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套系统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中分离出B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加以复合神经诱导剂进行诱导,诱导期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人B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经复合神经诱导剂诱导48h后,部分细胞出现胞体收缩和突起伸出,呈现神经元细胞样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巢蛋白或鼠抗人神经丝单克隆抗体阳性,兔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培养并诱导人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临床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途径。方法抽取成人骨髓,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培养16d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诱导后MSCs与新型材料聚乳酸和羟基乙醇共聚物(PL-GA)复合。结果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可获得均一的。MSCs;5、10ng TGF-β诱导分化的MSCs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表达阳性,MSCs对材料PL-GA黏附力强。结论 可以从成人骨髓中培养出MSCs,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5~10ng TGF-β为最佳诱导剂量,成人MSCs可用作临床自体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盐酸特拉唑嗪诱导人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盐酸特拉唑嗪诱导人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在原代体外培养的人增生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特拉唑嗪、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及TGF β1抗体 ,用原位凋亡法 (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 ,TGF β1酶联免疫粘附试验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悬液A值。结果 盐酸特拉唑嗪和TGF β1均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加入特异性TGF β1抗体后细胞凋亡率减少 72 .7% (P <0 .0 1) ;盐酸特拉唑嗪组细胞悬液TGF β1浓度的A值较对照组高 87.5 % (P <0 .0 1)。 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诱导人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通过或至少部分通过细胞自分泌TGF β1引起。  相似文献   

4.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体外诱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成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 自犬肋骨取骨髓2~3ml,体外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扩增,顺序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培养瓶内较高细胞浓度培养,诱导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阿新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诱导的软骨样细胞甲苯氨蓝异染性、阿新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结论 应用bFGF和TGF-β1体外可以诱导犬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诱导的软骨细胞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骨合剂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细胞内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等指标,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程度进行探讨。结果:一定浓度的补骨合剂可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增强rhBMP2的活性,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补骨合剂的这种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作用与密钙息基本相同。结论:补骨合剂不仅可以增强rhBMP2的活性,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量分泌Ⅰ型胶原,以利于钙盐沉积;还可以促进rhBMP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从而促进钙、磷在骨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含转化生长因子(TGF-β2)10ng/ml、地塞米松10^7mol/L、维生素C50μmol/L,经7、14、21d诱导培养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PLLA)复合,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d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而均匀。诱导后的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黏附生长。结论:体外培养的MS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与TGF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代谢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为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抽取猪股骨骨髓 ,分离有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 (40ng/ml)或地塞米松 (40ng/ml)与转化生长因子β1(10ng/ml)联合诱导。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诱导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诱导组细胞代谢功能的变化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 -PCR及Northernblott等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加入地塞米松后细胞增殖能力受到轻度抑制 ,而同时加入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后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电镜下可见随诱导因子的增加 ,细胞变得肥大 ,细胞器丰富 ,功能活跃。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在联合诱导组明显增强 ,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 ,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软骨细胞特征性蛋白 ,但对细胞的增殖及代谢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时 ,应充分调整好诱导与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代谢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为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技术参数.方法抽取猪股骨骨髓,分离有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40 ng/ml)或地塞米松(40 ng/ml)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10 ng/ml)联合诱导.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诱导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诱导组细胞代谢功能的变化,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及Northern blott等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加入地塞米松后细胞增殖能力受到轻度抑制,而同时加入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电镜下可见随诱导因子的增加,细胞变得肥大,细胞器丰富,功能活跃.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在联合诱导组明显增强,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软骨细胞特征性蛋白,但对细胞的增殖及代谢也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时,应充分调整好诱导与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脑脊液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同种异体脑脊液和细胞生长因子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血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从形态学、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绀化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两种方法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干细胞改变,均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表现相应的特征形态结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细胞长势良好.而脑脊液诱导组,从形态上与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基本一致,但从时间上缩短神经干细胞、神经样细胞的生长周期.结论 两种诱导方法均可在体外定向诱导不间来源人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样细胞,而脑脊液诱导组诱导时问和细胞周期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对体外诱导猪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明确TGF-β1诱导剂量对细胞分化的作用,为体外软骨构建提供适宜的诱导因子应用浓度参数。方法 抽取8周龄猪髂嵴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个/cm。细胞的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材料上(直径5mm,厚度2mm),7d后应用不同浓度TGFβ1(A组:5ng/ml、B组:10ng/ml、C组:20ng/ml、D组:50ng/m1)与IGF-1(50ng/m1)及地塞米松(40ng/m1)组成诱导剂,分别进行体外诱导培养。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体积、湿重及聚合蛋白多糖(GAG)定量,组织学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结果 B、C、D组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组织学结构较为类似,有明显的软骨陷窝,分布有大量Ⅱ型胶原及GAG;A组软骨陷窝结构较少,胞外基质染色较浅。