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奇云 《化石》2003,(4):19-23
姓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但一直以来许多人只是把姓氏当作沿袭后代的一种标志、一个符号。很少有人知道姓氏以其特殊的血缘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形成、演变到今天的近 1 3亿大家庭的五千年社会进化史和人类遗传的奥秘。 2 0 0 2年 8月 1 6日 ,新华社发布消息 :我国姓氏遗传学专家关于“姓氏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研究者称。查一查Y染色体上的“姓氏基因” ,就可以帮助中国人寻根问祖。奇 !基因与姓氏有关在一般人看来 ,“姓氏”与“基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 ,在一些科学家的眼里 ,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相似文献   

2.
形形色色的姓和某些外国人喜爱以动物为姓一样,我国也有不少姓是动物名称。像牛、马、羊、公羊等,都是至今尚有的姓。另外,尚有人所不知的狗、狐、狼,也曾作过姓的。汉朝时还有个名人姓狗叫未央;春秋的晋国,有位狐偃,是晋文公的舅父,著名的大臣。也许是人们常用狼心狗肺来骂人的缘故吧,这几个常作贬意的字被淘汰了作姓的资格。有些稀奇古怪的姓,因为人口少,往往不被人们了解。最近遇到一个地质队里有位姓“是”的,很多人怀疑是否有这个姓。经查《中华大字典》,得知早在春秋战国时即有此姓,但不知什么原因,延续至今人口太少,不甚为人知晓。笔画最少的“—”,也曾作过姓。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典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并对各种有价值的艺术品进行分类与展示,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物质文化的展示是有着其独特及其重要的作用的。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也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焦点内容。本文笔者主要就文化遗产保护中博物馆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与研究,希望能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对博物馆的关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类诞生以来,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就逐渐形成,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人类有自己的权利和价值,生态环境也一样。但人类在对自身权利和价值的追求过程中很难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自身权利和价值,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危机则成为了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姓氏和通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立群  李辉  奚慧峰  金力 《遗传学报》2002,29(8):666-673
上海郊区本地人的来源多种多样,通过对13个分布于各区县的乡镇随机抽样统计姓氏,并作各地之间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嘉定,浦 东,南汇,奉贤东部组成东北部一类,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组成相对一类,南翔姓氏来源复杂,马桥,金汇也是独特的一类。家谱中记载的姓氏与现代的姓氏有明显对应关系,并且东北部的姓氏主要来源于长江以北,而西南部姓氏来源于长江以南,这说明两地人群来源可能不同,东北部晚近成陆地区的居民来源于北方地区,而西南部居民来源于南方其他地区,马桥;金汇等冈身地带居民与远古马桥文化有传承关系,其姓氏成因多样,对金汇镇20世纪不同时期通婚范围的研究发现,70代以平,因媒约习俗而使通婚半径固定于5公里左右的两个乡镇之内,70,80年代自由恋爱使通婚半径缩为3公里左右的同一个乡内,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发展迅速而通婚半径扩展到近年的国内各省,金汇镇的通婚范围和血缘自然扩散状况可以代表上海及南方多数地区,相领乡镇之间在媒妁习俗时需2000多年同化时间,在自由恋爱时需7000多年同化时间,可见自然扩散对基因交流的作用是很弱的,移民混居才是主要因素,上海各来源群体的邻居历史远远短于同化时间,所以其间几乎是没有混血的,南方其他地区的情况也会较相似。  相似文献   

6.
世界之精彩,就在于有丰富的生命形式存在,描绘和演绎着繁衍进化的故事。在人类诞生之前的30多亿年就有生物存在,这个缤纷的多样性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不断关注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生物技术正影响着人类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它们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一、生态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生态经济问题,人们一直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水平上调节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以及筚路篮篓以启山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中学达尔文主义基础课程中,人类起源这一章,是要说明人类起源于动物,但人类又脱离了动物界,人类进化的规律显然与动物进化的规律不同,人类有创造性的劳动,能改造自己的环境条件,而不再地像动物那样只是适应于自然条件了。人类什么时候和怎样脱离开动物界而沿着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呢?那就是当人类的祖先一开始了劳动时就开始了,也正是由于劳动古猿才进化成了人。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改进了人类对天然生物危害因子的操控能力,在诱发新的生物安全危害形态的同时,也赋予了生物安全客体的源头难以追溯性、生物安全主体的多元性、生物安全危害演变机理的复杂性等特点。生物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非传统安全的非传统特点。随着生物科技与生物安全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日益显著,21世纪或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时代。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衍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逐渐触及人类安全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内源性危机或挑战。全面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优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不仅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人类科技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改进了人类对天然生物危害因子的操控能力,在诱发新的生物安全危害形态的同时,也赋予了生物安全客体的源头难以追溯性、生物安全主体的多元性、生物安全危害演变机理的复杂性等特点。生物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非传统安全的非传统特点。随着生物科技与生物安全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日益显著,21世纪或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时代。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衍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逐渐触及人类安全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内源性危机或挑战。全面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优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不仅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人类科技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人们的家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宠物也是人兽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犬、猫在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报道的200多种主要的人兽共患病中,与宠物犬、猫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有70余种。随着宠物犬猫数量的大幅攀升和宠物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人与犬猫共患病可能会出现逐步高发的趋势,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完善宠物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防疫监督体系,对人与犬猫共患病实行有效的防控,本文就完善法律法规、形成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卫生监督、强化无害化处理、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类社会依赖两种能量的供应,一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另一种是维持社会生产力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前者即食物问题,后者即本文所要讨论的能源问题。起初,人类完全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获取这两种能量(主要是以食物、畜力和薪柴的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才开始利用泥碳、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利用风能和水能。近几十年来,由于人  相似文献   

