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有哪些?请列出药名? 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调脂药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和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等。  相似文献   

2.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临床结局研究协会第10届欧洲年会公布两项涉及47万名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的大型调查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定)调脂作用最强,用量最小,降低心血管事件效果也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当今被公认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药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毫摩/升,可使1年内主要冠脉事件(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降低23%。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其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被肯定。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开始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二级预防,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学者建议,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史或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如何。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现将他汀类药物在ICVD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调脂药由于其调脂作用强,耐受性好,除调脂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有益功效,受到医患的格外重视,目前已成为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首选药, 也是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最重要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由于其作用强弱、剂量、副作用、价格不同,也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每种药物市场用量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5.
18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达到国内《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要求的总胆固醇与低密底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的比例。方法 选择已接受同一调脂药物治疗至少2个月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测定其血脂水平,判断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同时记录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以及调脂治疗的药名称。结果 共入选180例患者,平均年龄65.8岁。其中6.7%的患者无危险因子也无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低危组),65.5%的患者有危险因子但无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危组),27.8%的患者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糖尿病。在整个人群中,仅有44%的患者的总胆固醇与低密底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达到治疗目标。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糖尿病组对。对4组不同调脂药物与达标率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辛伐他汀组为51.8%,普伐他汀组为42.9%,氟伐他汀组为31.6%,其他药物组为12.5%。结论 超过一半正在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其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未达到治疗目标。调查表明在《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与临床实践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提示需要更积极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类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主要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还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疗法之一,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凡是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降低.而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的药物,以往称为降脂药.目前统称为调节血脂的药物,简称为调脂药。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胆固醇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大量循证医学充分论证了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减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闻之 《健康生活》2011,(2):33-33
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苏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他汀类调脂药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成为了调脂药的主力军,在最近10年增长势头快速。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岩  杨鼎 《健康大视野》2007,15(2):56-57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大量的临床证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将脑血管事件减少30%,因此,防治高脂血症包括调脂药的应用极为重要,调脂药其临床应用是长期的,特别是以预防为目的时,因此对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也特别重要。现采用立普妥(阿伐他汀)和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调脂药就是调节血脂代谢的药物,包括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降低,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脂药物。合理应用调脂药的目的是兼顾安全、有效两方面。调脂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①肠道反应(恶心、腹痛、  相似文献   

13.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健康博览》2006,(9):I0009-I0009
1994年调脂疗法推出以来,临床用于调脂的药品主要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方面效果显著,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他汀类药物存在明显毒副作用;生化制品舒脂康调脂功效卓著,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是广大心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调脂疗法的首选产品。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EBM)已渗透到各个临床学科,为各学科提供了一大批最佳的治疗方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遵循EBM的指导原则,对他汀类调脂药进行了全面的临床评价,为临床医生选择有效的调脂药物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调血脂药有人说晚上服用效果好,有人说餐前服用效果好,究竟该何时服用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血脂药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顼志敏 《保健医苑》2010,(12):40-41
王大爷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去体检,总胆固醇为18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18毫克/分升,医生根据他的情况,建议王大爷开始服用调脂药物调节血脂。可王大爷感到很奇怪,明明血脂在正常范围之内,怎么医生就让我吃调脂药了,是不是医生搞错了?那糖尿病患者应何时开始服用调脂药,如何判断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但由于高脂血症的类型较多,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以胆固醇升高为主而甘油三酯略有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而胆固醇略有升高等不同类型,应根据不同类型而有所区别,不能见到调脂药就随意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与非降脂作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Sta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