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2月LH连续病例20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2、3天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血糖、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N)比例的变化。结果:LH术后各应激指标迅速升高(P<0.01),皮质醇术后即刻即达到高峰,第2天降正常;血糖、CRP、WBC和N的峰值都出现在术后第1天,血糖术后第2天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仍高于术前(P<0.01);WBC和N术后第3天降至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术前(P<0.01)。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能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要加强内稳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行肝切除的80例病人,分入腹腔镜组(LH组)和开腹肝切除组(OH组),比较两组手术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及术后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OH组发生出血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1):1646-1650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LH)和开腹肝切除术(OH)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后,将患者随机分为LH组(51例)和OH组(59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亦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第7天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LH组中升高显著低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LH组恢复均快于OH组。结论:与OH相比,LH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后身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30例,分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H)组各15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 、CD4+及CD8+T淋巴细胞较术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LH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升高,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术后第3天LH组IgM高于OH组(P<0.05);两组IgA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与OH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但LH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皮下镇痛(PCSA)对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SA组和肌注镇痛剂(IM)组,于麻醉前、术后30min和第1d、2d、3d测定血糖、皮质醇浓度。结果镇痛期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PCSA组明显低于IM组。结论开胸手术后应用PCSA能较好地调控内分泌功能,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卵巢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比较两组卵巢激素水平;术前、术后1 d及3 d检测并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E2、FSH、LH水平恢复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E2水平低于术前及观察组,FSH、LH水平高于术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皮质醇、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除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恢复至术前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的卵巢功能损伤及应激反应均比较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根据所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组(LH组)和开腹部分肝切除组(OH组),LH组29例,OH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LH组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等对症治疗后伤口愈合出院;OH组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术后腹水,经相应处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短期疗效方面优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充分体现了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8.
现场适当镇痛对创伤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现场适当镇痛 (肌注适量杜冷丁或吗啡 )对创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中度创伤患者 ,按其是否现场适当镇痛随机分为镇痛组和非镇痛组 (各 2 0例 ) ,动态检测创伤后 0 .5h、12h、2 4h患者血中血糖、皮质醇、TNF -α的水平 ,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创伤后 0 .5h内血糖、皮质醇、TNF -α的血中水平均随即升高 ,而随后血糖水平逐渐降低 ,并以镇痛组血糖降低明显 ,在第 2 4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皮质醇、TNF-α水平均进行性升高 ,但镇痛组两者升高水平低于非镇痛组 ,在第 2 4h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镇痛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平稳 ,2 4h发生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比例明显低于非镇痛组(P <0 .0 5 )。结论 :现场适当镇痛可降低中度创伤患者过度的应激反应 ,减轻机体的应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原地区肝囊型棘球蚴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4例HCE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5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反应蛋白)、术后疼痛程度、肝病生存质量量表1.0(Liver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1.0,LDQOL1.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和7d两组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d两组皮质醇、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32-73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42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行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患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卵巢功能指标雌二醇(E_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治疗,创伤较小,能明显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术后炎性反应,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治疗应综合考虑,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IL-6、皮质醇三项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IL-6、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人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开腹组,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微创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肝胆胰外科完成的4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LH组)与45例开腹肝切除术(OH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低于OH组[17.78%vs 44.44%,(1.4±0.5)d vs(2.6±0.8)d,(4.6±2.1)d vs(8.5±1.8)d,(144.7±39.2)U/L vs(217.4±43.3)U/L,(44.0±9.8)μmol/L vs(61.1±10.5)μmol/L],LH组术后第1天白蛋白(ALB)明显高于OH组(37.2±4.2)g/L vs(31.6±4.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等微创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机体的创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的30例为观察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24 h、48 h、72 h血清皮质醇(COR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糖(BG)及体温(BT)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COR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48 h和72 h,对照组CORT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 0. 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24 h、48 h和72 h两组TNF-α、IL-6、CRP、WBC均明显上升(P 0. 05);但两组间同时点比较,TNF-α、IL-6、CRP、WBC、BG、B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前后BG和BT的变化不明显(P 0. 05)。对照组术后24 h BG及术后24 h、48 h BT较术前1 d明显上升(P 0. 05);其余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相比,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并未增加对机体的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对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癌坯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自愿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H组(n=43)和开腹组(n=41),分析两组手术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R0切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率)及术前、术后30 d血清AFP、CEA、CA199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R0切缘和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率均短于或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7-49+5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肺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33%(67/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00%(54/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皮质醇、生长激素、ACTH、PGE2及P物质水平等应激反应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皮质醇、PGE2及P物质水平应激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放性手术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均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手术后1d及3d的上述几项指标则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开放性手术,故认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肝右叶HCC治疗中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肝右叶HCC共163例患者数据资料,其中肿瘤部位位于肝右叶上段(A组)58例和位于肝右叶其他部位(B组)105例。A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开腹肝切除术35例;B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45例,开腹肝切除术60例。对A、B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并对A、B两组中的腹腔镜组进行组间比较,明确肝右叶肿瘤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A组中,LH组与OH组相比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肿瘤切缘阴性率、术后ALT/TBIL及术后并发症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在B组中,LH组与OH组相比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阴性率、术后ALT/TBIL及术后并发症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B间LH进行对比,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阻断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右叶HCC治疗中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可定。但现阶段相对于肝右叶其他部位而言,肝右叶上段HCC腹腔镜切除仍然是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难点,对选择性的肝右叶上段HCC病人进行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也肯定。  相似文献   

18.
王小玉  吴大保 《安徽医学》2015,36(7):832-834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0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48小时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WBC均高于术前(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WBC高于经阴组(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小时升高(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高于经阴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48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后24小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术前(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IL-6、CRP水平均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血清HSP70在评价手术创伤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不同切肝量的手术创伤模型,3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轻度切肝创伤组、中度切肝创伤组、重度切肝创伤组及谷氨酰胺干预组,并予术后2、8、12、24和48 h检测大鼠血清中HSP70、皮质醇的浓度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创伤后2 h血清HSP70表达开始增加,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正常水平.血清皮质醇于术后2 h迅速增加,8 h达到高峰,24 h仍有较高浓度,48 h略高于正常.谷氨酰胺干预后,HSP70在各时相点均增高,皮质醇浓度均有所下降.中、重度切肝手术创伤组术后的ALT、TB均出现异常,经谷氨酰胺干预后两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 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清HSP70和皮质醇浓度的明显升高,随着创伤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血清中检测HSP70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手术创伤程度的指标.术前诱导HSP70的高表达有利于增强时机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变化,并对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60例需行肾肿瘤切除的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LO组(腹腔镜组)和AO(开腹手术组)。检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2、IL-6、IL-8的水平。结果 术前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开腹手术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 腹腔镜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轻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