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技术特点和效果分析.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60例随访3~48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3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13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5ml,全部病例镜下完成手术,出现并发症7例,占5.3%,其中硬脊膜损伤5例,硬膜外血肿1例,椎间盘炎1例。平均随访13.5个月,疗效参考Nakai标准,优97例(73.5%),良23例(17.4%),可7(例5.3%),差5例(3.8%)。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充分减压,并能维持腰椎稳定,术后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4.
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器械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后的脊柱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适合内窥镜下操作的L形反向刮匙及弧形凿等配套器械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改进后的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改良配套器械对1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潜式减压,双节段减压41例,其中单侧入路一侧减压11例,单侧入路双侧潜式减压24例,双侧入路潜式减压6例;单节段75例,其中单侧入路一侧减压18例,单侧入路双侧潜式减压36例,双侧入路潜式减压21例。结果:术中发生硬脊膜撕破2例,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92例随访6-45个月(平均26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9.1%。结论:应用改进后的工作通道和适合内窥镜下操作的器械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治疗该类疾病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并对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使用METRx系统对1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标准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方法操作,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4min,平均术中出血75ml,平均住院日12.6d。发生硬膜撕裂1例。术后平均随访8.2个月,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2例,良4例,可2例。平均恢复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时间38d。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手术能够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并能维持腰椎稳定,术后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定位,于腰部后正中做1个长约1.8 cm的小切口,安全钻在椎板开骨窗,置入工作通道,在电视监视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56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随访1~42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参考文献标准评定效果,本组优47例(83.9%),良6例(10.8%),可3例(5.3%)。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阶段局部“开窗”减压术等。术中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做l-3个长约1.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直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77例,良9例,可l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86/89)。3例转为开放式手术。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并对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73例腰椎管狭窄症(单节段55例,双节段16例,三节段2例),在显微内窥镜下配合直式骨刀截骨减压以及“L”形骨刀切除椎体后缘硬质骨等技术,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随访2~7年。结果并发症6例,其中3例为硬脊膜撕裂,2例为神经根牵拉伤,1例术中定位错误。随访率71.2%(52/73)。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疗效:优31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2.7%(43/52)。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平均2.9月(2~4个月),其中8例表示不能胜任原来工作。患者自觉手术满意率92.3%(48/52)。结论显微内镜下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手术能够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并能维持腰椎稳定,术后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显微内窥镜下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彻底解除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324例,优297例、良14例、差13例,疗效优良达96.0%。结论MED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下腰椎管狭窄症36例,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指数比较以确定手术疗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5~140min,平均65rain;术中出血30~280mL,平均120mL。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次Oswestry功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恢复快,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单节段减压5例,双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结果42例随访6-79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4例,中4例,差2例(为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者);优良率85.7%。发生硬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除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外,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系统(MED)为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52个椎间盘。结果10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术后4个月~2年(平均1.2年)。按日本Nakai评定标准:优88例(85.44%)、良13例(12.62%)、可1例(0.97%)、差1例(0.97%),优良率为98.06%。无一例转开放手术,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时,应严格掌握基本原则和具备较高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症状,体征安全消失68例。基本缓解12例,优良率94%,结论: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并钙化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03-2012-06对186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内窥镜开窗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内窥镜减压组95例,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组91例,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较开放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ODI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开放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并取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神经根管扩大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改良手术器械,对26例单节段腰椎管侧陷窝狭窄病例在脊柱后显微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施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术后随访12 ̄18个月,按Nakai评定分级优20例,良4例,可2例。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 ̄3d,恢复工作时间3 ̄4周。结论:通过改良手术器械、扩大了脊柱后路显内窥镜的适用范围。本术式创伤小,操作安全,缩短患者住院及康复时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rstry疗效评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据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单纯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方法 椎板切除并部分关节突切除(双侧(50%)尤其注意保留剩余关节突,保证神经根走行空间。结果 本组共治疗9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2-5年随访,72例完成随访表。16例失访,8例死亡。术后1年内有3例进行了补救手术(因感染)没有其它补救手术。其中1例因深部感染而手术。另2例因浅表感染手术,手术效果;65人没有或有轻微疼痛,69人对于术治疗过程满意或比较满意。术后4年,96例病人不需再次手术,结论 单纯腰椎管减压术对于治疗稳定的,典型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早期下地,不易复发等优点。统计学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如脊柱侧弯,减压节段数量切除术等与术后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后路显微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入路潜式椎管扩大术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对41例连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椎管减压术。通过调整工作通道并用不同角度椎板咬骨钳潜式减压对侧侧隐窝,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一间隙完成后拔出工作通道,通过皮肤牵拉建立另一工作通道,相同方法进行减压。结果手术中因粘连严重转开放1例,硬脊膜撕破1例,定位错误1例,无神经根损伤。36例随访3~48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8.9%(32/36)。18例术后CT显示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结论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