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高透过率透明液晶显示器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透明液晶显示器的透明度,降低后置光源功率,对透明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彩膜的色度与透过率关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选择适当的透过谱RGB三色色阻,制作10%NTSC及45%NTSC的彩膜样品,测试其白光透过率,然后制作透明显示展示柜,比较搭配不同色度域的彩膜的透明显示柜的透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降低彩膜色阻色度,提高彩膜透过率从而实现高透明液晶显示器,并采用此种方案制作色度域为45%和10%NTSC的彩色透明液晶显示器样品,其白光透过率分别达到了10%和15%,制作的透明显示展示柜具有更好的透明效果。  相似文献   

2.
放大镜是一块中间凸起的透明物体,所以又叫凸透镜。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可以看到放大了的物体虚像。电视放大镜中间并不凸起,但是也能放大物体。那么,电视放大镜是怎样放大物体的呢?这还得从光线的折射谈起。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实时体绘制系统的自适应采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一种用于体绘制的、支持基于空间跳跃和自适应光线终止等优化算法的高效硬件结构及一种加速半透明物体绘制的新技术.这种硬件结构用于绘制规模为2563体元的数据时可达到70Hz的帧频,但这样的帧频只是在体元的透明度都被置为0(完全透明)或1(完全不透明)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引入新的加速技术后,绘制半透明物体的帧频也可接近上述数值.新的加速技术采用自适应采样步长减少体绘制过程中冗余的体元重采样,从而使算法的复杂度和对存储器的带宽要求大大减小.新的加速技术对半透明体数据可取得高达4.7倍的加速比.采用新的加速技术需要在开始交互绘制前对体数据进行距离编码.优化后的距离编码对有8兆体元的体数据的预处理时间仅需要8~30秒.  相似文献   

4.
本产品是一种分光辐射亮度仪。能对发光物体及反射物体、透过物体的光强度进行连续测光,并能对因透过、反射变角产生的光强度特性进行评价。此外能对PDP、CRT、LCP、LED等各荧光体发光分光光谱、色温、亮度分光辐射亮度进行测定,和对印刷品、纤维、塑料颜色测色及对各种颜色进行检查。其规格参数如下:1)采用小型发光二极管(分光波长380~360nm)。2)分光波长范围,UV(紫外)210nm~450nm,可  相似文献   

5.
技术动态     
美科学家研发出高透明太阳能电池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新型透明太阳能电池,其既可给家庭及其他建筑的窗户提供发电能力,又不影响人们透过窗户欣赏外面的风景。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UCLA研发的新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对人眼来说具有近70%的透明度。利用光敏塑料制成的电池主要通过吸收红外光、非可见光来产生电力。负责该项研究的UCLA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杨洋表示,该高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用作便携电子设  相似文献   

6.
采用Cu靶和Al靶直流共溅射法制备了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四探针测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所制备的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经高温退火后,其结晶质量和导电性能均有一定提高,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接近70%,禁带宽度约为3.75 eV.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大家关注的热点是”互动透明显示屏“。而2013年.这一“概念”产品已经被实物替代,看似普通的透明玻璃.却可以承载多媒体信息.而我们透过屏幕还可清晰看到背面的物体,互动已经成为今年显示产品的最大卖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不同薄膜厚度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线衍射(XRD)、透射光谱、四探针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厚度(沉积时间)对ITO薄膜的结晶取向情况、透过率、电导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沉积时间(5 min)下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其方阻为17 Ω/□,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平均透过率为84%.  相似文献   

9.
全息照相术是一种产生实物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照片是从物(物场)和合适的参考源(参考场)来的光束的干涉图样的记录。普通照相术中,从被照明的物体上反射 (或透过)的光强的空间变化存储在照相乳胶里,照相乳胶片放在相机镜头的象面上。显 影以后,照片上的像很容易判别,而且形成一 个真实三维物体的二维表示。如果像成在一 张透明胶片上,这一实在的二维表示可以投影到一个屏幕上。  相似文献   

