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 经6~18个月的随访,优14例,良4例.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腰椎后路固定加椎间植骨对下腰椎节段不稳定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随访7~13个月.结果 参照翁习生等的评价标准和术后13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4.7%.结论 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打压植骨治疗腰椎不稳定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节段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男27例,女51例),应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6-36个月。结果经动态X线检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率94.8%,融合节段稳定;按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3.6%。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陶海南  蒋守念 《当代医学》2012,18(23):11-13
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熟,并且由单纯的腰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向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以及胸腰段的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等较复杂的后路手术领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椎间盘镜(MED) 在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陈泽  陈福洪 《西部医学》2012,24(3):570-572
目的探讨单、双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异。方法对56例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GSS单钉棒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照组28例行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GSS双钉棒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术后两组均给予卧床、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双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满意,但单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状节段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4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并椎管狭窄症、术前JOA评分10~15分,平均约11.6分患者,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减压产生骨粒进行椎体间植骨。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松脱现象。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JOA评定结果:优24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原因之一,我院2006年9月-2009年4月对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足量自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原因之一。镇平县人民医院白2006年9月~2009年4月对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足量自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限化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选择性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部分椎板切除,潜行扩大中央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等有限化减压方法,结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结果:术后随访53例,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疗效评价内容包括: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4个方面.治疗效果优21例,良26例,可5例,差1例,植骨融合率为81%,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内固定钉误置、拔出、断钉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病人,针对性进行有限化减压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尽可能减小对腰椎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结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6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运用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及腰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3.5年,平均12个月,复查X线示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钉及松动现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基本消失7例,无明显缓解5例(可3例,差2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91.3%。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 T10-11~T12L1)17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3例.30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椎间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用钉棒( USS/R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能早期离床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结果表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系统(USS/R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稳定脊柱,减压彻底,避免损伤脊髓,融合和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自体棘突椎板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术中切下的棘突椎板修成骨块或骨粒,植入椎间隙,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节段性腰椎不稳症20例.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椎间植骨3~12个月获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 棘突椎板作为椎间融合材料行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节段性不稳症是通过较小的窗口进入椎间隙,对神经根的干扰较小,可以获得骨性融合且费用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彻底减压,椎间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年随访21例,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 椎弓根钉加后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文辉  赵钢  刘云蛟  张帆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14-114,11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行手术减压,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可加速椎间融合并维持椎间高度与活动度,预防和减少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的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32例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加钉棒固定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32个月,3~7个月达到植骨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治疗效果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3%。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固定Cage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