),原阿片碱(protopine,12),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13).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博落回中分得,化合物2,3,5~9均为首次从博落回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博落回果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果荚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白屈菜红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13,14-去氢-N-甲基黄连碱(6)、N-甲基氢化小檗碱(7)、小檗碱(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8)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博落回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等波谱手段确定了结构,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6-氰基二氢白屈菜黄碱(2)、二氢白屈菜玉红碱(3)、6-甲氧基去甲白屈菜红碱(4)、二氢血根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豆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和液液萃取等方法提取,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分离其生物碱成分,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MCF-7及SF-268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鉴定了12种生物碱,分别为maclekarpine E(1),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2),岩黄连灵碱(3),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4),O-methylzanthoxyline(5),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spallidamine(7),6-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arnotianamida(9),二氢血根碱(10),原阿片碱(11),别隐品碱(12)。结论:化合物1,3,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6对MCF-7及SF-268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61,0.54μmol·L-1。  相似文献   

8.
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按不同的pH值,对95%乙醇热提浸膏进行分段处理,柱色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绿黄堇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本研究报道其中的5个化合物二氢血根碱(Ⅰ),四氢非洲防己胺(Ⅱ),1,2,3,4四氢7甲氧基1[4甲氧基苯基]甲基8异喹啉醇(Ⅲ),原阿片碱(Ⅳ),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徐磊  牛筛龙  吴之琳  刘新  石峰 《中草药》2009,40(4):538-540
目的 对两面针根中的苯并菲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9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Ⅰ)、两面针碱(nitidine,Ⅱ)、德卡花椒碱(decarine,Ⅲ)、rhoilbline A(Ⅳ),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Ⅴ)、8-乙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yl-8-acetaldehyde,Ⅵ)、氧筋木党花板碱(oxyavicine,Ⅶ)、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hydroxydihydrocheIerythrine,Ⅷ)、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me-thaoxydihydrochelerythrin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5)
目的研究血水草Eomecn chionanth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_(18)、Sephadex LH-20柱、重结晶,对血水草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屈菜红默碱(1)、β-香树脂醇(2)、6-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1'E)-6-(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二氢血根碱(4)、普罗托品(5)、博落回碱(6)、6-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