13.
在古生物学界,有这么一种惯例:常常使用某些对古生物有贡献的人或者是标本的发现者的姓氏,作为物种的命名。有这么一个人,他曾在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方面有贡献;因为发现过一个新种,而用他的姓氏命了名。但是,国内的古生物工作者谁也没见过他,甚至连他的真名实姓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人便是“王氏水牛”的发现者——Wangsijock。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也愈加显著。而今最为让世人瞩目的就要属中医学和西医学两者了,而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亦是不可估量的。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选取中西医于护理方面来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所涉及的角度有理论、生活、饮食以及情志的四个部分,较为全面的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是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规律及其调节控制以及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缘于对植物生命活动本质了解的深入以及农林生产发展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识别植物开始。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认识有了飞跃,懂得利用种子进行播种栽培和繁育,从而开始了真正的农业(农学),也启动了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理)。可见,从一开始植物生理学就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或称之为“偶联学科”。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机理的深入认识。特别是上世…  相似文献   

16.
袁义达  张诚  杨焕明 《遗传学报》2000,27(7):565-572
分析了比较了宋朝、明朝和当代姓氏的分布曲线,同姓率(isonymy)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3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2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是连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Y染色体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平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的姓氏存在2种状态,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上5%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I.姓氏频率分布与人群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明朝中国人姓氏分布特征和1000年中影响姓氏分布的因数。通过对1000年来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α和v值的分析,较为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姓氏分布的规律,中国普遍存在同姓人群,尤其在中原地区相对隔离的同源Y染色体的群体(同姓人群)种类不同于其他寻区,特别是比南方地区相对要多,姓氏种类也多。假设每一种同姓人群携带某一种特定类型的Y-DNA单倍型,那么,姓氏分布的特征可能提示在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中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明朝中国人姓氏分布特征和1000年中影响姓氏分布的因数。通过对1000年来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α和ν值的分析,较为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姓氏分布的规律,中国普遍存在同姓人群,尤其在中原地区相对隔离的同源Y染色体的群体(同姓人群)种类不同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比南方地区相对要多,姓氏种类也多。假设每一种同姓人群携带某一种特定类型的Y-DNA单倍型,那么,姓氏分布的特征可能提示在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中原地区的省份中应存在着较为丰富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型。利用首次获得的预测中国人姓氏种类的公式,估计当今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为3100余种。  相似文献   

19.
《宋史》人物遗传、疾病和环境对寿限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林乔  王米渠 《遗传学报》2000,27(12):1049-1056
将《宋史》本纪、列传人物793人的寿限按姓氏和阴阳类型及疾病按病因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⑴赵姓中因为包括了个某种“早卒”遗传病的家族,其寿限平均值较王、李、张、刘、陈等5姓的短,P<0.01或0.05;而这5姓群体间的平均寿限值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别,均符合中性等位基因分布的特征。⑵阴阳中和型遗传系统的平均寿限较阳型遗传系统高,P<0.05。⑶疾病与不良环境是寿限的限制因素,提高个体的抗性是长寿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从杂交到群婚人类的婚姻形式是发展的,它经历过若干个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同从动物状态向人类状态的过渡相适应的杂乱的性交关系的时期”(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这个时期,通婚关系在群团中是毫无限制的,女子可以把任何男子当作丈夫,男子也可以把任何女子当作妻子;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与姊妹之间的通婚也不受任何约束。当然,日常的通婚关系不一定是乱得毫无秩序的。短期的成对配偶,也是可能存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杂交状态大约就逐渐向群婚过渡了。两性通婚的范围比以前缩小了,超出范围之外的通婚受到了约束。但在允许通婚的范围之内,还是共夫共妻,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集体地结成夫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