B、C、D组的组织湿重、体积和GAG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 诱导三维支架上的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过程中,10ng/ml的TGF-β1诱导浓度具有良好的促分化效能,TGF-1的促分化作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mad4在TGF-β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RBE人胆管癌细胞系24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0h、12h、24h、48h后RBE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干扰Smad4表达的细胞系,在无TGF-β1处理或TGF-β1处理24h后,观察Smad4干扰组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诱导RBE细胞的形态由上皮样向间质样转变,促进 N-cadherin表达增加和E-cadherin表达降低.在无TGF-β1处理时,Smad4干扰组细胞比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更趋于上皮样,E-cadherin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在TGF-β1处理24h后,Smad4干扰组细胞形态的间质样变化程度、N-cadherin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缺失,而Smad4干扰组细胞仍表达较高水平的E-cadherin,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TGF-β依赖Smad4介导人胆管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白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 BL  Qu Q  Zhao YP  He XD  Wang L  Chen CZ  Liu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713-715
目的观察在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自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从手术切除弃置的人肋骨骨髓中分离基质细胞,在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淋巴细胞抑制因子(U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等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特异性白蛋白染色;同时,于诱导培养后多时间点测定培养细胞产生的白蛋白水平。结果人骨髓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经诱导后,分化为成熟附壁细胞;细胞胞浆内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白蛋白呈阳性染色;已分化细胞合成并分泌白蛋白,其表达水平随细胞分化显示时间依赖性变化特征。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可向成熟肝细胞分化并具有合成和分泌白蛋白功能,可以作为临床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等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转化生长因子(TGF-β2)10ng/ml、地塞米松10-7mol/L、维生素C 50μmol/L],经7、14、21 d诱导培养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PLLA)复合,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 d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而均匀.诱导后的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黏附生长.结论:体外培养的MS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体外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SC)体外能否向软骨细胞成功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自成人皮下取少量脂肪组织,经机械剪切及Ⅰ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取成体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第5代细胞采取离心管中微块法培养,培养液中加入转化生长因子(hTGF-β2)等诱导剂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14d的细胞团经消化后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玻片上行形态学观察,甲苯胺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用以鉴定软骨细胞表型。结果从人体皮下脂肪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到ADSC,细胞可于体外大量扩增;第5代细胞大多数表达CD29、CD90,而CD14、CD45抗原表达阴性;RT—PCR结果提示诱导后的细胞可表达黏多糖(GAG)及Ⅱ型胶原,诱导后的细胞块分离成单个细胞后可见其形态较诱导前发生明显变化,甲苯胺兰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对照组未加诱导因子的细胞则未能观察到上述变化。结论成人皮下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到大量ADSC;ADSC可在体外成功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ADSC有望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ATP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ATP诱导下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兔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传代,第3代时加入ATP,观察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行诱导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SCs在体外可以扩增,住ATP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行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FAP)抗体免疫反应染色,阳性数分别约为Nestin30%、NsE:32%、GFAP15%。结论ATP能够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不同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剂及方法.方法 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以不同组合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加以诱导,诱导期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细胞的分化情况,并用SPSS 1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加入不同组合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后,均出现了胞体收缩、突起伸出的神经元样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兔抗人巢蛋白(nestin)、鼠抗人神经丝单克隆抗体(neurofilament,NF)出现了不同的阳性率,其中以E组阳性率最高,nestin(5.653±1.228)%,NF(74.724±3.651)%,兔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fiber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SPSS 12.0分析显示各诱导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探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诱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骨髓MSCs,研究其生长、扩增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恒河猴骨髓源MSCs,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和换液时间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在体外应用成骨添加剂(含地塞米松10-7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维生素C 50 mg/L)或rhBMP-2(100 ng/L)定向诱导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ALP、BGP定量测定以鉴定成骨细胞,并比较两种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效果.[结果]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得到的恒河猴骨髓源MSCs具有分裂和克隆增殖的能力,种植细胞密度为10×104~30×104/cm2,48 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3 d全量换液的方法较合理,MSCs能少量表达ALP活性,分泌的钙量较少;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和体内成骨细胞相同的形态学特征,ALP染色阳性,能表达Ⅰ型胶原,不表达Ⅱ型胶原,细胞融合后3 d,ALP和BGP分泌明显增加,融合后14 d细胞ALP、BGP的分泌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增加;采用成骨添加剂和rhBMP-2诱导分化MSCs后相同时期成骨细胞ALP活性、BGP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骨髓源MSCs,体外培养具有分裂、克隆增殖的能力,在加有成骨细胞诱导剂或rhBMP-2的培养基里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化学药物在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和生长因子相一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骨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兔脂肪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情况:[方法]取3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颈背部皮下脂肪,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Stro-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加入成骨诱导液后依次进行形态学、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及钙盐沉积相关检测。[结果](1)原代所获细胞Stro—1表达阳性?(2)在诱导条件下,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及钙盐沉积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脂肪干细胞来源广、易获取、对机体创伤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经体外诱导后可实现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分4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1)EPO组;(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3)EPO+bFGF+VEGF组;(4)DMEM培养液对照组。诱导前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31、CD34、CD4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vWF抗体。结果 EPO组、bFGF+VEGF组及EPO+bFGF+VEGF组诱导MSCs后的细胞CD31、CD34表达率升高,CD29、CD44表达率降低,vWF抗体阳性。结论 EPO可以诱导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但联合bFGF、VEGF并不能进一步促进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