10.
直流磁控溅射ZnO:Al薄膜过程中氧气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ZnO:Al(ZA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氧气浓度对ZAO薄膜的结构、光电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当的氧气浓度是制备优质ZAO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ZAO薄膜最低电阻率为3.67×10-4Ω.cm,可见光部分透过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11.
安毓英 《激光与红外》2002,32(5):359-362
(接上期 )此后 ,由于前面的巨脉冲消耗了反转粒子数 ,腔内光子数迅速减少 ,染料的透明度降低 ,恢复到原来不透明状态 ,相当光腔又处于关闭状态。这样就完成一个关 -开 -关的周期。显然 ,可饱和染料Q开关是一种控制吸收损耗的Q开关技术 ,非常简单实用。3.4 .3 电光Q开关某些晶体如磷酸二氢钾 (KDP)、磷酸二氘钾(KD P)、铌酸锂 (LN)等施加电压后 ,通过它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将发生偏转 ,称为电光效应。具有电光效应的晶体叫电光晶体。用一个偏振器和电光晶体构成Q开关插入光腔 ,当施一适当高压于晶体时 ,透过偏振器的线偏振光进…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每一种物体都由特定的材料构成,表现出独特的属性,如特定的颜色、亮度、纹理、透明度、反光度等.在3ds Max中,使用材质和贴图来描述物体的这些表面属性,通过编辑出精美真实的材质来对现实物体进行模拟是3ds Max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透明阴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利用LaB6材料制作透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Transparen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TOLED)的透明阴极的特性;研究了80~250nm膜厚的透明阴极的光谱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其透过率在40%~70%之间,并对LaB6材料制作的透明阴极与利用Mg:Ag合金和ITO制作的透明阴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LaB6作阴极的TOLED更利于实现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光光度计对不透明白色物体的在各个波长的反射率进行测定,选取D65照明体与CIE1931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根据亨特白度公式计算出不透明白色物体的白度值,由于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是一种非常客观、准确的白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电阻加热反应蒸发的方法制备氧化铟锡(ITO)薄膜,测试了膜的电阻率、可见光透过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讨论生长速率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在衬底温度为160 ℃、反应压强为1.4×10-1 Pa的条件下,制得可见光范围平均透过率为93%、电阻率为4.7×10-4 Ω·cm的ITO透明导电薄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种利用X射线能量不足20keV的软X射线的X射线透视装置(是非破坏性检查装置)。它对X射线透过率高的物体(高分子材料和薄材料的物体),也能以高分辨率透视其细节,而这在用硬X射线的过去检查装置上是很难透视到的。  相似文献   

17.
超白玻璃是一种超透明低铁钙钠玻璃,具有优越的机械、物理和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光学元件以及仪器保护装置,特别是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封装.应用低功率连续CO2激光器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对超白玻璃表面进行刻蚀诱导,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这种结构对紫外、可见光、近红外(250~1500nm)不同波段的吸收和透过率,并研究激光刻蚀参数与透过率的关系.实验表明,激光刻蚀诱导产生了微米量级的表面形貌结构,这种结构改变了材料在可见光380nm到近红外波段的光谱透过率特性.  相似文献   

18.
薄膜厚度对直流溅射制备AZO薄膜的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当衬底温度为室温时,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低电阻率、高透过率的ZnO:Al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薄膜厚度对薄膜结构以及光电特性影响.当薄膜厚度为930 nm,薄膜的光电特性最好,电阻率为4.65×10~(-4)Ω·cm,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为85.8%,禁带宽度约为3.51 eV.  相似文献   

19.
于乃旬 《中国激光》1985,12(11):701-702
对于一般透射式平面全息图,如果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参考光是球面波(或平面波),当它受到球面波(或平面波)照射时,透过全息图的光波将形成原被摄物体的一个原始像和一个共轭像.实验证明,被全息图反射的光波也形成物体的两个像,它们与前两个像对于全息图平面对称.这一点可以简单地用反射定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测量透明物体的相位是重构透明物体(如生物组织)三维形貌的基础,文章用显微镜物镜、压电陶瓷和CCD建立了一套测量微小透明物体相位的显微数字全息光路,对平面光场通过透明物体后相位被调制,经显微物镜后在像面上用CCD记录全息图时的光场分布,以及数字全息重构相位的过程与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同时讨论了全息图记录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